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三社联动”体制机制研究(中)

 hejingjing77 2018-03-13



“三社联动”机制探索

城市社区“三社联动”的建设需要通过联动主体间的协作融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实现社区各类资源共享。而主体联动、平台搭建和资源共享的根本是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通过建立共识形成机制、组织衔接机制和服务融合机制,形成社区建设各要素之间的互动、衔接和融合。在“三社联动”的实践探索中,各地围绕共识形成机制、组织衔接机制以及服务融合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三社联动”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一)共识形成机制

社区共识是联动机制在观念层面的具体化形式, 是社区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并达成集体行动的关键和价值基础。各地进行的探索表明,政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等多主体在社区建设中就协商对话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政府与社区协商平台、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市场组织、政府协商平台搭建、社区文明公约形成等方面推动了社区共识机制的形成。

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道推动建立“多方沟通、争取共识”机制(见图2)。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社区建立“社区公约”共识机制,促进居民共识形成与内化(见图3)。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映月社区“四会制度”协商模式,通过居民协商参与形成共识。拱墅区映月社区在汇集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对社区公共事务协商治理,形成包括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工作成效评议会的“四会”制度,以会议制度的形式将与社区相关的公益事业、社会事务、社区发展等事项纳入协商的范畴,明确公民对社区事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参与制度规范,有效扩展社区居民参与渠道,实现社区自治。

(二)组织衔接机制

“三社联动”机制建设的关键是建构多元组织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共融,形成多元组织、居民间有机联系和自利利他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有机组织的互信、活力和合力。当前我国各地市街道和社区通过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推动居民自治组织交叉任职、搭建网络化互动平台等方式建立社区组织衔接机制,有效实现了社区各类组织的衔接和互动,推动了社区建设良性有序发展。

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衔接机制:上海市静安区建立“1+5+X”社会组织联合会(见图4)。


社区自治组织衔接机制: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里业主自治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的互动与融合(见图5)。


城市业主组织网络化机制:安徽省合肥市业主论坛(见图6)。


(三)服务融合机制

强化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内部与外部、新与旧、人与环境等资源的共享共有,是“三社联动” 的重点,也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当前各地为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服务需求,通过搭建统一的服务供给平台, 在社区服务层面构建服务融合机制,实现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企业和社区其他营利性组织提供的商业服务以及社区组织和居民提供的自助、互助服务的融合和共享。当前各地市街道和社区通过分类便民服务圈、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等服务融合机制建设,探索了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以及公益服务融合整合,实现了社区服务的互惠与共享。

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一体两翼”机制(见图7)。


2. 社区商业服务融合: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立夏路社区“10 分钟服务圈”(见图8)。


当前,“三社联动”机制存在的特色是:政府主导, 多元参与,一主多元的联动格局正在形成;信息化带动,网络联动平台建设成为社区发展新趋势。但是, 政府让渡空间不足、联动机制行政化色彩比较明显, 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居民对联动机制的认同有待加强等不足也渐渐显露出来。

(本文作者 樊红敏 钱花花 岳 磊)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编辑:谢 霄
设计:谢 霄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稿平台:http://tg.

新浪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分享是一种美德,请将本文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