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区融合”+“三社互动”

 城市行者 2011-04-20
杨浦区创新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

“三区融合”+“三社互动”


日期:2011-04-20 作者:张晓鸣 来源:文汇报
                     

    近日,杨浦区延吉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园举办了首期公益培训,在台湾担任多家公益机构督导的老师应邀主讲,与参加培训的延吉孵化园项目人员、各社会团体社工共40余人分享了课题——社会工作者的“心”期许。
    
    近年来,杨浦区高度重视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培养扶持工作,打破常规,聚焦政策,培育孵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目前已初步形成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社会组织、社工、社区“三社互动”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孵化园建设新格局。
    
“三区融合”共孵公益组织
    
    杨浦区有着丰富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公共资源。如何在这些存量资源中注入新的功能,合作共建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孵化园?
    
    “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借助科技园区较为成熟的孵化模式和管理经验,利用公共社区直接贴近百姓生活的地域优势,把工作做好。”杨浦区社团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建立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孵化园,是为符合条件的初创或发展阶段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低偿、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政策聚焦的成本洼地、培训交流的人才高地、项目集聚的发展宝地和公益服务的民生福地。
    
    《杨浦区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孵化园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区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孵化园必须经过自主申报、现场考察、专家评审以及命名授牌等程序。区社团局汇总一系列情况后做出综合评定,对获准创建的单位将统一命名挂牌,并兑现落实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运营补贴、专家指导、宣传推介等。目前,复旦大学大学生公益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延吉街道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孵化园和大桥街道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孵化园已相继挂牌运行。
    
“三社互动”开社会工作新路
    
    杨浦区还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社工、社区“三社互动”机制,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组织聘请社工深入社区,开展服务。
    
    对新办公益性社会组织落实申办最高5万元的开办补贴,给予享受注册申请指导、免费网上公告、绿色通道服务等政策措施,公益性社会组织注册资金门槛最低降到了3万元,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对优秀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占全区群众活动团队的20%)酌情给予500—3000元不等的奖励扶持。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2010年全区新增各类社会组织46家。其中,社会团体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1家,较前3年平均每年新增25家的增长幅度翻了一番。
    
    本报记者  张晓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