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中国教师》2019年11月 依托新课改,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 刘玉兰 邮编:741400 摘 要: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课程,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教学;理性思考;教学途径 ;有效性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发展必然然结果,是推动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要全面转变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综观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困惑依然明显呈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都有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像一股强劲的春风,令每一位教师都萌生出改变传统课堂的热情和信心,“改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化多彩的课堂环节,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海阔天空的讨论交流,似乎令课堂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四、依托新课改,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阅读教学代表着阅读教学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代表着阅读教学是符合学生阅读学习需求,符合阅读课程需要的。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阅读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有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完成了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行为指导。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阅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保障阅读教学方式始终是正确的,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2、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保障,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让学生的阅读能够符合阅读的要求,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有效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主观意识在阅读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主观地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相应的学习目标调整阅读方式,满足自身阅读的需要[1]。只有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需求,在阅读教学中都有所体现,才能够真正算得上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者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改革。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时,要考虑教材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力求“以人为本”。但教学毕竟要求严谨、科学、规范,只有把握课改精神,在正确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多思考、多琢磨,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这样,不仅保证了教学的常规和秩序,同时也解决了阅读教学上的困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只有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 参考文献: [1]明晶.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234. [2]刘金凤.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23.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