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私房理财3大心法

 lkyhzuma 2011-04-25
景气虽好转,全球经济却依然有些脚步蹒跚。欧洲债市危机、泰国暴动,在在打乱上班族的投资。到底怎样理财才聪明?

心法1 不够精明,那就买房吧!

投资一定要够精明才行吗?
知道自己很容易一掷千金,干脆在拿到第一桶金之后,决定自己买个房子,理由是:「用来存钱。」

由于艺人工作的薪水不稳定,买房子成为他储蓄的方法,因为够简单、也够「强迫」。「跟银行贷款,就有负债,你才会知道你要多赚钱;假如你存款很多,反而不会有动力。买房子强迫你每个月都要存钱,而且还完了,房子就是你的。」不够精明,也有不精明的投资法,万一有一天没工作了,房子可以成为救急老本。

没有太多时间研究房市,买房子的时间点都很「幸运」:第1次买是2004年,刚好是SARS隔年,房价还在低档,当时他用42万元1坪,买进台北市大安区约20坪的房子,如今每坪已涨到约70万元。

第2次则是去年4月,金融海啸过后的复原期初,房价相较最高点时下来了一些,用约50万元1坪买了间30坪左右的房子。别以为出手阔绰,他还是做了自我评估,要在大安区买屋,根据能力,只能选择中古屋,「只要超过我心目中的底价,我是一毛钱也不会付,就算我很喜欢。」

避免乱花,先把钱转出去

自己没有能力理财,选择相信专业,请理专帮打理资产,这点相较于其他人,对管理金钱颇为自主。「他的表现颠覆我对偶像明星的刻板印象,」与他往来约6年的理专观察,开始理财后,对相关讯息变得敏感,就算看到一个广告,也会找她询问是不是跟自己买的金融产品有关。

此外,每次薪水进帐后,会先把一部份转入美金帐户;另一部份转入台币帐户,并维持帐户内50万元上下的活存。「没有看到超过50万,我会有点害怕,但数字太多我就会花掉,所以一定要把它变得没有办法领出来。」

利用把钱转到其他帐户做稳健型投资(如基金、保险),来避免自己乱花,正是理财之道。「尤其喜欢买3年、6年一期的储蓄险,当它6年之后退给你,收到那些钱的时候,就觉得『赚到了』!」。

常常在萤幕上扮演贵公子,私底下说到投资之道时,却颇为务实。强调:「我没有要因为投资而致富,只是让自己不乱花钱。要致富,还是得努力去赚。」与其说不精明,倒不如说另有一番精明的道理!

买房历程

◎2004年:因为在外租屋,认为给房租不如自己付房贷,开始寻觅房屋。由于知道房子不会住一辈子,为了将来好脱手,一定要找地段佳、交通方便的地区。刚好当初看房子时,房东已把装潢拆掉变成「裸屋」,反而让他因此省下拆装潢的钱。

◎2009年:打牌时跟着牌友的妈妈去看房子,一看就很喜欢,「跟买菜一样就直接买了,」。

◎2010年:平常走路就会抬头看看是否有「出售」的布条,经过房仲业者门口,也会关心一下现在的行情,未来如果要买第3栋房子,还是会打算买在大安区。

心法2聪明消费,才是理财第1课

「收入中至少7成是用在消费,当消费没有控制好,你永远不可能有储蓄;没有储蓄,谈不上任何理财。」,理财最重要的功课是聪明消费,第2才是投资。

从小就有储蓄观念,从高中北上念书开始,就固定把每月3,000元的零用金预先做好分配,规定自己每个月一定要存下三分之一。每个月她会先规画只能支出1,500元,平均分配到每日,等于一天只有50元可花,再进一步去计算每天三餐能有多少消费。

通常每个月还是会预留些余额,让自己有「奢侈一下」的空间,这习惯一直延续到出社会。「如果今天花的比目标消费少,那某天就可超过当天目标,给自己一点弹性。」,一定是省了之后才让自己增加消费,绝不是花多了为「补救」而来省。

其实,这样的心态比较健康,更能激励自己及加强存钱动力。好比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虽然总和相同,但一开始先省,最后才有机会让陈凤馨犒赏自己,将幸福感扩大;若顺序倒过来,反会让日子过得痛苦。

为了厘清消费流向,「记帐」是很推崇的方法。

第一桶金是「存」出来的

记帐可以观察,哪些钱是自己花了之后,觉得其实没有意义:「不建议大家少喝一杯咖啡就能存下多少钱,因为你省下了咖啡,可能跑去买耳环。」重点是什么样的花费,能让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

找出会让自己后悔的花费,以及让自己幸福感最大的消费,省下前者、用在后者,才是记帐的意义,「这样一来,克制欲望就不是件痛苦的事了。」相反的,将克制欲望的钱用在让自己有幸福感的事物上,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样的操作方式,让她在大学毕业后2个月,就跟当时的男友、现在的先生,一起付了预售屋25万元头期款,买了生平第1栋房子,达成人生第1个理财目标。接下来的目标也如法炮制,儿女出国留学的教育基金,她达成了;与先生的退休基金,尚在努力中。

至于在设定目标时,也用「存」的概念去执行。有三分之一的收入专门用傻瓜、纪律的方法投资基金、三分之一投资股票、最后三分之一就是现金与定期定额投资黄金存摺,资产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稳健与保守的理财。

随着当时经济起飞,薪水也逐渐攀升,如果用「存钱」能帮她达到设定的目标,投资对她来说就不会有压力,买卖股票则变成是「考验自己研究上市公司能力」的一种兴趣,而不是为了发大财,让自己患得患失。

曾经因为太在意投资结果,变成得失心重、不快乐,因此提醒自己,把买卖股票回归「兴趣」,因为只有当她看好一间公司,而它也真如预期般成长时,才是成就感来源。

陈凤馨的储蓄历程

◎学生时代:规定自己每个月要存三分之一,剩下的金额开始分配每周、每日甚至每餐只能花多少钱,搭配记帐掌握消费流向。

◎出社会:设定买房目标,与先生一起存钱,当初每月薪水26,000元,先生每月薪水14,000元,但两人省吃俭用、扣掉孝亲费,可以共同存下20,000元,出社会两个月后买第1栋房子。

◎现在:朝下一个目标──退休金迈进,在预估退休后每月可能需要的花费后,她和先生每月就把支出控制在范围内,这样就算退休后也不会超额消费。

心法3 了解个性,再选投资工具

「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很重要,」,刚踏出社会当记者时,看到朋友买卖期货,一次就赚个好几万块,自己也想试身手。「采访前挂单,采访回来,单也『挂』了,」他戏谑地说道,出社会前存的一笔50万元,赔了一半以上。

经过惨痛的教训后,只投资适合自己个性的金融产品,因为了解自己只能承受风险不大的投资,于是「保险」成为他最主要的理财工具。

在他的观念中,每个人都要具备投资型和保障型两类保单。一开始,他先从保障型如意外、医疗险先买,先把个人该有的保障做好。再来才是投资型保险,他当时以每个月5,000元的方式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即使投资绩效曾因为景气不好变成负20%、30%,也从未停扣,所以现在报酬都已转负为正。

为了让自己按时存钱,后来也买了一张6年期的储蓄险;考虑到退休后的生活,分红保单对他来说就是个持续让未来有收入的投资。「不要去期望孩子养父母,」他很看得开,不如自己先把未来规画好。尤其分红保单除了能让他在缴费期满后,每个月固定领一笔钱外,保险公司若有赚钱,他也能额外享有分红。

这些保单并不是一次到位,而是跟着薪水和能力的成长,逐渐补足。

每月固定提拨保险费

随着当时在电视台的薪水成长到每月45,000元,除了每月定期定额5,000元的投资型保单之外,还要额外存年缴约10万元的储蓄险。

考量到每年该缴保费时,可能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现金,他就强迫自己每个月薪水进来后,先固定把5,000元提拨到另一个帐户,这样一年下来也有60,000元,「偶尔再多存1、2,000元,这样缴保费时就差不多存到了。」此外,也把手上几张保单分散缴费,例如有的是月缴,有的是季缴或年缴,让自己的压力不那么大。那时候的他,一个月扣掉保险、基金等投资理财的钱,只剩下8,000~10,000元零用。

在何戎的投资比例中,手头上一栋房子的占比最大,接下来就是保险。最近储蓄险将要到期,「这笔钱我打算用来付一些房贷,剩下的再补足保险缺口和投资共同基金,把保险的比重再拉高。」

回头来看,「保险」除了帮何戎稳定的存下一些资金,也让他退休后的生活无虞。看到一些朋友工作多年,存款还是只有5位数,他建议领死薪水的上班族,一定要利用「外力」让自己储蓄,「否则工作了10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没存到半毛钱。」

保单投资历程

◎14年前:出社会后第一张医疗险,20年缴费期满,可保障终身。

◎10年前:开始买投资型保单,强迫自己每个月存下5,000元投资。

◎6年前:买一张6年期储蓄险,强迫每年储蓄近10万,最近到期。

◎2年前:体会到养儿防老观念式微,自己要帮退休规划做准备,买了分红保单当做退休基金。

◎1年前:未雨绸缪买了看护险,不希望未来成为妻子或孩子的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