分享

淮安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探析

 佳宁图书馆605 2011-04-16
淮安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探析
 
  民营经济是以民为本、自力更生、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民生经济,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为淮安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淮安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1、民营经济总量快速提高,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5.75亿元,占GDP的比重50.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完成的增加值分别为25.07亿元、183.20亿元和117.48亿元,占民营经济增长值的比重分别为7.7%、56.2%和36.1%。第二产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特征仍呈“二、三、一”格局。

  2、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快速态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8.2%,比同期GDP增速快3.3个百分点,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二产业增长25.4%,比GDP中第二产业快6.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民营经济的加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

  3、个体私营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是全市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市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末,全市工商登记私营企业1.79万户,新增0.25万户,增长16.3%;个体工商户11.51万户,新增1.10万户,增长10.5%;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16.67亿元、比上年增长47.8%,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36.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6.10万人、比上年增长37.9%,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9.29万人,增长14.1%。个体私营全年实现增加值22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增速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4、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6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民营工业增加值117.2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0.55亿元,同比增长56.8%,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34.1%。其中,利润总额17.04亿元,增长49.8%,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47.8%。

  5、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房地产业的主导力量。2006年,全市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54.00亿元,占房地产业的比重81.4%;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81.40万平方米,占房地产业的比重81.5%;实现销售面积177.75万平方米,占房地产业的比重86.8%;实现销售额36.46亿元,占房地产业的比重86.0%。

  6、民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迅速发展。2006年,全市民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商品零售额35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21.30亿元,增长17.6%;餐饮业31.57亿元,增长15.6%;从业人员19.46万人,比上年增加3.02万人,增长18.4%。

  7、民营经济促进税源更加丰富。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上交税收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3.3%,对淮安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50.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收8.18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分税种看,民营经济实现增值税10.85亿元、营业税5.41亿元、企业所得税4.23亿元,分别增长22.6%、28.7%和29.6%。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民营企业不断壮大。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有102户,其中3亿元以上15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100户,其中3亿元以上14户;利税3千万元以上14户,其中5千万元以上7户。江苏淮钢、南风化工、金石机械、振达钢管、华尔润、爱特福、银珠化工、万邦香料等企业已经成为淮安工业的支柱企业。

  2、发展层次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底,全市有130户民营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和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5家。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辉煌太阳能、康乃馨毛巾获中国名牌产品,爱特福、康乃馨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市民营企业拥有省级名牌产品30个、获省级著名商标30个。

  3、经营领域不断拓展,行业结构日渐多样化。淮安民营经济的发展已从传统日用消费品生产、零售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拓展到现代制造业和新兴现代服务业,涉及到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2006年,淮安民营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76.80亿元,占全部建筑业产值的80.8%,成为了淮安建筑业企业的主力军。而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成为民营经济“跻身”的主要行业。原来以零售餐饮业为主,现又向新兴服务业进军,并开始进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

三、民营经济发展过程的问题和对策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以来,淮安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淮安民营经济由于自身特点的制约,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融资渠道不畅现象有待缓解。一方面,央行为了解决贷款投放过猛和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2006年以来采取了三次加息、七次提高准备金率的办法加大紧缩力度,在此宏观调控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资金短缺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淮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可抵押资产不足、信用等级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等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相矛盾,也导致了企业融资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市企业调查队2006年12月对规模下工业企业调查显示:有34%的企业负责人反映从银行贷款较往年困难;70%的人反映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由资金;反映贷款难的企业主43%的人认为主要原因是资信等级不够;40% 的企业财务管理是由业主或家人记流水账。
 2、民营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从总体状况看,淮安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粗放式发展基础上的,技术起点低,配套型企业居多,龙头型和辐射带头型企业偏少,发展过程中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2006年,在淮安1115户规模上民营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低于500万元的有17户、500-550万元的有105户、1000万元以下的有336户,民营工业企业户均销售收入4489万元,只相当于非民营工业企业平均销售收入的32.7%;民营工业户均资产2551万元,只相当于非民营工业企业平均资产的23.6%。

  3、职工素质不高制约企业发展。职工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的问题与民营企业扩张与发展的速度已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人才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职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同样据企业调查队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规模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4%、大专只占4.2%、中专和高中占23.4%、高中以下占71.0%。二是缺乏专业人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等各种原因,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还存有一定困难,更加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在此状况下,势必影响淮安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促进淮安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大力发展淮安民营经济要从“降低门槛”和“放活管理”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坚持“同环境、同政策、同待遇,不加码、不歧视、不干扰”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进一步在公平待遇、完善政策、治乱减负上下功夫,放开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手续,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条件。同时要时刻关注先进地区、周边地区的政策动向,及时把外地最新的政策变成我们的政策,做到在外地能享受的优惠在淮安都能享受,真正使淮安成为民资投入的热土、民营企业家创业的乐园。

  首先是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营资本开放;凡是对国有资本和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不限投资主体,不限股权比例,不限创业形式,不限企业规模。

  其次要放宽注册条件、简化民营企业年检手续。对新设立的有限公司,可以适当降低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同时注册资本也可以分步到位。对个人独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取消验资报告改为自行申报。对连续2年以上无违法违规行为,且经营情况良好、商业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经年检部门批准,可认定为免检企业。

  第三要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做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认真落实《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十不准”规定》,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大力整治乱检查、乱评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下更大力气解决融资难、担保难、办事难的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2、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资金供给。围绕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信贷业务品种,开发更多适合民营企业需要的信贷品种,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营特点的信贷需求。积极推动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等担保业务,鼓励民营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对拟上市的企业从土地、税收、资产过户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整合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公安、法院、质检、海关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起以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发布、信用监督和信用奖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服务体系;对获得信用评价级别较高的民营企业,在银企推介、融资规模、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

  3、加强创业辅导和培训。按照政府规划引导、社会投资建设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培训网络,强化对民营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重视加强创业和技能培训,为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策划咨询、融资贷款、技术应用、市场开发、注册登记以及工商、财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培训网络和大专院校、职业培训机构,逐年加大培训数量,辅导和帮助机关干部、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开展自主创业。把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国内外市场经济、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善于开拓经营的高层次企业家队伍。

  4、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要扩张规模、提升档次,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开放型的创新体系,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层次和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市县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
,用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所需的经费支持,以此鼓励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