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学生学出动力来-永明星空-中国教育人博客

 思想在此 2011-05-02
 

课堂学生学出动力来

 (2010-12-10 12:29)

  什么是学习动力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推动你努力学习的力量。学习动力对于学生是极其重要的。举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吧,学习好比是一辆无坚不摧的坦克,学习动力就是推动坦克前进的油料。如果没有了油料,即使坦克有最好的发动机,最先进的设备,最精致的武器,它也不能发挥威力,只是一堆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会对学习的厌倦和没有信心。必定无法妥善处理好学习。
  靠外界压力不能出动力。我在网上看见这样一篇愽文“不发达国家的父母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等希望,无非是希望孩子生活的更好;发达国家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学生还是会刻苦学习,他们的动力是什么?发达国家的生活条件好是真的,但是如果没本事,没有好工作,一样受穷。发达国家每个人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自由发挥度也比较高,有句话叫“dreams come true 梦成现实”不仅说说,只要努力,是可以有机会实现的。年轻人都有自己梦想,刻苦学习的动力是就是为了这个。再说发达国家的年轻人都比较独立,成年后在经济就不在依靠家里了,所以有一种文化背景的氛围,要经济独立。还有就是国民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对知识需求的认知度比较高。在这里越是家庭条件差的人,反而不太会刻苦学习。”是不是这样呢?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中国有至少4000万未成年人受到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八成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被忽视。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学习压力,老师家长的责备、亲戚朋友对成绩的询问使他们感到有压力。造成学习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低,没有学习兴趣,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自身无法及时化解由学习带来的压力,以及与老师、同学关系不和;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逃课上网、离家出走;与父母无话可说等,必然会损伤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简单地说,靠外界压力不能出动力,压力过重反而无动力。
  动力是靠社会学校家庭齐力抓出来的。学生要努力培养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能拥有最正确的学习动力,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推动自己一往无前,最终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劳动者。社会学校家庭齐力让学生从小懂得,时刻记住这些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抛弃周围一切没有意义的干扰和自己的杂念!努力为自己的前程而奋斗吧;你是想吃今天的一个糖还是想吃明天的一包糖,不要为了今天的一时舒服,而以后辛苦一辈子呀孩子们;想象你父母或亲戚里出现的那些年轻时不用心学习,长大后又辛苦又没有钱的痛苦;你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别说有地位有财富;就连一个起码好点的老婆都难找呀;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的,你有本事,大家就正眼看你,你无能,没有地位,大家就用白眼瞧你,那个滋味是多么难受;你今天如果被别人用白眼瞧你,等你长大了,你的儿孙又会好到哪里去呢,那问题就大了;你坑害自己还无所谓,你看得下去自己的后代也因你而招人用白眼看吗;落后就要挨打!对一个国家是这样的,那对个人来说同样是一样的道理;不管你现在的家庭是好是坏,都应该发奋图强!有一本书适合他去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去看几遍;张海迪,他以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学习动力,锐意进取,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抛弃杂念,一心一意学习起来吧!打好年轻时实力基础!幸福的明天在向他招手;一定要好好去读下书,努力后,成功与否是一回事,不努力却是万万不可的。社会学校家庭三力合一下大力宣传树立长远的、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力,首先应从学生培养兴趣开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爱学习;然后让学生懂得从这一学科的兴趣转化到其他学科上去,把这个学科好的学习方法、经验及劲头也用于其他学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下定决心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不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教育性,思想性强的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文化水平,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把个人理想逐步转化成为祖国、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的崇高理想。
  动力是靠学校教师教出来的。学习需要动力。学习的动力既来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不断上进的内在要求,也来自竞争和生存的外在压力。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车头”就是我们的教师,这是不可推卸责任。我们的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更要呼吁社会政府建立鼓励学习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知识与地位、财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不正常现象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教师想尽办法积极引导学生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绝大多数学生天生就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天生具有的学习动力,学生经常受挫折而没有一点鼓励,就会养成习得无助的习惯,面对学习中感到无助、无力的学生,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产生动力不足的原因,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失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激发学习的动机,努力避免“习得无助”,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不断的激发,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对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缺乏自尊、自信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无目标、无计划,我们的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心底对自己说“你行”、“你能行”、“你一定能行”。 对有些自认为这不行那也不行没信心没劲甚至破罐子破摔的自卑感很重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让这些学生要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默念时要果断,要反复念,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更要默念。只要这些学生坚持默念特别是在早晨起床后反复默念九次,在晚上临睡前默念九次,就会通过自我的积极暗示的心理,使这些学生逐渐树立了信心,逐渐有了心理力量。总之我们的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成败,激发学生不懈学习的动力。
      最终的学习动力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学生自已悟岀来的;这种学习动力最自觉最珍贵最有战斗力,那才是学习动力的一辆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坦克。有了这种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找到学习的主动权,为自己的学习注入内动力,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得学习的成功,斗志昂扬,朝气蓬勃,满怀信心,愉愉快快地去学习。我们一路过来不都是这样吗 ?绝大多数人学生小的时候主要以兴趣为学习动力,到了上小学逐渐形成各种学科兴趣,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以及学校、老师、父母教育的影响,思想不断进步,进了大学,思想就复杂,需要考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并服从社会的需要,以生存需求报孝父母报孝祖国为学习动力更明确,就会加倍努力地学习。呵呵人生在世,总想要做成点事情,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将来成就一项宏伟的事业。作为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要立下宏伟的志向,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一项什么样的事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考上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有什么样的学习动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成绩;有什么样的学习动力,就会有努力考上一个什么样理想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明白今天学习是为自己日后的事业和幸福作准备,要想使自己事业有成,使家人和个人幸福就必须学习;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懂得强化自我激励,自负加压,要时常提醒自己,要警钟长鸣,持之以恒,要有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成功;我们的学生一定要领悟变通就业压力变学习动力,今后太多的大学生要找工作,要想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企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一边关注人才需求动向,一边寻找合适的职业教育为自己再次充电,将就业压力变成学习动力。
  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学习,慢慢的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学习中掌握学习的规律?? 总结自己的方法,找到学习的乐趣,就如一道难题,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它,就是会觉得很开心,学习的乐趣就在于此,只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不断去探究,才会不断去学,才会不断去进步。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了乐趣的学习才能有动力,才能学进去,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