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着,快乐着----在课堂生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华夏蛐蛐 2011-04-21

思维着,快乐着----在课堂生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一、现象阐述:
   来高中任教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在一些小学科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场景:比如在地理课堂上,老师非常生气地冲着学生嚷到:“老师强调过多少遍地理课要带的教材和学案,你怎么还是不记得?”“你上课到底有没有在听?”训者满脸通红、怒气冲冲,被训者被迫接受,仍然“屡教不改”。
   场景二:老师们正聚在一起发牢骚:师1:开学才两星期,真的累死了,某班的学生怎么这样,上课根本就不听你讲。师2:某班的课堂纪律太差,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好,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不出两秒,下面就叽叽喳喳声、七嘴八舌起来。师3:叫得最响的学生,被叫起来后往往什么都不会说,即使说也是吞吞吐吐。师4:最头痛的就是你讲得累死了,他们也不听,真是没有办法啊 ……
二、问题剖析
  上述场景一个共同的症结就在于,学生思维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实际中,而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喂什么,学生吃什么,这就难免喂得太多,吃不了,最后是师生都希望学会,学生却没有学会,学生整天忙于学习却不会学习。许多本该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的地理事实或规律等,老师都替学生思维了,教师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去完善教的过程,生怕漏了一个知识点。老师恨不能替学生去学、去考。于是教师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比鸡起的还早,比狗睡的还晚” ,学生在“人灌”和“机灌”中挣扎着……
  从事地理教学也有十几个年头了,深切地感到“要将学生从“人灌”和“机灌”中解放出来,将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去发现,去生成,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我们首先要知道学生在哪儿。当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时,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还不理解的、还不知道的知识点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而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非得将所有的知识嚼烂了,再一五一十地喂给学生。这样做只能是学生负担加重,教师负担加重,最后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教师完全可以开门见山地通过复习提出问题(因为知识间具有衔接性),让学生说说你对新知识了解有多少,让学生跃跃欲试。因为这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谁都不会轻易错过。这样在学生积极参与、激情四溢的同时,教师也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这个教学起点就是思维的起点,为接下来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教授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一节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复习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将其迁移至地球表面,然后应用科学的假设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分布----原因----实际地表冷热不均(五带的划分、海陆分布的影响)各个方面展开思考,大胆让学生去动手。教师通过挖掘地理堂,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使地理课焕发出生命力。
  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思维起点。只要教师明确了学生思维的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生成,在教学中就会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地理课堂生成中,教师应注意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四种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3.1地理教学中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训练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简单讲就是“多看”,特别是地理景观的形象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切合实际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景观照片,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比如,在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1节“宇宙中的地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电脑投影展示各种天体的图像或视频,既可以使抽象、无法看到的地理现象直观化,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很好。也可布置学生看科技片《宇宙与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知识面。
   地图形象思维训练是形象思维训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注重读图、填图、绘图、描图等四个环节,初步形成注重地图形象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示范,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模拟等方法开展形象思维。例如:在进行气压带、风带教学中,先让同学读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是必要的。也可作为下一步教学(为什么这样分布?)思维的起点。
  3.2地理教学中注重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图形象思维的训练其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空间的形象思维。利用熟识的地图形象能够迅速地判断地理空间位置,特别是海陆位置的判断。这一类的教学与“注重形象思维训练的地理教学模式”相似,特别要注重“图文转换的训练”,加强地理语言的规范化教学。
    在地理空间绝对位置的空间思维训练中,可以采取“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绝对记忆、相对推导”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总结某个区域中重要的位置点,作为掌握区域空间分布的“控制点”(绝对位置);然后熟记这些“控制点”;在实际学习中,利用“控制点”的绝对位置,推导其他地理事物分布的相对位置。如图6所示,A、B、C、D点分别表示尼罗河河口、阿拉伯河河口、钱塘江河口、亚马孙河河口,这些“控制点”的记忆,有利于北纬30°附近所有地区的空间位置记忆。
 

思维着,快乐着----在课堂生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视频:实拍罕见老虎追杀黑熊 <wbr>)

   此外,就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认读时,也要注重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我们看到的是平面图,始终创设地球空间的状态,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这是思维连接点建立的基础。
  3.3地理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总结,教师需要设计有梯度、循序渐近的课堂活动或作业,指导学生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训练逻辑思维。主要的教学环节有:
   (1)知识结构图的绘制,单元复习与单元总结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图,建立知识逻辑关系,全面梳理、总结。例如:我们用的《学习与评价》在每节都设置了【纲要预览】,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可用作预习纲要,也可用作复习纲要。
   (2)地理因素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地理问题的一般原因,从而掌握地理逻辑思维的一般方法。比如,影响气温差异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辐射)、海陆、地形地势、洋流、人类活动等。
   (3)地理过程的推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推导地理过程。例如:在进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大气环流、洋流等内容教学中都应把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培养。
   (4)地理分析语言描述的一般策略。地理分析语言描述一般遵循“前因后果”的规律,也就是说,学生在描述地理现象时,在语言中一定要体现因果关系。比如,在城市详细规划的教学中,自来水厂的选址,其选择的原因是“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水质好”;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厂的选址原因是“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对城市用水影响较小”。
  3.4地理教学中注重区域比较思维的培养
   区域比较是国土整治教学的基础,在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3的教学中,经常涉及区域比较。加强区域比较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以下三个环节的落实。
   (1)以表格形式促进比较思维训练 ;
   (2)加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分析;
   (3)突出主要特征的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在教学反馈环节中请学生描述区域主要特征的比较思维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过程,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通过教学加强学科思维训练,把学生潜在发展水平逐步转化为新的思维能力,在新的思维发展基础上,再通过训练转化为更新的思维发展水平,这样阶梯式不断地转化和发展,就会使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不断地积累和发展。真正做到了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以上是我在高中执教生涯中的一点体会,以上述方式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叙述的情节太多了。于是,我没有去具体描述情节,而是重点将我的所做、所感整理成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感受到了快乐,更为感受到了我的学生的喜悦而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