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壁怀古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 2011-04-27
教学目的:1、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初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2、体会作者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3、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要点:1、重点把握词中的形象和意境。2、感受苏轼旷达、洒脱、坚韧的人生态度。3、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投影】对联:五年间谪宦栖迟,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哪得此清幽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
                                               ---------张之洞题黄冈东坡故居
    2、问;联中的“此”指哪地方?(黄州,今湖北黄冈)
    3、黄冈对苏轼来说有什么意义?
    苏轼的绝命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飘泊一生。乌台诗案是一场政治迫害,他被贬黄州。从政治上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生命的低谷;从文学创作来看,黄州是他的“洞天福地”、生命的巅峰。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在黄州,留下了他的旷世之作,最富盛名的是“赤壁三咏”——二赋加一词。其中一篇赋《赤壁赋》我们已经学过,从体裁上看它是文赋或者叫散赋,像散文那样自由挥写,广义上讲它可以列入散文范畴,它是苏轼散文的典范。宋代诗人唐庚评价说:“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生不可得也。”对其文评价很高。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投影】《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朗读感知
(  提示: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手持同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
    1、自读    注意字音   纶guān     樯橹qiáng lǔ
  华发fà   还酹huánlèi
    2、学生范读  点评  
    3、试背诵   
三、体会与探究
    教师讲述:从题材上看,本词是怀古诗。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客观景物触动情怀,引发对古人古事的怀念和抚今追昔的感慨。景物与情感相融合,历史感于现实感相融合,纵横千古,容量大,感慨深。下面我们具体体会。
    1、《赤壁赋》作者水中泛游,写景写事,议论抒情。你认为这首词作者在哪个角度来写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在山上,赤鼻矶上。从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看,若非登高而观非能尽览。
    2、你怎样理解开篇这一句? 你感受到的时怎样的图景?(想象的重要)
    明确:东去,空间;千古,时间;大江和江浪既是实景,又是暗喻之时光流逝,无情逝水流光淹没了多少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又有几个呢?为下文写周瑜作铺垫。大江的汹涌奔腾,词人兀立江岸凭吊胜地,心潮起伏激荡,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
     3、讲到赤壁,作者为什么冠以周郎二字呢?         
     明确:周瑜,字公瑾,24岁就当了建威中郎将,年轻有为,“吴中皆呼为周郎”。(补充: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周瑜娶小乔。)这样称呼显得亲切,突出作者对周郎的羡慕之情。
    4、作者眼前的周郎赤壁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明确:“乱”“穿”写山之奇峭高峻,“惊”“卷”拟人手法写水之汹涌澎湃,“拍”写力度大、声音响,动人惊魄,“卷”“千堆雪”写浪花之美。空间上从上到下,具有立体感,绘形绘色声情并茂,虚实结合,生动地描绘了赤壁壮美的风景。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5、作者登临如画的赤壁,并非只为看景,此时心里有何想法?
    明确:由眼前如画美景,想到三国战乱纷争的众多英雄:34岁的周瑜、28岁的诸葛亮、54岁的曹操等。在这些英雄中苏轼认为周瑜是真正的英雄。
    6、苏轼为什么把周瑜当作真正的英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明确:小乔——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潇洒从容、镇定自若、风度翩翩。【总结】
                     项目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感奋        感伤         
               
     7、 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明确: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年轻时就力图有所作为。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但政治思想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法,写诗讽刺。结果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捕之入狱,几乎被杀,几经周折被贬黄州,为黄州团练副使(自卫队副队长)。他内心有他的忧患和悲慨,但是他把这种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他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历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个人盛衰成败荣辱,而是古往今来有多少盛衰成败荣辱。本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悲慨之中的旷达和豪放。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8、 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 “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明确: “人生如梦”,既然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
一尊还酹江月,无可奈何的排遣之词。既是在哀悼千古风流人物,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是貌似自解自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种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寄托着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洒脱情怀于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9、你认为苏轼这种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的高低定位关键是看标准,看跟谁比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人格来。这里苏轼跟 雄豪杰比,纵使人生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作品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出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昂奋的豪情和旷达的思绪。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身处逆境而能保持旷达的情怀、随遇而安的快乐者的人生态度, 对于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社会中的人们,这也许会有另一种启示?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结构
         大江、赤壁          淘风流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所见                  所想           忆周郎  风流儒雅    自感伤   功业无成
         乱石  惊涛          现豪杰            才华横溢                多情善感
                                                      受人器重                被贬黄州
    2、 归纳中心
明确:作者通过怀念周瑜赤壁鏖战的英雄业绩,抒发了热爱祖国和山河英雄人物的情感,表达了自己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苦闷。
    3、艺术特色
    明确:本词特点:一种豪放的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此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胡寅《酒边词序》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輿台矣。”
五、拓展
    试将这首词与《赤壁赋》比较,找出异同。
六、习作:(任选一)(1)我心中的苏轼(苏轼我想对你说)
                  (2)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
七、推荐课外阅读
    1、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2、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