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73年度言论:李鸿章认为强要各国使节跪拜,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4-30
1873年度言论:李鸿章认为强要各国使节跪拜,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吴大澄:外国使节不跪拜,会改变清朝政体

 

翰林院编修吴大澄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理由是破坏了祖宗旧制,会改变清朝的政体:

 

“朝廷之礼,乃列祖列宗所遗之制,非皇上一人所得而私也。若殿陛之下,俨然有不跪之臣,不独国家无此政体,即在廷议礼诸臣,问心何以自安?不独廷臣以为骇异,即普天臣民之心,亦必愤懑而不平。即皇上招携怀远,示以大度,不难从一时之权,而列祖列宗二百余年之旧制,又安可轻易乎?”

 

吴大澄的立场是逆流的,但他的担忧是准确的,清朝的传统国家政体迟早要向近代国家政体转型,这是不可阻止的大趋势。

 

边宝泉:用中国臣子跪拜之礼要求外国使节是一种优待

 

清廷将觐见礼仪问题下放给大臣们商议。浙江道监察御史边宝泉激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理由最具代表性:

 

“瞻觐不行跪拜,中国从无此礼,和约以来,该夷虽非属国,然其使臣亦与我中国之臣等耳,以中国臣子之礼待之,不为不优。”

 

边宝泉的这番言论所暴露出来的,是晚清中国与世界接触30余年之后,仍然无法理解驻外使节所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这个简单的近代外交理念。

李鸿章:不要强求各国使节跪拜,否则还是自己吃亏

 

朝野内外对觐见礼仪议论纷纷,朝廷最终选择将山芋抛给李鸿章,让他拿个主意。

 

5月1日,李鸿章回奏,称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既然已将西方诸国“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礼相待”。否则,一旦列强以此为口实发难,吃亏的仍将是自己。

 

李解释说:“彼求之十数年,迄今仍不准一见,或准见而强之跪拜,彼以为不得体面,积疑生衅,积愧生忿。将来稍有龃龉,必先引为口实,在我似觉理诎,亦非圣主包容六合、驾驭群雄之志量也。倘拒之于目前,仍不能拒之于目后,甚至议战议和,力争而后许之,则所失更多,悔之亦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