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苏迷 2011-04-19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苏州自古就是士大夫聚居的城市,这些文人喜欢苏州,自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曾经,苏州是繁华都市的象征,是文化的象征,还是一个公认的最适合人居的城市,这里有文人墨客建宅筑庐的氛围和基础。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中国古代的文人处于一种喜欢体现自己的脱俗,又无法摆脱对繁华都市喜爱的矛盾中,于是就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唐璜的理由——“隐”,而且老祖宗还说过“大隐隐于市”。多好的理由!于是有着水乡旖旎,却是红尘中一等一繁华之地的苏州,就这样被历朝历代的文人选中了。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文人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文人也有自己对风雅的诠释,换句话说,文人心中有着自己对舒适生活的标准。在他们眼中,生活并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碎,却是风花雪月的吟唱,或是蕉窗听雨煮雪烹茶的飘逸出尘。特别是一些士大夫,对于生活一定要讲究“舒适”二字,不仅如此,本身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他们,又向往山野的自由。所以他们就往往会运用不同的材料,以艺术的眼光将自然界的景致收纳到自己的宅院中,用以体现自己隐的思维,为自己营造一片优雅的空间。这也就产生出了一个私家文人园林的宅院庭院流派,到了清代进入了全盛时期。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苏州是一片能够滋养文人的土地,所以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但往往这些园子都是在高高的围墙之内、在深宅大院之中、在弯弯曲曲的小巷深处。一扇对开的木门,一座并不招摇的门厅之中,往往含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小园林。这些园子不同于拙政园的开阔,不同于狮子林的俊秀,却往往都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富有韵律。小巷中的园子,很多都是鲜为人知,如若不是凑巧,或是手拿资料去比照,走着也就那么错过了。就是这样的不起眼,才合了那个隐字,不过,千万不要忘了,或许这就是主人不想他人打扰,自赏这个温馨的家呢?对,看苏州园林时,不要拿着固有的思维去和皇家建筑、和西方景观比对。只需要记住一点,这是家,一个文人士子的家,一个处处充满艺术的家,一个从祖先到今人憧憬的家。只有这样才能领略到原先的这些主人心中的思考,这些文人对生活的诠释。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知名的苏州园林大多上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榜单,而小巷深处却还散落着大大小小若干个精致的园子:茧园、南北半园、鹤园、五峰园、畅园、朴园、残粒园、听枫园、桃园……这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园子,有的有幸入列各级文保单位,但更多的是随着岁月的沧桑而颓败。近年来,各个街道出资,整修过部分此类的园子,没能入列文保的桃园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桃园,位于苏州沧浪区盛家浜8号,是陶氏宅院的别称,苏州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第137号。盛家浜,是一条及其普通的小巷,也是一条古巷。其东头在游马坡巷,西出剪金桥巷。说起来还是一条在小巷中间的支弄,具体呢也就是在养育巷西靠近庙堂巷附近。如果不是为了在庙堂巷拍古建筑,我也根本不知道这个桃园。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这个宅子始建时规模是不小的,分成中东西三路,是清代某个大户人家的宅第。后来此家没落,全宅以轴线为准分成三块出售。东部4号,民国上海邮政总局局长王振伯购置;中路6号共三进被一个律师所购;西路8号为近代实业家东吴丝绸厂业主陶公私宅。因为这些人家平常都是紧闭大门,所以周围邻居等仅仅知道这些宅子很大,但是内里的天地却是无法窥得,而这片宅子,也被统称为陶宅和陶园。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解放后,这里住进了几十户人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大杂院,再好的景也变得杂乱无章了。今天的陶宅被唤作桃园,是南门街道为了保护古建筑,出资动迁了居民,进行了整修。然后将先前分开的宅院再次合而为一,成了街道社区的一个文化活动场所——桃园综艺馆。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现在的大门开在8号,是当年建筑整体的西路,为一个石库,不远处树着汪氏节孝坊的残柱。进桃园参观是免费的,只需要在大门处登记就行。门口挂着一大块游园示意图,标示出了主要的建筑物和景点,地方不很大仅两千多平米。门口的走廊东是一座卷棚歇山顶的耳房,当年和如今的功用相同,均为侧门门房。西路的起始是一个较为开阔的庭院,以青石板铺地,两侧是桃树和高大的香樟。居中一座硬山顶厅堂,应该是以前的偏厅起名松迎堂。后一进同样是一个庭院,用来种植多种植物,主体建筑应该就是当年陶公的住宅了,一幢两层的西式建筑,楼前的树木遮挡了相机的镜头,无法拍出全貌。楼东是一面当年的围墙,原用以分割中部和西部的景观,后来完全成了分隔宅院互不干扰的院墙。楼后庭院则较为考究,使用卵石海棠纹铺地,墙角、楼边和庭院中部利用小块太湖石堆叠以及植物的穿插,构成一些小景观,显得相当悦目,整片宅院的后门也设在此处。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院墙上有一个小小的月门,一条海棠花饰的卵石小径通向中路的最后一进。很奇怪,这一进竟然是大厅,大厅是一座三间宽的建筑,中部明间是一色海棠纹的长窗,东西次间半窗为同类花饰。如今此地是园内的茶室所在,人较多,均四人一桌、六人一聚地聊着天。门前一眼小天井,东西点缀着湖石假山,中部是一座较为完整的“盛德日新”门楼,其顶部两翼是新塑的“福寿双至”图案。再北就是桃园中路的主要景观区了,实际上这个景观区,也正是整个宅院景观的精华所在。整座宅院的东路和中路采用了前园后宅的格局,在主要建筑中开启大门都能看到假山,正应了“看门见山”的老话。西路的布局类似苏州西北街尚志堂吴宅的中路,为宅园间隔的形式,同一宅院采用了不同的布局,是否显示了建宅时主人讨巧的心境,还是代表了后世改建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中路花园采用苏州私家花园的典型表现手法:依山傍水,以水引景,以山托景。虽说水面不大,但是从池边以湖石修葺的驳岸,慢慢抬高到池边一角的山体,再设洞体以显山势。不高的假山顶的一座五角凉亭,在附近低矮建筑的衬托下,竟还显出了些许挺拔的势态。池上架着一座曲桥,正好分割了水池的空间,增强了视线的可观赏性。文人很多都对书画有很深的造诣,正是这种中国写意画中的留白、破空等艺术手法的引入,才使得这园子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也更有了自己不同的艺术性!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顺着破开水池空间的曲桥北行,越过作为障景的月门,则就是东路建筑。东路的园子也是有自己特色的,那就是回廊以及那两棵百年的老树。百年的玉兰可以听香,百年的黄杨恰能赏姿。曲折的回廊,割阻了东部和中部的视线惯透,避免了古人所鄙视的一目了然的俗。回廊、土丘、山石又裁出了一条意在田园的小径,北头就是原主的内宅——一座类似三合院的两层小楼。楼是细腻的,也可以称得上清新爽洁,楼的本体秉承了苏州建筑源于徽派而秀于徽派的风格,没有繁复的雕刻表达,却无处不提现出温馨和舒适。冒着新绿的石板天井、暗红的花窗栏板,一个优雅的海棠月门,对于观者的眼睛来说,是非常舒服的。如今这里被辟作了廉政陈列馆,专门用来介绍古今的廉洁官员,也许在苏州的街道活动处,这是独一份吧。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一个士子的家,一个官员的宅,一个被艺术化了的空间。曾经的陶园,今天的桃园,何尝不是我们今人梦寐之中的桃源呢?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尖兵 2008-7-9
 
随拍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桃园陶园还是桃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