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苏州念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江南这两个字,只要写到纸上,心就会一下子变得松散柔软,好像世间多少宏图大志,站在这个词语面前都会被溶解分散点染的轻飘儿不足为道。几年来多次到江南,从杭州到南京,上海,无锡,镇江。到处都是柔软的媚眼儿,苏州应该是最江南的,是那些媚眼转身后留下的销魂的眼波。苏州两日,依然没有探到苏州的底,这是第二次来苏州,浅薄而又一次的辜负。不过每个自己钟爱的城市,不必每一处都留下足迹,总要留些遗憾再来的理由。其实苏州是不需要理由的。

到苏州的第一日,中午选了一间素食餐馆。这间餐馆是典型的古典风,临水,木格窗里填满绿。木地板的颜色很低调与素食搭配起来正是恰好。菌类与青菜入口入胃都极其舒服,最为满意的是清淡而少各种调味剂,让最普通的食材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饭后在三元坊附近安顿好酒店,三元坊这名字来历很好,钱棨(1742-1799)是清朝第一个、苏州唯一的连中三元(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者,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连中六元(童子试中长洲县县试第一、苏州府府试第一、江苏学政院试第一、再在正式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者,当时的苏州府及长、元、吴三县的地方官,在苏州府学东面专门为钱棨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牌楼“三元坊”,这就是三元坊地名的由来。可惜这牌坊早已没有,能留下这样一个地名已经幸甚,也祈愿地方政府不要改掉这些老名字,别弄的全国各地都是什么路,什么街,什么道,愿这些名字一直留存下去,我们失去的历史已经太多了。这正是喜欢来苏州的这样古城的原因。你不必刻意去那些所谓的景点,一条街巷,一条河,也许就埋藏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故事。稍休息,出门,步行不远,就是沧浪亭。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庆历四年(1044年),进奏院祠神之日,苏舜钦作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循前例以卖旧公文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当时朝中的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对宰相杜衍、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富弼等人力图改革弊政之举心怀不满;而苏舜钦得范仲淹荐举,又是杜衍之婿,因而保守派抓住这件事,借题发挥,弹劾他监主自盗,结果,苏舜钦被罢去官职,在席的有十余人被逐出朝。区区一件小事,竟得如此严惩,苏舜钦激愤不己,他带着心灵上的创痛,流寓苏州,不久,在城南营建沧浪亭。试想卖废纸弄点银两,大家喝了顿酒,官就丢了,郁闷之心可想而知。如此需要如履薄冰处处谨慎的官场确实不适合一个文人。不过世间之事皆如此,若无被贬,怎么能有今日的沧浪亭,也许所有失意,都为了千年后的历史而准备。进门左转即见沧浪亭,需仰视,在于小山之上,并无特殊奇异之处,我觉得沧浪亭和整个园子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些个体,而是其中渗透出来的中国古典文人士大夫骨子里的隐逸情怀,文人若无些平和的傲气可能就不配这个称谓了。苏舜钦以沧浪亭命名也正是此意,也让这个园子略显得低调,冷落,苍凉。这园子和其他苏州园林比起来是小巧的,但精致之处,却不逊色。深不可测的各种不同层次的绿,窗,亭,竹,阁,深黑浅黑半黑的各种影子,白墙,所有都构成园林的每一处都是精灵。我这一个人的江湖散客从不会进入或者也不会被进入这些庄严又妩媚的美妙中。我像个掉入蚌壳里的沙子,却不能让自己成为珍珠。沧浪亭园内漏窗是最让人心仪的,窗芯图案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植物花卉的变形,桃、荷花、缠绕的树根形、芭蕉叶、梅花、秋叶、葵花等。还有是对古钱的变形,对圆形方孔钱的变形,放在窗芯的正中央,周围穿插缠绕的装饰纹样。但这些漏窗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美,都有不明身份的绿来做它们的背景。所以这也成就了沧浪亭的最大特点“隔望”。你若离她很近,就站在面前,并看不出她的美,若与她隔水或隔假山相对那些图案反而会印刻在你的心里。你放松她,偷偷地来看她,她才敢施展自己的美貌。那小片的竹林也是,近看竹身单薄而略有病态,稀疏慵懒,丢下她,走远再看,得了背后的灰瓦白墙的烘托,那些美零落一地。我真期望沧浪亭磨掉我所有的游侠气,让她的柔软一点点溶解我。

晚上平江路晚饭,太湖银鱼炒蛋,丝瓜青豆,黄酒一杯,席间另有评弹吴侬软语,美意不能收拾。微醺回酒店,有游人坐着乌篷船行走于河水,不知是在那个时代了,或许今夜已经穿越。谁知我是谁,谁又是我。

早晨醒来,乘地铁四站再步行几百米至拙政园。刚刚开门,没有多少游人,清晨的素颜正好待我。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阊门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此后,徐氏在拙政园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又是一位官场失意的士大夫,看来中国文化,永远是钟意纠结于失意的。拙于政坛,而美于江湖。顺畅痛快的人生总不能生产有深度美,这是给自己最好的安慰,虽然我只是个粗布的过客。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中部是拙政园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可惜后辈子孙不能保全,(查了资料,他的子孙输掉园子后以吊丧为业,不禁心寒唏嘘,总有多少烟花火树都是转眼云烟)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西部原为"补园",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削弱了自然的建筑美。拙政园作为中国园林的经典,对私家园林以后的推广到北方起到重要的作用。她与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但北方的那些皇家园林,都是在此基础衍生而来,同时也充分展现中国文化建筑学,文学,书法,绘画综合的美学经典。其中的人文情怀更是几千年文化积淀而来的大美。不能分解去说拙政园,细说起来会让她受伤的。就如同我们看美人,不是单独说她的眼睛,鼻子嘴巴身材哪里美,而是一种整体的接受。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家闺秀,容不得我品头论足。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尤其夏季的拙政园是用绿来侵略,占领,淹没人和那些亭台楼阁。各种树木的绿,荷叶的绿,水的绿,站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漫延,铺张,大写意的笔墨肆意流淌。它是不管人们的眼睛的,是泼过来,涨起来的。可以说不管哪一处都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处处精致紧密,那种美是精雕细刻,和沧浪亭比起来,这里更丰满,更强势一些。但沧浪亭更幽静与单纯。有一处小亭想单独拿出来记述一下,很喜欢。可能是因为他的名字“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故名"与谁同坐轩"。也许有了苏轼我才更关注于此。且名字并不是那些略显纤弱单薄的闺阁婉约气的名字。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可居然有导游在此讲解称为官帽亭,折扇型漏窗形似清代官帽,让游人们站在窗后面拍照,已取升官之意,拙政园中居然有这样完全背向的解释。我只得半日时间与拙政园耳鬓厮磨,其实这样的走马观花是一种亵渎,临别时,坐在园中的小店内要了一碗桂花粥,放在木桌上,门窗皆敞开,有昆曲音乐音乐而来。美到极致,是一种罪。

苏州,第二次的苏州,你还给我留着多少没看到的美,这么吝啬,不过感谢苏州的吝啬。我只是触碰到你的触角。念你之心,不曾停歇。愿能不日再相见,不要嫌弃我这个总是匆匆的过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