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脾汤的功效与方理-方剂

 熬夜者 2011-04-28

温脾汤的功效与方理

作者:jaketer,更新日期:2010-03-08 21:17:08

【释名】脾寒者则温,脾痼者当下,脾之寒且痼者,当以温下,本方立方含有此意,故名温脾汤。
   【方源】《普济本事方》。
   【功效】温脾下痼。
   【组成】厚朴二两,干姜二两,甘草二两,桂心二两,附子二两,大黄四钱。
   【用法及用量】细锉,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去滓澄去脚,不要晚食,分三次温服。不快,食前更以干姜圆佐之。
   【方证】痼冷在肠胃问,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瘥,不可谓畏虚以养病也,宜温脾汤。
   【主治】(1)慢性结肠炎之寒结旁流者。
   (2)慢性肠炎之虚寒积聚者。
   (3)胃肠功能紊乱之脾胃寒积者。
   【历代医家方论】喻昌说:“许叔微制此方,深合仲景以温药下之之法,其大黄止用四钱,更未有见。夫痼冷在肠胃而泄泻矣,即温药中宁敢用大黄之猛重困之乎。减而五分之~,乃知叔微之得于仲景深也。仲景云:病人旧微溏者,栀子汤不可与服;又云:太阴病,脉弱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即是观之,肠胃痼冷之泄泻,而可恣用大黄耶?不用则温药恐不能制,而洞下之势,或至转增。裁酌用之,真足法矣。”
   【方理】方剂之法,所示人以规矩者,分清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上下之性、之位、之势而用之;用方之难,所难人以规矩者,在于病证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上下之错、之综、之互而用之。寒、虚、里、下者,阴也。热、实、表、上者,阳也。寒者,虚而生寒,故温寒者可补虚也;寒者,寒生痼冷,故寒实可温下也。以阳治阴,以阴治阳,谓之正法;以阳中阴以治阴中阳,以离之二阳一阴以治坎之二阴一阳,滑之对法。本方不同于《千金方》之温脾汤者,无人参、厚朴,加桂心也。本方之组,附子、干姜、甘草三味,为四逆汤,温阳散寒,止痛回逆;附子、桂心二味,温补命火,以生脾气;大黄、厚朴二味,为小承气汤去枳实,宽中下气,泻实下积。诸药合之,以温药散其寒,以下药去其积,以气药动其机,脾阳得补,运化有权,故本方源于大黄附子汤,而不同于大黄附子汤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