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自己脚下
沈大安 论坛讨论了哪些问题?达成了哪些共识? 浙江经济比较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结合浙江论语文。 国际惯例,十年一改。 中国《课标》已修订,主要理念、教学目标不会变。 义教《语文》会有变化,实施国家统一教材,德育、语文、历史学科。 《课标》修订、《语文》统一,究竟教什么,路走向何方? 论坛: 第一组讨论:十年课改得与失 1、得 (1)先进理念认同,三维目标、五大领域、多元解读;儿童读,如何读。 (2)人文性,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得到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生存。 二年级,从现在开始 五年级,梦从这里开始 (3)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课外阅读,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东阳实验小学有图书大楼,有绘本馆。 (4)校本教材开发,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从制度教研走向非制度教研,如网上、民间、茶室…… 投影、展示频、电子白板走向教室。 蒋军晶《疯羊血顶儿》是国家顶尖的课。课的设计并不复杂,但学生讨论很热烈,认识水平很高。某女生发言非常淡定、非常理性。 2、问题 (1)语文本质认识模糊。语文是什么?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中学);语言+文学 沈大安:混合体,小学语文主要是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定位要低,但不排斥文学、文化。 (2)语文知识体系不清。教学理念没有转化为教学行为,学生主体性、主动性不够,内容分析下的“地下”题海。 (3)语文评价模糊。
第二组讨论: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语文教课文,是误区。语文是教理念(课程目标),而非课文内容。 如第二学段教学目标,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课上完了,问学生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如第二学段教学目标,能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阅读读物的“阅读分解”。
第三组讨论:走出讨论内容的误区。 如《乡下人家》,能力发展,审美情趣——朴素的美。 一、默读课文,用词语概括自然段段意:花……、(培养概括能力) 二、读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理由——美丽、朴素? 三、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天高地厚 四、背诵和抄写你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落实《课标》哪一点? 《内容分析式的教学再见》 侧重语文积累和运用、或理解和运用、 如《桥》,情感渲染、写作方法——环境描写、悬念等。 每一课侧重某方面,几方面整合是上策,三维目标是能力为主线。
第三组讨论:展望 推荐阅读,崔鸾老师《要和内容分析式的教说学再见》 赵镜中《教教材和教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及阅读的策略 《教课文内容还是教课程内容》 温教授《语文教学中的五种偏向》
方向一 找出语文因素设计教学 学好语言,回归语文本身 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识字、 方向二 走向生活 方向三: 精选内容,简化头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