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为何热衷享受民间的香火?

 gs老张 2011-04-25

孙悟空为何热衷享受民间的香火?

 

孙悟空做了好事喜欢留名,万古垂青。这个“青”怎样“垂”才是最保险的呢?

第一,立生祠。取经途中,在孙悟空亲自策划下,取经团队“被”立了两处生祠。一处在凤仙郡。这里的“一把手”得罪了上帝,天降灾祸三年,一滴雨水都没有,那个惨状可想而知。

在老孙的协调下,迎来了久违的甘霖。怎样报答这份恩德?郡侯给师徒四人立了生祠。虽然工程浩大,半个月便完工了。老孙一看眉开眼笑,“果是贤才能干的好贤侯也!”我想,半个月竣工的“应急”工程,估计是“豆腐渣”的。

另一处在金平府,三头犀牛精当上“山寨”佛祖,每年元宵前来吃香油。仅这个油的开支,每次要花费四万八千两银子,真的好贵啊!老孙消灭妖怪后,府县官为他们盖了一座生祠,“各各树碑刻文,用传千古,以为报谢。”

第二,留画像。据考证,沿途官宦百姓留下师徒画像的有三处。

孙大圣帮助夺回祭赛国金光寺的佛祖舍利后,国王很高兴,召集画师,“写下四众生形,五凤楼注了名号”,好似是唐朝凌烟阁的开国功臣一样,被历史性地供奉起来。

在比丘国,救下了一千多名男孩子的性命,功劳大大的有,“阴功高垒恩山重,救活千千万万人”,好比做了一个超级广告,民间有心者“传下影神,立起牌位,顶礼焚香供养”,保证师徒以后吃喝无忧。

灵山脚下,天竺国的真公主被妖怪摄走,假公主抛绣球招亲。老孙破坏了玉兔精的好事,救回了真公主。国王为了意思意思,“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上”。

不仅自己出名,孙大圣还很讲义气,凡是帮过大忙的神仙佛道的朋友,也创造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出名”的瘾。

金平府里,在屠宰了三头犀牛精后,府县官也盖了“四星降妖之庙”,天上四星乐坏了,本身是公务行动,还博得了美名和实惠,难怪他们愿意跟孙大圣称兄道弟!凤仙郡的郡侯,“又起盖雷神、龙神等庙,以答神功”。像雨部、雷部、四海龙王等哥们,本来是小小猫的人物,干的活也是正常工作,并非加班加点,能在百姓中露出真容,享受人间的香火,多么不容易啊!

即使是观世音菩萨,也喜欢在百姓中留下好名声。她的宠物小金鱼变成灵感大王,专吃童男童女,害得陈家庄惨雾重重,阴风阵阵。观音降妖后,应老孙的邀请,“一则留恩,二来说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养”,在百姓面前现出了鱼篮观音的真容。

无论是立生祠,还是留画像,都是人们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崇拜之情;既是百姓对为民造福的好人或英雄的感恩,也有为未来祈祷幸福的目的,本意上是好的。

根据《史记》的记载,栾布在汉文帝时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西汉丞相石庆曾调任齐国的丞相,不需发布太多的政令,就将齐国治理得非常太平。齐国人敬重他的品行,特意为他建立了祠庙以示敬仰,这就是“石相祠”。有人认为,立生祠是从汉代开始的。

后来,各个朝代对立生祠都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如果朝廷允许地方的好官员立生祠,是对一种良好道德的弘扬,使地方官员能见贤思齐。在江苏靖江市有个叫生祠镇的地方,便立有岳飞的生祠,是天下最早的岳庙,说明民间对岳飞的敬仰。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立生祠”这项崇高的事业坏在了魏忠贤的手里。魏老太监很变态,大搞个人崇拜,朝廷内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造生祠运动,使老魏的生祠遍地皆是,在短短的一年中,就建造了四十多座生祠。这些庙子不仅没有为魏忠贤带来福音,反而在万民的香火唾骂下走向了灭亡。

在这里,我们要分析一下,孙悟空为什么喜欢留下“生祠”或“画像”,让百姓祭拜,而不是谦虚一点,施恩不望报,“退居二线”为好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道德观念问题。讲清这个观念,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子贡赎人”,一个是“子路受牛”,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并且就这个问题,孔子还专门做了“考核鉴定”。

有一次,子贡自己掏腰包,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按照当时鲁国的政策,这笔钱可以由国家财政支付。但是子贡高风亮节,拒绝国家偿还他的赎金。而子路则不同,有一次他救了一个掉在水里的人,那个人为报答他,送了一头牛,子路竟然“笑纳”了。

两个徒弟,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子贡做得对,子路不太对,不太像孔圣人调教出来的,怎么可以收下人家的牛呢?

对此,孔圣人给出了“标准答案”,他认为子路是对的,“子贡那样做不对,因为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掏腰包为那些沦为外国奴隶的同胞赎身了。因为,你合法合理合情应该拿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回赎金,则直接破坏了鲁国的这条好法律”,“子路这样做就对了,从此之后,鲁国救人的事情就会更多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道德评判也不复杂,这也是孔子一直倡导的思想,所有的道德标准,必须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如果这个标准像子贡一样的高,那么社会上很少人能够做到,既然很少人能做到,就是曲高和寡,没有现实价值。我们应该向更高的道德标准看齐,而不是一开始就一棍子打死,设定了一个大多数人无法逾越的标准,否则这个道德一定会让社会作出更大牺牲的。就像子贡一样,他的“无私道德”,最终会使“道德”成为只说不做的东西,成为不切实际的高调。

易中天老师讲过,孔子倡导的中庸思想,一定是常人之道,一定是适中之道,一定是可行之道。缺乏这三条,就容易唱高调,也容易走极端。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唱高调的结果,肯定是走极端的,那么对人对事没有好处,也会破坏人们思想的纯洁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悟空喜欢“立生祠”和“留画像”,就有点像子路受牛的风格了。我们不一定要事事求名利,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做好事要“无相”,即你心中不要执著这个形相的东西,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孙大圣为了教诲的方便,从一个侧面鼓励大家做好事行善道而已。

在现代职场上,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思考。从单位来说,对员工设立的各项标准,应该是普遍能行的,才具有生命力和约束力。对个人来说,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方向,以及每一步工作计划,都必须合乎自己的实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质量,也要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否则也是唱高调。

职场的工作,从零开始,从自己最拿手的方向和目标开始,从最简单的工作开始,放飞吧,努力去实现个人的梦想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