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的理性思考(交流提纲)

 西窗听雨 2011-04-26

课改的理性思考(交流提纲)

  
  一、 关于教育的一个比喻
  描绘出了美丽的建筑大厦,但是并没有全面的审视教育的全程。做教育就好比建房子,不得不考虑的四个问题:
  目标:要建怎样的房子——教育目标是什么
  工人:怎样的人来建房子——教师的素质如何?
  环境:房子是建在什么地方——社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
  需求:客户需要怎样的房子——学生将要面对怎样的未来?
  二、 传统与改革:改革是一种常态,在继承中创新
  ◆迷路故事及启示
  ◆本轮教育改革中我们同样迷失了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改革是不变的主题,是一种常态,但在大型改革阶段常常矫枉过正,需要理性——在继承中创新
  三、 理想与现实:看着月亮,吃着月饼
  ◆理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手中的月饼。
  ◆教育最大的尴尬在于制订教育目标者的现实是执行教育改革的教师和接受教育改革的学生的理想。
  ◆某个课改专家的关于儿子补习的故事。
  ◆我们的态度:本轮改革的目标是美好的,将教师也理想化了,寄予教师太多的期望,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本轮改革并没有很好地关照我们的教育现实,并没有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好地生活在未来的相关教育。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学生的工作量增加了。我们痛苦,学生也痛苦。
  四、 分数与素质:分数是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高分低能是存在的,但是高分高能的绝对更多。素质很好的人,也应该能获得很好的分数。
  ◆分数是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中国的大学录取、人事选用完全取消分数评价将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这会给权利寻租极大的空间,使得公平更加遥不可及。
  ◆要讨论的不应该是要不要分数,而应该是怎样看待分数、怎样获取分数。
  ◆课改搞得很好,就是不会考试,说不过去!
  ◆素质教育,就是:以更少的时间更少的精力拿同样的分数;会考试,但不仅仅会考试;在学业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人格、特长等。
  ◆提高教学实效的几个策略:5分钟的改变;向学生要效率;“该丢的分数”。
  五、 工作与发展:请做电灯,请不要做蜡烛
  ◆没有人会怀念那些燃烧完的蜡烛,但有可能会怀念在蜡烛下做的某些事情。
  ◆蜡烛与电灯同样照亮别人,但有两大不同:一是消耗方式,蜡烛照亮别人的时候消耗自己,电灯照亮别人的时候消耗能源。二是能量交换,蜡烛在消耗存储的能量,能源只会越来越少,电灯在消耗能量的同时也在不断补充能量,维持平衡。
  ◆一个工作16年被清退民办教师的故事。
  ◆一个预言:20年内,教师行业必然面临一次大的转岗或下岗潮,不管大家愿意与否。
  ◆政策倾向:《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章第三十八条“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内容如下:“健全教师准入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全省统一组织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认定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完善各级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推行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和全员聘用制,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几个核心信息:定期登记制度,全员聘用制度,转岗和推出机制。
  ◆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将来会面对怎样的改革,但是注重自我发展,让自己变得壮实,必然会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