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zhj808 2011-04-22

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发表时间:2008-12-29 13:17:11 


登记号
 
课题顺序号
HNSW016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生物教材试验研究》
 
子课题申请·评审书
 
 
 
 
 
 
子 课 题 名 称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学  科  分  类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08510         
 
 
 
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理科室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新课程价值观使课堂教学的视位发现了质的变化。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位学生的终生发展,特别是课堂教学新三维目标的确定,它决定了课堂评价的视角,它要求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参与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习的状况。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为了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的。这种从“知识为本”到“知识与人”并重的评价界定无疑给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领域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机制与方法。从国际、国内的教学评价现状来看,其评价永远没有达到完备与成熟的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部门,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并且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从上至下地推出了一些课堂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虽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在实践中仍可发现其可操作性、实践性等都存在问题。如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使用的具有权威性的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是长沙市教科所1991年提供的一个草案,随着对新课程理解的深入,它“以教论教”的构架,一表通用的功能,对学科教学评价与指导的有效度,繁琐的操作要点,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等,均存在一些问题。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问题仍将是影响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相应的评价应在一定层次上进行系统的构建,并以此为契机,将新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全新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为今后全面顺利实行新课程进行有益的尝试。
学科特点及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生物新课程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自主、探究、合作等多样、优化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放开手,学生可能走得更好;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和需求。所以,在追求有效教育的今天,探索一套由下而上,源于教师,用于教师的,能被教师认可并有效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成了学校管理及教师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这种研究过程的意义更胜于结果。它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新理念的内化,专业水平的提高,对课改的深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学
 2、研究目标
主目标:
    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建立新的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又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评价体系,为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操作上的支持。
副目标:
提高全组教师职业素养。
①、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观;
②、调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内容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动向与趋势。本课题试图通过:
①高中新课堂生物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研究;
②高中新课堂生物教学中“教”与“学”有效性的研究;
③高中新课堂生物教学评价标准学科特色的研究;
④高中新课堂生物教学评价标准可操作性的研究。
 4、研究假设
我们设想,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建立一套由下而上,源于教师,用于教师的,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共性要求,又能实现教师个性特征;既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又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课堂评价体系,以此,促进对有效教学内在规律的探讨,促进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的形成,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为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操作上的支持。
 5、创新之处
  从高中新课堂各种课型的角度进行评价方案的构建,以评价方案指导课堂设计,以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评价比武实施评价方案,使课堂评价方案既有理论成果,也有具体实践。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过去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其优点在于各指标具有独立性,整个体系比较完整、细密。但其缺陷也很明显, 这种评价标准很难使评价标准成为教师自我调节的内在标准。
在国外,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则强调由下而上,强调教师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依据教学行为被提及的频次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其来自教学实践工作者,容易被教师所接受,并能够转化为教师内在的指导性评价标准。
针对两者的优点,我们的研究将同时运用自下而上的归纳实证法和自上而下的演绎的理论方法。即,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评价标准的制定为平台,构建“共同探究——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共享成果”的研究模式,使新产生的评价标准既源于教师,又用于教师,既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特点,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该实验研究是在过去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深化,具有广泛的研究基础。
2、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也带来了新观点,这为新课堂评价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3、该项研究建立在教学实践之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具有庞大的研究基础。
4、引进专家指导。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方案设计与预实验阶段(2007、7---2008、1)。
主要步骤包括:组建课题组;召开研讨会,设计研究方案;初步确定评价方案的框架,即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设计,各小组成员进入预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与整理研究成果阶段(2008、2---2009、1)
重点研究高中新课堂生物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以及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性。
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拟出本学科某种课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的评价要素,组内反复实践运用、修改完善,强化“教”与“学”及“三维目标”,12月底前整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修改案例、研究报告、实践运用、本学科某种课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第二阶段:(2009、2---2009、8)
重点研究高中新课堂生物教学评价标准的学科特色,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
各小组成员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以形成的本学科某种课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进一步强化学科性、可操作性,并完成本学科第二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3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课题主持人李素洁同志为学校校长,有很深的教育教学研究造诣,且勤于实践,是一位教育教学实干家。不论在长郡中学工作期间,还是来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之后,她均多次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由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牵头,全体成员参与,全组成员专业素质过硬,研究经验丰富。都是身在教学一线的能手。
学校大力弘扬教学研究,资料、经费均有保证,本课题直接针对课堂教学,课题成果从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检验完善,时间、实效均有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