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管委”:巧力办大事

 城市行者 2011-04-20
闸北区临汾街道构筑基层社区管理新平台

“社管委”:巧力办大事


日期:2011-04-20 作者:徐晶卉 来源:文汇报
                     

    
    
编者按
    
    社会管理千头万绪,事事关乎民生、件件连着群众,如何把这些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让社会和谐、让群众满意,出路在于创新。
    
    本期专刊以创新为视角,介绍一些探索性做法。闸北区临汾街道吸纳公安、城管、房地、市容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力量,搭建起“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委员会”平台,切实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松江区新桥镇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盘活集体资产,让村民和外来人员共享成果。长宁区华阳街道创新综治工作中心运行机制,将人民调解信访代理工作、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等整合到统一平台。虹口区建立“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开创“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信访工作模式。杨浦区则创新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机制,2010年新增社会组织比往年翻番。
    
    走进闸北区临汾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受理指挥中心”,9块大屏幕正不断播放着主要街道路口的实时情况,街道上没有城管人员,一切平稳有序。在数年前,情况并非这样,光一个安业路马路菜市场,就汇聚了数百个流动摊点。这个变化缘于一个社区管理新平台的建立。
    
    近年来,临汾街道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吸纳公安、城管、房地、工商、交警、市容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搭建起“临汾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委员会”平台(下称“社管委”),创新网格化管理,构筑科学化管理新机制;推进项目化机制,转变政府服务方式,切实解决了一批社会管理难点,夯实了社区管理基础,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网格化管理攻破十年“顽疾”
    
    提起过去的安业路马路菜市场,临汾街道的居民直摇头:不长不宽的马路上,流动摊贩从头到尾塞得“扑扑满”,车子根本开不进去,连步行也困难。环境脏乱差不说,还成了小偷和流氓的“乐园”,街口的证交所怨声载道。街道曾下“大血本”整治,城管来了一波又一波,可流动摊贩像潮水般退了又来。
    
    转变出现在2006年。那一年,网格化管理刚刚登上舞台,由临汾街道办事处牵头协调,公安、城管、工商等各部门打破条框走到一起,开始联手整治马路菜市场。最初,监管团队想了一招,在安业路两头装上探头,实时监控流动摊贩并进行围堵。不料,流动摊贩压缩“阵地”,全躲进了安业路里端。各条线管理人员又召开例会想法子,在安业路中段再设3个探头加强监控,流动摊贩数量猛然减少了,但不久后再次“反弹”,他们纷纷躲进岭南公园和附近居民小区里。监管人员没有放弃,再开例会讨论发现,问题出在门面店主身上。于是,联合执法团队“对症下药”,与安业路北段的36家经营业主签订了“共建和谐经营秩序承诺书”,谁家为流动摊贩打掩护,责任就落在谁家。经过反复监督,流动摊贩终于在2008年完全消失。
    
    事实上,安业路马路菜场十年“顽疾”被攻破的过程,也正是临汾街道“社管委”网格化管理从无到有、渐渐磨合并最终成熟运行的过程。2005年,临汾社区划分出阳曲、阳泉、安业和景凤街区4个网格工作责任区,开始构筑科学化管理新机制;2006年,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上增建了实时监控系统;2007年以后,社区网格化管理巡查、执法、考核、例会和责任区管理等机制相继运行……
    
    经过一段磨合期,各部门的监管人员发现,这个团队“滴水不漏”,尤其在处理棘手的“边缘问题”时,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安业路流动摊贩的整治只是一个开端,它的成功经验被迅速运用到辖区内市容、环卫、计划生育、路政设施、绿化、物业等“六乱”整治管理中,无一例外地收获奇效。
    
项目化管理“四两拨千斤”
    
    服务与保障委员会是“社管委”下属的一个执委会,它的发展有点“慢热”。自2005年成立以来,它花了好几年,踏踏实实做了一件事:完善社工站,孵化社会组织。
    
    起初,社工站里只有20多位社工,分条线帮助社区分担具体事务。蔡祥云就是其中一位,他负责的是综合治理方面的事务,自学了30多部法律,活越做越精细,并带头把4个综治社工组织起来,成立“蔡祥云人民调解工作室”,这是临汾社区第一个社会组织。此后,如化学反应般,在服务与保障委员会的呵护下,一个个社会组织破土而出,逐渐形成了覆盖教育、文化、法律、养老等各个方面的成熟体系。2007年起,社会组织已孕育成熟,“社管委”知道,是“四两拨千斤”的时候了。车轮食堂、文明志愿者、安居人家……诸多项目在街道里“遍地开花”,搞得有声有色。
    
    原来,“社管委”早就藏着许多金点子,只是苦于没有人来操作。在此情况下,临汾街道决定转变服务方式,培育自己的社会组织,并将事务性工作全部外包,“社管委”便可腾出精力“运筹帷幄”,发挥引领作用。这在“社管委”高书记的口中被称为“项目化管理”。2007年至今,临汾街道“社管委”已先后推出了20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如车轮食堂项目,由老年协会操作,解决了过去各小区自行操作的资源浪费问题,更形成了全员覆盖;少儿驿站项目,针对1—3年级小学生的晚托问题,让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解决了小学生放学后“两次接送”的难题;健康小屋项目,让社会组织接管社区卫生服务,彻底改变了社区健康保健的“浮萍”状态……这些项目,背后都有一条清晰的脉络,政府主导,百姓受益,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临汾街道创新的网格化管理、项目化管理机制,化零为整,花“巧力”办“大事”,获得了百姓的一致赞许。街道先后被上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市级文明社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宣部定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四个先进典型之一,还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文化先进单位等。
    
    本报记者  徐晶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