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庆国教材使用

 昵称3150228 2011-04-29
 对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

                                                     小奉

   语文教材的作用,叶圣陶老先生是早就做过“教材”似的阐述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对叶老的这个“例子”说,语文老师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对例子的教学,却普遍都是有些驾驭不到,甚至前几年,有些老师觉得语文教学也应该和理科一样,以训练代讲课,以时文代文本,对教材的处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教材有了点像鸡肋的感觉。今年,学校深入开展了集体备课,语文组作为现行试点,虽然有些方式和理念都很不成熟,但是,的确热化了老师们研究文本的热情,一些课文在大家的集体教研里似乎有多年才现出庐山面目的感觉,教材的珍贵价值,逐渐被老师们更肯定、更科学全面的认同。对教材的使用也就有了一些通透,在学期末将它整理出来。

  一用教材教阅读

  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那么如何教学生阅读呢?

  认真理顺教材,会发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连贯的阅读线。

  以七年级(下)为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为“理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第五单元为“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第六单元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只是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你会发现,整个七年级下的教材都在强调“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再浓缩一点,就是“理解”,而其它的一些知识点都是为了学会“理解”,诸如表达技巧、语言运用技巧、文章思路、生活体验等,这就为教师明确了教材使用的方向,避免“看到一篇课文就教”,而不注意它承载的任务和它在教材中所处的前后连带关系。

  当我们把整套语文教材理顺的时候,我想我们会看到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师教阅读其珍贵价值的冰山一角,于是,每一篇文章都有了它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教学的方式,但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文章来教给学生特定的阅读能力。并且,通过教材的连续教学,教给学生连续系统的阅读体系。

  二、用教材做练习

  如果能够科学的利用教材进行了阅读教学,那么教学中就有了“精讲”的环节,而实际上,“精炼”也是完全可以通过教材达到的。我们发现最有用的练习是教材后边的练习,这个练习也是教材中的“练习”的例子。以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为例,研讨练习一都是关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如: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些环照应?”包括文言文,“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研讨练习二、三,都是有关于文章的表达技巧的,比如“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文字的含义”。教师与其去课外搜罗茫茫题海,到不如脚踏实地的研究好课后的练习,使学生能够通过一道题,领悟题背后需要掌握提高的阅读能力,这样,就能够达到练习的举一反三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就尝试了以课本引导复习的方法,把每个单元的重点理出来,然后重点分析讲解两道课后习题,一达到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巩固,然后再辅以课堂配套练习。对教材上的课文,学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深入理解其内容,就避免了课外练习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弊端。而且学生课堂练习有的放矢,使“例子”很紧密的与“练习”同步进行,效果不错。比如说对第二单元的复习,我们就是这样安排其内容的。

复习重点二

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一、基础知识梳理

1、  如何欣赏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选择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效果和作用,及其深层含义。

2、  语言运用的技巧

修辞方法的运用(拟人、比喻、反复、排比)、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呼告、人称的转换

3、  课文示例分析

《黄河颂》研讨与练习三、《最后一课》研讨与练习2、3、《艰难的国运》研2《土地的誓言》研讨与练习一中的2、3

二、课堂练习

A+优化20、21《人,总得仰望点什么》、《土地的颜色》

我想,如果对于初三复习,能够抓住教材的十几篇经典课文,来进行复习引路,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很值得研究。

三、用教材教作文

 应该很明确,教材应该和作文教学密切相关,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实际却是越来越多的脱离了课本。这恐怕是伤害了教材编写者的感情。在唐山市2007——2008年度语文七年级期末试题中,市教研室田老师出了一个“好女之好”,引起了广大一线老师的争议,有的老师说这样的文章根本就没有练习过,怎么让学生写?田老师在其博客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引导老师们注意与课本同时进行的作文教学,诸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研讨练习三“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丑小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丑小鸭与我”。《方仲永》.研三以“由方仲永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那个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我们的潜意识,就是写作文的话就是得用一大节课来写,就是得给个题目完整的写,就是得单独出来写,这就忽视了“因需要而作文“这一最朴质的真理。而在每篇课文的讲授之后,学生都会有或强或弱的“我有话要说”的欲望,所以在课文讲授之后的作文练习,使写作在有意无意之间,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一种自然存在,而不是额外的任务,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主要阵地,

  再者,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经典美文,为什么要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的到课外去寻找所谓的范文呢?熟悉的地方没有美景,是不是因为语文老师常年的对着那几十片文章,出现了审美疲劳,总是把眼光看着远方,而忽略了窗前的玫瑰园。这个学期,我们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给学生描写自己的乐园,用《邓稼先》教给学生,理清作文思路,写好小标题作文;用《安塞腰鼓》和《观舞记》教给学生书写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给学生列提纲……,阅读与作文就这样通过教材联系在了一起,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作文的熏陶,而在自己的写作中又反刍阅读的收获,这无疑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深化了学生对阅读和作文的认识。

  当然,用教材进行美育、德育、思维训练等等,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都是附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的。语文教材是最美丽、最广大、最和谐的语文教学园地,我们语文老师就如同或许懵懂的园丁,也许,我还没有认清这土地的科学价值,也许,我们也有点厌倦了这日复一日的“相同”,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要做一个爱花的园丁,要做一个懂花的园丁,要做一个会种花的园丁,我们在会在属于自己的花园里收获春色满园。

  教材,应该是语文教师好好研究的阵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