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法秘笈----------密中密

 轻尘雨露 2011-05-02
本法对所有腰腿痛都有调治作用,尤其对腰间盘突出,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狭窄,风湿病等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骨质增生的原因见“神手”教材。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体。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   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
  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楂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休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 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
  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部手法:点穴法
  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部手法:复位手法
  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
  “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 ,(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
   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休,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休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休,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休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第六部: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颈腰椎病定歌
        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
        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颈椎病是一种综合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它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颈、肩及臂麻木,重则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等。颈椎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长期从事财会、证券、IT、教学、文字工作的人员,以及流水式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无论是白领或蓝领,甚至是学生,几乎都需要在头颈固定的姿势下作业,这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不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都易于发生颈椎病。
  ◆颈椎病有多少种?
  1.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所谓颈椎病或颈肩痛大多指这一类型。这是颈椎肩盘向后外侧突出,或因骨刺增生压迫刺激颈神经根所致。
  表现为上肢放射痛和感觉障碍,手指麻木,异样感,活动不灵活。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发病早期即可引起病人注意,病人前去就医的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约90%以上的病人可以自愈。
  2.脊髓型:约15%病人为此型。当发生骨质增生,或连接骨关节的韧带增厚或骨化时,可压迫脊髓及血管,甚至发生脊髓缺血或坏死。
  大多数是在中年以后以“隐性”形式发病,临床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行走困难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3.交感神经型:约占5%。因颈部交感神经受压产生的症状。因其分布广泛,因此可引起许多器官和系统的症状。包括1)头部症状:头晕,头痛,颈后痛;2)眼部症状: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甚至失明;3)心脏症状:心跳加速或减慢,心口疼;4)周围症状:肢体、头、颈、面部发麻或疼痛;5)其他:耳鸣、耳聋等。
  4.椎动脉型颈椎病:约占2%。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外来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功能失调,脑部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表现为发病突然,约半数以上病人是突然发病的,原来可以毫无症状,也没有什么预兆,只是颈部向某个方向转动一下,当即出现眩晕,甚至感到天昏地暗。有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
  ◆我有颈椎病吗?可以明确为颈椎病的症状有以下这些,凡是有以下其中一条,即表明患有颈椎病。
  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
  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症)。
  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般感觉(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也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它是颈椎病的最基本疗法。包括颈椎牵引、理疗、手法按摩、针灸、药物,颈托及医疗体育和自我疗法等。非手术疗法可使颈椎病症状减轻、明显好转,甚至治愈。对早期颈椎病患者尤其有益。另外,非手术疗法还能为手术疗法打好基础。因为颈椎病是在人体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各种附加因素加速而成的。因此,为了减慢或逆转这一过程,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与治疗措施,这是对颈椎病采取的最为基本,最为有效的措施,因此非手术疗法是该病的基本疗法。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一)颈椎间盘突出经非手术治疗后根性疼痛未得缓解或继续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二)颈椎病有脊髓受压迫症状,经脊髓碘油造影有部分或完全梗阻者。
  (三)颈椎病病人突然发生颈部外伤或无明显外伤而发生急性肢体痉挛性瘫痪者。
  (四)颈椎病引起多次颈性眩晕、晕厥或猝倒,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五)颈椎病有明确的交感神经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严重影响工作者。
  (六)颈椎病椎体前方骨赘引起食道或喉返神经受压症状者,如吞咽困难



颈椎病只是颈背疼?
一般人认为颈椎病无非是颈背疼痛,没什么了不起。殊不知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分布交错密集,处于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还是脑血循环的必由之路,故而是人体事故的多发地带。一旦发生疾病,必然会影响到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造成各类颈源性疾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过中年以后,颈椎间盘退变加重,可引起毗邻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受压,发生错综多变的症状,即为颈椎病。颈椎的前屈活动以4—5和5—6颈椎为中心,后伸活动以4—5颈椎为中心,而且下颈段在颈椎活动中所受的应力最大和较集中,故临床上4—5、5—6及6—7颈椎间盘变性最早和最常发生。椎间盘遭受急、慢性损伤后产生损伤后修复反应,可形成骨赘与破坏的椎间盘组织和后纵韧带组成的混合性突出物。其向后外侧突出时,压迫神经根,产生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向侧方突出,压迫椎动脉或刺激交感神经,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或交感神经症状;向后方突出,压迫脊髓,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当突出物介于上述不同部位之间,同时压迫、刺激不同组织时,即可产生混合型症状。故临床上一般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五种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并非罕见的类型会出现一些似乎与颈椎病“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扑朔迷离的症状,常常导致误诊、误治。
  颈源性高血压因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功能紊乱,除颈椎病一般症状外,还有高血压。此类病症按高血压治疗多不见效,而颈椎病症状被控制后,血压即随之下降。
  颈源性脑血管疾病全国每年近100万脑血管病人中,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就会出现头晕、手足麻木、走路不稳,甚至发生脑血栓、脑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导致偏瘫。如及时治疗颈椎病,就不会恶化为中风偏瘫等严重后果。
  颈源性心绞痛如果你患“心绞痛”,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应想到是否为颈椎病所致。这是因支配横膈及心包的颈椎神经根受到损害,或心脏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病人可出现心前区疼痛,按压颈椎附近的压痛区可诱发疼痛,当头部处于某种特定的位置和姿势时可使症状加重,改变位置后则减轻,按颈椎病治疗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颈源性胃炎由于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导致机能亢进,通过大脑皮层和丘脑反射性地引起胃肠交感神经机能兴奋,出现幽门括约肌过度紧张,舒缩无力,以致胃、十二指肠逆蠕动,促使胆汁返流而损伤刺激胃黏膜,从而引起胃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颈源性抽动症笔者所遇3例,2例为男性成人,1例为13岁儿童。病人头向一侧偏斜且频频抽动不止,最短一例抽动了4年,最长一例抽动了13年。笔者所遇首例,也差点误为帕金森氏综合征,但经仔细检查,发现颈椎病变,即试按颈椎病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外贴的双重疗法及穴位注射,结果一周后病人即中止抽动,一月后奇迹般地康复了。
  颈源性吞咽困难此类病症是由于下部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压迫紧贴前方的食管,发生炎症、水肿而引起狭窄之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食管疾病。
  由此可见,当一些患者经常出现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眩晕、恶心、呕吐、失眠、烦躁或有精神抑郁、视力及听力障碍、味嗅觉及皮肤感觉异常、心律失常等症状而又久治无效时,不妨查查颈椎,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病变很可能在颈椎。




为什么会得颈椎病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得了颈椎病怎么办 ?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推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时确诊并非容易。一旦有了这方面的症状,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帮助确诊,否则延误诊断,耽搁治疗。一旦诊断明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比较长,推间盘的退变、骨刺的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放弃积极治疗。
  (2)关于休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颈部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组织受压水肿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所以颈椎病的间歇期和慢性期,应适当参加工作.不需长期休息。
  (3)关于保养:人体尤如一部复杂的机器,时常需要加以保养。尤其是颈椎病,本身就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更要对颈部加以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肌的锻炼。
  (4)关于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分。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独特的操作、作用和适应症,需要有专科医师指导,而且有一定的疗程。切忌病急乱投医,朝三暮四,频繁更换治疗方法或多种方法杂乱并用,不但得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病情。  

颈椎疾病假象多
颈椎为进出大脑的神经中枢所占据,全身各部位的感觉从这里上传到总司令部——大脑。由于这里运动量大且位置特殊,中年过后便进入多事之秋。但有的病人发病后却常被长期误诊为眼部疾患、食道癌、心血管病、癔病等。以下症状易被误诊:   1.吞咽困难:据国外一家医学杂志报道,一名65岁的老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向左侧转头时最为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患者曾就诊于消化内科,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后经CT断层扫描显示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食管。据近年的临床统计,约有1.6%的颈椎病患者有此表现。   
2.高血压: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3.乳房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开始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如果发生于左侧,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右侧则易被误诊为胸膜炎。   
4.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5.视力障碍: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严重者可失明。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大脑视觉中枢缺血有关。据统计,颈椎病人中0.67%有眼部表现,但多数伴有颈椎病的其它症状。   
6.突然摔倒: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不伴昏迷,但多伴有剧烈眩晕或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扑朔迷离的颈椎病
人到中年以后,机体功能开始衰退,颈椎间盘可出现退变、破裂,因而常由于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神经孔及椎动脉孔狭窄,从而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及椎动脉,产生颈椎病。当前,医学界把颈椎病分成5种类型:
  1上段型:发生病变时,引起后颈部和耳后部麻木、胀痛,伴有头晕,头痛,呕吐,听力及视力下降,有的甚至昏倒。
  2中段型:病变时引起后颈肌、椎旁肌肌肉萎缩,膈肌麻痹,有的还出现心前区闷痛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下段型:肩胛、背部疼痛,上肢窜痛,前臂肌肉萎缩,手指麻木。
  4椎管狭窄型:多由于颈椎增生,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于椎管中央等原因引起椎管变窄,压迫脊髓造成前角细胞损害,出现四肢运动障碍。早期先是走路不稳,步态蹒跚;后期下肢发硬,称痉挛性病态,也有人称此为脊髓型。
  5混合型:上述两种类型同时出现。
  不过要在临床确诊颈椎病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人发病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显得扑朔迷离。
  1不少颈椎病病人常以心绞痛发作为首发症状。此类心绞痛发作,常伴有典型的颈椎病症状和体征。口服心痛定、硝酸甘油等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无效。发病原因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使支配横膈膜和心包的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因此刺激了心脏交感神经所致。
  2有部分“胃病”患者经多种药物治疗,却难获疗效,而颈椎病症状改善时,“胃病”症状也相应缓解或减轻。这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不断刺激或损伤交感神经,引起颈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反射性地导致肠交感神经机能增高,而引起幽门括约肌舒缩无力,促使胆汁返流,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有学者称此为“颈胃综合征”。
  3有些中老年妇女多见单侧乳房疼痛,并且有颈、枕、肩臂部疼痛和不适。这是颈部活动受限,受累神经根支配节段的肌力、感觉和反射的改变引起的。
  4颈椎病还可引起血压异常改变,其中包括使血压升高或降低,临床以血压升高为多见。其病因主要是颈椎小关节错位或增生,导致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反射性的使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引起血压升高。或因颈部的供血,使脑组织缺氧,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无效时,不妨去医院查查颈椎。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即使没有X射线片,单凭发病特点也同样可诊断,病人以青壮年为多,症状以颈部酸、痛、胀及不适为主,一般躺下后症状减轻,站位或坐位加重,做向上牵颈实验,颈部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X射线片上,除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外,一般无特殊改变。  注意,有时颈部扭伤及颈肩部纤维组织炎等也会出现类似颈型颈椎病的症状,须加以区别。



椎动脉型颈椎病如何诊断
椎动脉4段中任何一段病变都可引起缺血,此时所出现的症状相似,主要表现如下:
  偏头痛:70%左右病人有偏头痛,常在颈部突然旋转时诱发,以太阳穴处为明显,且常表现为跳痛或刺痛状。一般为单(患)侧,如双侧椎动脉受到压迫,则表现双侧症状。
  迷路症状:为内耳受侵犯的一种表现,主要是耳鸣、听力减退等。80%~90%的病人有此现象,十分多见,主要是由于椎动脉血流受阻,其分支内耳动脉血供不足所造成的。
  前庭症状:前庭是内耳的一部分,血供不足可引起眩晕,70%的病人有此平均数。它的产生、发展和加剧与颈部旋转动作有直接关系。
  记忆力减退:也是由于血供不足所引起,发生率达50%。经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的病人,往往在手术刚结束(椎动脉减压性手术),就明显感觉自己“头脑清楚了”。
  视力障碍:约有4成的病人有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即看东西出现双影)、幻视,甚至可有短暂的失明,这主要是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以及位于脑干内的第三、四、六脑神经核及内侧束缺血引起的。
  精神症状:以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约占40%,表现精神抑郁者居多,欣快者较少;而且多伴有近事健忘、抢占及多梦现象。
  发音障碍:较少见,约占20%。主要表现为讲话时发音不清、声音嘶哑及口唇麻木等,严重时可以出现发音困难,甚至影响吞咽。这主要是延髓及脑神经缺血所致。
  猝倒:即突然跌倒,椎动脉重度痉挛,引起锥体交叉处一时性缺血所致。发作的过程大致如下:当病人在某一体位头颈转动时,突感头昏、头痛,病人立即抱头,双腿发软无力,随即跌倒在地。在发作前多无任何征兆,由于在发作过程中没有意识障碍,跌倒后可自行爬起。发生率占10%~20%。
  由于在椎动脉周围分布着大量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因此,当椎动脉受到刺激、压迫或曲折时,也必然波及此处的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各种症状。在临床上以胃肠、呼吸及心血管症状为多。个别病例可出现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因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中的一型,因此必然同时伴有颈椎病的一般症状,如颈痛、后枕痛、颈部活动受限等。如果病变同时波及脊髓或脊神经根时,则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影象学检查,也可以发现一些特征性的改变。
  X射线平片:正位片上发现钩椎关节增生,侧斜位片上则显示椎间孔狭小,前屈和仰伸状态下拍摄的动力性侧位片,则可发现椎节不稳梯形变等)、骨刺形成、或椎骨畸形等异常。
  磁共振(MR):主要观察椎间盘的状态,有无突出及突出的方向;骨刺的部位和脊髓的四周,有无受压现象;两侧横突孔的大小、有无变形。
  椎动脉磁共振:即以椎动脉为主体的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两侧椎动脉的粗细、走行(有无弯曲及狭窄)。
  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也是检查椎动脉的方法之一,检查时需要穿刺插管,有一定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

(1)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中央型症状从上肢开始,周围型症状先从下肢开始,又分为轻、中、重三度;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出现狭窄;
  (3)除外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个别鉴别诊断困难者,可作脊髓造影检查;
  (5)有条件者,可作CT扫描检查。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
(1)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如结核、肿瘤)、胸廓上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肌肉损伤及神经根受刺激

 
2、神经根炎性疼痛分布区域

 

 
3、神经根机械受压疼痛图示

 
4、坐骨神经下肢走行示意图

 
5、神经受压下肢麻木示意图
 
6、椎管狭窄致下肢受压图示
 
7、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图示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
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
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
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
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
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
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
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
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
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
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
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
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
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
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
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要注意
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
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