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时期铜镜特点

 鹿野陋室 2011-05-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特点
2010-4-11 17:01:41 | 浏览 38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虽然有创新,但始终未能突破“汉式镜”制式,在做工和装饰风格上依然是“汉式镜”的余韵。故魏晋南北朝的铜镜在金石学的研究中并不能自成一体。两晋至十六国时期,由于战争,中原地区的铜镜制造业处于停顿状态。偏安江南的东晋,社会尚稳定,铜镜继续发展,但在铜镜的制作上出现了简化和实用的趋向。在南北朝时期铜镜的制作又渐兴旺,但铜镜的式样没有多大变化,饰纹的装饰题材却在丰富。有的铜镜做工也日渐灵巧。

      纹饰:佛教题材增多。由于佛教的盛行,佛、菩萨、飞天、佛教法器、祥禽瑞兽、缠枝纹、忍冬纹、莲花纹、宝相花纹,都成为有特色铜镜装饰题材。如“佛像夔风纹镜”是在变形四叶或连弧纹中刻画有佛像、飞天和禽兽。传世品中见于著录的有四块,分别是日、美、德三国的博物馆所收藏。作品的年代为三国和晋代。

      反映民俗和民间神崇拜的装饰题材出现了。例如。“四神十二生肖纹镜”为圆形、圆纽、连珠纹、柿蒂纹和花辫纹的纽座。镜背内区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四个方位配置。外区则为十二生肖,做十二格排列,每个格内有一种生肖。最外边为锯齿纹,素缘边。“四兽纹镜”圆形、圆纽,纽座为方形,四边饰有四个直角,直角之间有1只奔跑的兽,形象活泼,共有4只。外缘常饰有连珠纹、锯齿纹、铭文带或兽纹带。

      出现了中亚的纹饰。如“葡萄海马铜镜”,不仅在纹饰上显示出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而且工艺上也很有特色。马蹄的关节被镂空成小孔,显示出装饰图案的精巧。

      铭文:出现了迎合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的文字铭铜镜。例如“娇来回文诗镜”的铭文是:“团团宝镜,皎皎升台,鸾镜自舞,照日花开,临池似月,睹貌娇来。”正读反读均可为诗,但这种回文诗,多为牵强之作,并非有多高的艺术水平。文辞俊美、文学性较强的铭文镜也有,如“灵鉴”铭文是:“美哉灵鉴,极极神工,明凝积水,净若澄空,光凝晋殿,影照秦宫,防奸集祉,应物无穷,悬书玉篆,永驻青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