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宝鸡市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永久柱子 2011-04-27

2010年宝鸡市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试题 2010-02-21 15:23:49 阅读838 评论1   字号: 订阅

                                                     

               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2010.元.25.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记载武王克商的重要青铜器:“利簋(guǐ)”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的有司(官名)利(人名)所做的祭器,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口,深鼓腹,腹壁两侧各有一兽形耳,耳下还有垂珥,圈足下附较高方座,整体造型端庄稳重。器腹部与方座四面均以云雷纹填底,其上装饰饕餮纹,圈足饰一周夔龙纹,方座四面四角饰蝉纹。

这件铜簋初看上去并不起眼,但考古学及古文字研究学家看见它却大吃一惊。因为利簋腹内底部有古奥异常、带有典型商代风格的铭文4行,32字,别看铭文字数不多,然而却帮助今人解决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千古谜团,那就是牧野之战的确切日期。

根据史书记载,牧野之战是商朝末年,周武王率军在商都朝歌附近的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败商纣王军队的决定性战役,经此一役,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周代替商统治中原。然而关于这场大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多有纷争。因为我国古史的确切纪年仅从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在此之前的朝代更替时间均为历代学者根据有关记载推算而得。由于推算依据不同,也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结果。为确定武王克商年,许多历史学家倾尽心血,贡献一生。东汉刘歆首开先河,此后古今中外学者纷纷考证再考证,直把武王克商之年“证”出了44种说法,最早的为公元前1127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相差109年。

利簋出土后,历史学家欣喜若狂,因为利簋的铭文清楚记载了武王克商的史实,铭文大意为:“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对伐纣能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就在当天,周师一举打败了商军。到辛未这天,武王在驻军处,赐有司(官名)利以金(青铜),利觉得很荣耀,遂铸此簋以为纪念。”从铭文可知,武王克商就在“甲子日”,这让人看到了最终确定具体日期的曙光。

1996年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家们通过分析研究史料、对相关遗物进行碳14测定,同时根据天文现象推算等艰苦细致地考证研究之后,得出武王克商的确切年代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而这一天正是甲子日,和利簋铭文的记载完美吻合,最终确定了这一重要史实发生的具体日期。

                                                                                                   

1.下列对“利簋”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利簋于1976年出土,是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是一位担任有司官职的、名叫利的人用周武王所赐的青铜制作的祭器。

B.利簋整体造型端庄稳重,高28厘米,圆口,口径22厘米,外侧有两只兽形耳,外观以云雷纹、饕餮纹、周夔龙纹、蝉纹等装饰。

C.利簋初看并不起眼,但考古学及古文字研究学家却为之惊喜若狂,因为利簋腹内底部有古奥异常、带有典型商代风格的4行铭文。

D.利簋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帮助今天的有关学者推算出了牧野之战的确切日期,从而解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千古谜团。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为确定武王克商年,古今中外专家学者纷纷进行考证,首开考证先河的东汉刘歆为此倾尽了一生宝贵的心血。

B.对武王克商年,史学界之所以多有纷争,是因为在我国古史的确切纪年之前,朝代更替的时间只能依据各种不同的有关记载推算。

C.60年一个甲子,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根据利簋铭文的清楚记载,“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有关学者推算出了武王克商年。

D.在发动牧野之战前,周武王对伐纣能否取得胜利进行卜问,兆象对周师极为有利。到辛未这天,武王一举打败商军,商朝就此灭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克商年是商周的分界,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极为重要,所以相关学者对此格外重视,不惜为此殚精竭虑。

B.多年来,对武王克商确切日期的考证,竟“证”出了44种结果,现在可以肯定,其中只有一种结果是正确的。

C.古人打仗往往根据天象决定是否兴兵,所以考证武王克商确切日期的工程,离不开天文学家的艰苦努力。

D.考证武王克商年的专家学者们,有的已去世,有的还健在,利簋的出土,埋葬了许多专家学者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八世祖承,永嘉之乱,讨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宜都郡守。寻卒官,子孙因居江陵。父高之,梁山阴令。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梁普通六年,举秀才,以不及二宫元会①,例不对策。及梁元帝镇荆州,谓长史刘之遴曰:“贵乡多士,为举一有意少年。”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尝夕被召宿省,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诘朝呈上,梁元帝叹美之。及移镇江州,以懔为刑狱参军,兼掌书记。历临汝、建成、广晋三县令。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每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时论称之,以为孝感所致。梁元帝重牧荆州,以懔为别驾、江陵令。及帝即位,擢为尚书侍郎。又手诏曰:“昔扶柳开国,止曰故人;西乡胙土②,本由宾客。况事涉勋庸③,而无爵赏?尚书侍郎宗懔,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从我于迈,多历岁时。可封信安县侯,邑一千户。”累迁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初侯景平后,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宫,以其乡里在荆州故也。及江陵平,与王褒等入关。太祖④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孝闵帝践阼,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世宗即位,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数蒙宴赐。保定中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周书》卷四二)

【注】①二宫元会:此指皇帝和太子在元旦朝见群臣的仪式。②胙土:帝王用来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的土地。③勋庸:功勋。④太祖:“太祖”及下文的“孝闵帝”“世宗”分别指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宜都郡守,卒官                      寻:不久。

B.梁元帝重荆州                             牧:统治。

C.唯懔劝渚宫                                都:定都。

D.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定群书       刊:刊载。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从侧面表现宗懔出色才华的一项是

①乡里呼为“小儿学士”。  ②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③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  ④每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  ⑤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 ⑥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宫。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懔从小就文才出众,开口讲话引经据典,被乡里人称为“小儿学士”;梁元帝让他撰写《龙川庙碑》,他一夜写成,第二天早晨呈给皇上,得到皇上梁元帝的叹服赞美。

B.宗懔很有孝心,“遭母忧”时他悲痛欲绝,每次痛哭都引得数千只乌鸦落在他家的屋顶上,待哭声停止才飞走,当时的舆论都称颂这件事,认为这是宗懔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C.梁元帝即位后,对宗懔作了高度评价和赞美,认为有辅佐之功,封他为信安县侯,赐一千户的封地作为食邑;此后,又连续晋升宗懔为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和吏部尚书。

D.后来,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都很看重宗懔,世宗宇文毓更是多次宴请他。宗懔在保定年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5分)

(2)太祖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雪晴晚望

                                                  贾  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8.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5分)

9.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与前六句有什么关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杜牧《阿房宫赋》)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5)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卫风·氓》)

 三、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2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种。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活,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②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③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趟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样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④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在最动情的触点。

⑤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⑥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⑦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篇叙写了有关故乡的山水风情和生活片断,字里行间表现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情感热烈奔放,感人至深。

B.第一段描写故乡淳朴清新、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家敞开的胸怀和清澈的灵魂。

C.第五段写了自己的梦境,并指出“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是因为作者从小就对雪花有一种特殊的的喜爱,这表现了作者深深的乡恋情结。

D.第五段“看来环绕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既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叹,也是作家对生命的自省。

E.结尾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又显得情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2)从全文看,文章首句有什么作用?并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回到故乡?(6分)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第2段和第3段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的消极和悲观情绪,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8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向往太空

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因此,钱均夫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在钱学森少年时代,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有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起来的,让儿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每当远足时,父亲都有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在父亲的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同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

父亲带学森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香山,所以,钱学森对香山有着特殊的感情。香山那特有的地形地貌,那蓊郁的草木,清澈的泉水,绚丽的山花,晚霞般的红叶,以及众多的寺庙、古建筑,都使他流连忘返。

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树林里,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

一天,父子俩游香山,在野餐之后,他们躺在草地上,仰视蓝天。这时,一只在高空盘旋的苍鹰,闯入了儿子的视野。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远时近的苍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苍鹰已经飞进了白云里,飞得无影无踪。钱学森揉了揉眼睛对父亲说,他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

此刻,钱均夫知道儿子那颗美丽的童心已经随着那只苍鹰飞向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述了庄周的一则寓言。他说:

“我国古代有个叫庄周的人,他就曾经渴望遨游太空。他写过一篇寓言,叫《逍遥游》,说北海之中有一条鱼,名字叫鲲。它是一条十分巨大的鱼,它的脊背有几千里。有一天,它变化成一只大鸟,名字叫鹏。这鹏身子也特别巨大,它的背不知有几千里长。鹏鸟鼓动翅膀拍击水面三千里,它那巨大的两翼就像垂在天边的云彩,遮天蔽日。经过拼搏,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绝云气,负青天’,借着六月的大风,从北海飞到南海。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其实,庄周在寓言中说的鹏鸟,正是他自己幻化成的。他有远大的抱负,想遨游太空,因此,他想变作一只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去俯瞰地球,观察人世。”

“太好了,太好了,庄周真棒!”钱学森被寓言中大鹏鸟的故事所吸引,也十分称赞庄周的幻想。

钱均夫接着说:“就在这个寓言中,庄周还批评了一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这就是寓言中的讲的蝉、小鸠还有生活在池泽边的小麻雀,它们讥笑鹏鸟高飞远翔是愚蠢,说它们自己每天在灌木和蓬蒿之间飞上飞下,就很快活了,又没有危险,也不愁挨饿,何必飞那么高、那么远呢?”

“它们太可耻了。”钱学森忿忿地说:“我要学大鹏鸟,到太空去遨游,决不当小麻雀。”

听到儿子稚嫩的誓言,钱均夫高兴极了。他亲切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动情地说:“真是爸爸的好儿子。”

博学多才的钱均夫先生,为钱学森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启发他树立远大的抱负,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

钱学森以后多次向人提起:“我的第一位教师是我的父亲。”在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他的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了人生智慧之窗。                                            (摘编自祁淑英、魏根发《钱学森传·生命的春天之五》)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认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是,不仅要帮孩子学习,也要帮助孩子立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使孩子得到充分发展。

B.钱均夫很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经常带他去远足,引导他读大自然这本宝书,以增强儿子对大自然的兴趣,珍惜人与大自然的缘分。

C.年幼的钱学森对庄周的幻想非常赞赏,认为蝉、小鸠、麻雀以及它们所栖居的灌木、蓬蒿等象征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这种人是可耻的。

D.本文题目“向往太空”有双关之妙,一是指钱学森幼年时就树立了大鹏展翅般的凌云壮志,二是暗喻钱学森日后所为之奋斗的航天科研事业。

E.本文以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教子有方的感人事例,再现了一代科学巨擘——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成长历程。

(2)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钱均夫教育儿子的三条成功经验。(6分)

(3)钱均夫给儿子讲的故事肯定很多,但文中只记叙了《逍遥游》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6分)

(4)钱学森说:“我的第一位教师是我的父亲。”的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名人、伟人都说过类似的话。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不少于80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散文中出现多少个物象,这些物象怎么星罗棋布,最终究其实质,也只有两类,即中心对象和他人他物。

B.流水、蛙叫、鸟鸣、牛哞,与空谷足音般的音乐融合成奇妙的自然声响,湖面上升腾起淡淡薄雾,宛若人间仙境。

C.由于“钓鱼执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尚无明确规定,有关方面也迟迟未给出详细解释,直接造成类似事件中当事方和社会公众你吵我嚷,莫衷一是的局面。

D. 历经千年忧患和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选择了一个政党,一种制度,一条道路;无论现实多么云谲波诡,我们对选择的坚守,对前途的信念始终如一。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发展急需一种适合现代都市生活的建设模式出现,并创造性地解决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发挥城市价值。

B.李殿荣和他的研究队伍带着为国人创造出最好的油菜籽的梦想,在十五年的风风雨雨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条件,终于取得了一项突破性的成果。

C.文化资源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资源,只有积极开掘、寻找、发现这种暂时还不为人重视的无形资源,我们才有可能把它做成有形产业,进而变成发展的优势。

D.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这是因为发展方式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进入大门后沿着洋槐并立的林阴道一直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则成为托尔斯泰博物馆的总部。

①那是出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里文豪的母系亲属,即贵族保尔康斯基伯爵的房子

②因托尔斯泰为了和农民们谈话经常路过这里而得名

③台地对面地势略高的山岗上巍然屹立者一幢白色房子

④左手边有一个池塘,据说托尔斯泰常在此与农奴的孩子们戏水娱乐

⑤这里有一条“托尔斯泰小路”

⑥继续前行,爬上一个慢坡后左拐,便来到了一片台地

A.④⑥③⑤②①    B.④⑥⑤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⑥②①③④

 16.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关于预防甲流的通知

①近日我国各地不断暴发聚集型甲流,防控甲流的任务越来越严峻。②为提前做好我集团预防甲流的各项工作,使每位员工不被病毒感染,安心工作,③集团党委研究决定,将对每位员工进行上午、下午两次体温测量,④如有发烧并感到不适者,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在家休息一周;⑤集团从今日起统一免费供应含有中药配方预防甲流的饮用水,望每位员工根据自身所需的剂量服用,不要浪费。⑥随着天气渐趋寒冷,将会有更大规模的甲流可能暴发。⑦我集团将鼎力做好防控工作,为全体员工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中国× ×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17日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述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6分)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是无从探测的广袤宇宙,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是痛彻肺腑的咫尺天涯,还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个中学生结伴登山,当他们在无边无际的群山中穿行时,天公不作美,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找不到出山的路。所幸警察和驻军联合搜救,才幸免于难。

“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个中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语气中似乎透露出很不服气的神情。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毫不客气地说,“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并不等于路。方向的尽头你过不去,到头来,还是走不出去。”

这时,中学生们一个个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地躺在担架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个人命题部分:社科文阅读,实用文阅读,改错,句子仿写) 

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第一部分

一、(9分)

1.C(专家们惊喜若狂的原因,是利簋的铭文记载的内容,而不是“利簋腹内底部有4行铭文”。参见第2、第4两段。)

2.B(A“刘歆为此倾尽了一生宝贵的心血”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许多历史学家倾尽心血,贡献一生”,只是概括的说法而已,参见第3段;C利簋铭文记载的是“甲子日”,与60年一个“甲子年”没有关系,对武王克商年的推算单凭利簋是不行的,还要通过许多艰苦细致的考证研究,参见第4、5两段;D武王灭商是在“甲子日”,而不是“辛未这天”,该项移花接木,参见第4段;B与文意完全相符)

3.B(“其中只有一种结果是正确的”无据,文中只说“证出了44种说法”,参见第3段。)

二、(36分)

(一)

4.D(刊:修订。)

5.B(③正面写其才华。④侧面写其孝道,与才华无关。⑥建议定都渚宫,是因为其乡里在荆州,与才华无关。)

6.A(“诘朝呈上”的“上”与“呈”同义,“呈上”“送上”之意,而不是“皇上”;另:此时梁元帝尚未“即位”,故不是“皇上梁元帝”)

 第二部分

7.(1)(后来)宗懔的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每次痛哭就会哭到吐血为止,二十天内,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如此这般地反复了多次(或“多次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译出大意给2分,“母忧”“绝”“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太祖(宇文泰)因为宗懔在南方享有盛名,就非常礼貌地对待他(或“给予他很高的礼遇”)。(译出大意给2分,“以”“礼”两词及“名重南土”句式,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宗懔字元懔,是南阳涅阳人。宗懔的八世祖宗承,因在永嘉之乱时,讨伐陈敏有功,被赐封为柴桑县侯,并任命为宜都郡守,不久即在任职期间去世了(或“死于官任上”),他的子孙后代因此也就在江陵定居了下来。宗懔的父亲宗高之,在(南朝)梁时作过山阴县令。宗懔少年时代就很聪明勤勉,喜爱读书,日夜苦读,不知疲倦。他开口讲话就引经据典,乡里人都称他为童子学士。梁普通六年,宗懔被荐举应试秀才,因为赶不上皇帝和太子在元旦朝见群臣的仪式,所以考试全部被取消了。梁元帝在镇守荆州时,曾对长史刘之遴说“贵乡有很多品学兼优的读书人,请给我推举一位有作为的少年。”刘之遴应命推荐了宗懔。当天,刘之遴即将宗懔介绍给梁元帝,梁元帝让他(宗懔)兼作记室。曾经有一天的傍晚,宗懔被召留在官署,梁元帝让他撰写《龙川庙碑》,宗懔只一夜就写成了,第二天早晨呈给元帝。元帝十分叹服赞美他。到元帝转而镇守江州的时候,他把宗懔任命为刑狱参军,兼作掌书记。而后,宗懔又先后担任了临汝、建成和广晋三县的县令。(后来)宗懔的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每次痛哭就会哭到吐血为止,二十天内,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如此这般地反复了多次(或“多次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当他悲泣痛苦的时候)总有数千只乌鸦落在他家的屋顶上,每次都是等到他哭泣的时候飞来,哭声停止后又飞走。当时的舆论都称颂此事,认为这是宗懔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的结果。梁元帝重新统治荆州后,任宗懔为别驾、江陵县令。到元帝即位称帝时,宗懔又被擢升为尚书侍郎。后来,梁元帝在亲手撰写的诏书中写道:“昔日在扶柳之地创建国家的时候,受到封赏的人只有故旧朋友;西乡这片帝王用以赐封功臣、酬劳勋绩的土地,原本也由宾客来享用。何况事情涉及到有功的人,怎么能反而不赐爵封赏呢?尚书侍郎宗懔,屡屡表现出运筹帷幄的谋略,确实深有辅佐之才。他跟随我一直到老,经历了无数的岁月。可以封他为信安县侯,赐一千户的封地作为他的食邑。”此后,宗懔被连续晋升为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和吏部尚书。当年,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梁元帝与群臣商议返回建业,(多数人都希望在那里定都)只有宗懔劝谏元帝定都渚宫,因为他的家乡在荆州的缘故。到(西魏军)平破江陵之后,宗懔与王褒等人(被虏),向西进入函谷关(到了西魏国都长安)。太祖(宇文泰)因为宗懔在南方享有盛名,就非常礼貌地对待他(或“给予他很高的礼遇”)。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废魏帝登基称帝后,封宗懔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世宗明帝宇文毓即位,又(令)宗懔与王褒等人在麟趾殿修定各种书籍。他还多次蒙受世宗的宴请。宗懔在保定年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有文集共二十卷,流传于世。

 (二)

8.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          (意思对即可)

9.诗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局面。    (意思对即可,每问2分)

10.(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可以横绝峨眉巅    (3)蓝田日暖玉生烟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25分)

甲、11.

(1)、A C(A.“热烈奔放”错,作者情感冷静、温婉,流露出自然朴实的伤怀之美。 C.“作者从小就对雪花有一种特殊的的喜爱”错,无中生有,作者写梦境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

(2)、(6分)【答案示例】(1)统领全文。下文对景物的描写、对亲人的回忆和抒情都是围绕着这句来写的。(3分)(2)作者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故乡有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是值得永远留恋的;二是故乡是作者心灵的理想港湾,故乡的明月是那么美好,永远给作者以生活的信心;三是故乡有自己的生活足迹,它寄寓着作者对亲人的美好回忆和深深怀念。(3分)   (意思对即可)

(3)、(6分)【答案示例】文章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的词藻,看似平淡无奇,却感人至深,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为文真诚与人格魅力。(2分)比如第二段,作者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把读者带入心旷神怡,至高无上的优美意境,欣赏那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抒发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展示了作者的浪漫情怀,读来倍感亲切自然;(2分)又如第三段,作者叙写了自己和爱人雪地漫步的情景,文笔质朴无华,既有苍茫冷寂的氛围营造,又体现出夫妻的恩爱情深,情真意切,感染力强。(2分)

(说出语言特点2分,结合第2段分析2分,结合第3段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答案示例】我同意这种看法。全文所写景物“月光”是让人感到了清冷的,“雪花”是让人感到冷寂的,下了雪的世界是白茫茫一片,苍茫、冷冽,意境凄婉孤寂,感情充满了冷静、忧郁、忧伤,读后让人感慨美好易逝,生命无常,从而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答案示例】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纵观全文,尽管作者经历了家庭变故与人生的曲折,但她别无选择地承受,始终透露出坚强和不屈,冷静中体现出一种更加成熟。在作者笔下,月光明媚的世界是娇艳妩媚的,下了雪的天空也依然冷艳美丽。作者对故乡的美景、对生活、对写作仍然是那么一往情深。文章启示人们,只有经历过生活在远方,只有遭遇过生死与别离,生命才有更多的机会走向自觉与自强。

(答出看法2分,结合内容分析6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12.

(1)B  D(对一项给2分,两项都对5分)

(A“不仅要帮孩子学习,也要帮助孩子立志”不合文意,正确的说法是“帮孩子学习,不如帮孩子立志”; C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不包括“灌木、蓬蒿”; E“再现……历程”不妥,把“历程”改为“童年生活片段”)

(2)①教育儿子热爱大自然,并身体力行,经常带儿子远足。

②不失时机地引导儿子,启发他树立远大抱负。

③以平等的态度和儿子交流,既是父子,又是朋友。

④经常给儿子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深入浅出,便于孩子接受。

⑤对儿子的正确想法给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

(只需概括3条,每条2分,共6分,立足文本、紧扣文意作答,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3)①突出表现钱均夫善于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启发儿子树立远大抱负。

②用大鹏遨游太空的故事暗喻钱学森日后所从事的航天科研事业。

(每点3分,共6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4)答案包括两个要点:

①只说一点,即具体说明父亲或母亲在某一方面——如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友善待人,增强体魄,开动脑筋等方面对我的教育;

②说明这种教育对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每点4分,共8分。在内容具体、真实感人的前提下,语言顺畅得满分,表达不够流畅得6分或5分;内容空洞,大话连篇,语言干瘪,得分在3分以下。请阅卷老师灵活把握评分尺度)

四、(20分)

13.B(空谷足音: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A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象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C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D云谲波诡: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变幻莫测。)

14.D(A.成分残缺,应在“污染”后加“等问题”;B.搭配不当,“克服”“条件”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应是“寻找、发现、开掘”)

15.B(根据方位变化,先“池塘”,后“台地”,再到“房子”。)

16. ①“任务越来越严峻”搭配不当,改为“形势越来越严峻”或“任务越来越艰巨”。

②“提前”与“预防”赘余,将“提前”删除。

③“进行上午、下午两次体温测量”有歧义,改为“进行上午、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

⑥语序不当,将“可能”提到“将会有”之前。

⑦敬辞运用不当,将“鼎力”改为“全力”。

(写明句子序号,将不妥当之处找出,直接改正即可,改不对不得分)

①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是华美盛宴的觥筹交错,是形影不离的朝夕相守,是依依难舍的缠绵缱绻,还是困境中搀扶你一把的那双温暖的手?

②什么是最宝贵的财富?是车载斗量的金钱,是美轮美奂的房屋,是珠光宝气的服饰,还是充实人生的知识?

③什么是最高尚的情操?是不随波逐流的孤芳自赏,是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还是对祖国的拳拳赤诚?

④什么是最美丽的风景?是画家笔下的云霞,是飘渺的海市蜃楼,是雨后天晴的彩虹,还是故乡那平淡的山水?

⑤什么是最宽广的疆域?是坦荡如砥的大地,是广阔无垠的海洋,是茫无涯际的苍穹,还是人的胸怀?

(与示例句式相符,语句通顺且合乎逻辑,最后一句升华立意即可,前四个句子每句1分,最后一个句子2分,共6分)

五、(60分)

18.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