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脉的特点、病理特征与分布规律
一、什么是络脉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遍布于全身的分支脉络,具有加强表里经脉的联系,通达经脉未能经过的部位等功能。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简言之,络脉就是经脉的支流系统。 二、什么是别络、浮络和孙络 1、别络:别络是络脉系统中比较主要的部分,是络脉的主干,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 2、浮络:指皮下浅表的络脉,是循行、浮行于人体浅表部位且常浮现的脉络。 3、孙络:即络脉中最细小的部份,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从络脉中分出的别络、孙络和浮络,从大到小,遍布全身,呈网状扩散,同周身组织接触面,循行于经脉中的气血,通过别络、孙络,由线状流注扩展为面状弥散,从而充分发挥其对整个机体的营养作用。 三、络脉的主要特点 络脉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的斜行支脉,源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是十二经脉别行的通路,呈网络一样遍布人体各个部位。 络脉与经脉比较,特点是主外,且各有一络穴,有所主病症。因此络脉在砭术的调治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四、络脉的主要功能 中医学认为,络脉具有两种功能,即运行经气和运行血液。这两种功能其实是在一个通道里进行的,因为功能不同,所以叫法不同,负责运行经气的络脉叫做气络,负责运行血液的则叫做血络。 血络或血管阻塞不通都会导致相关脏器发生缺血性病变,如冠心病、脑梗塞等。 气络的基本功能就是联结协调人体各脏腑器官,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与神经系统的作用相同。气络通过流动的经气,可以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这正是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五、络脉的病理特征 络脉是遍布于人体全身内外的巨大网络系统,担负着运行气血,护卫营养人体的重要职责。络脉的通畅无阻是人体气血正常运行、保证健康的前提。而络脉的逐级细分、越来越窄、越来越细的结构特点,造成了络脉容易瘀塞不通的病理特性。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慢性疾病也确实都存在络脉瘀塞不通的病理现象,比如心脑血管病、慢性心衰、恶性肿瘤等。所以说,络脉是维系健康的纽带,只有保持络脉的通畅才能保障人体健康。 络气郁滞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为络脉瘀阻。气行血行,气虚,血的流动性就慢,就会产生淤滞,因而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说法。 诊察络脉的色泽和充盈度,结合皮肤的冷暖,有助于了解脏腑气血病变。《灵枢·经脉》:“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如果邪气长期留积在络脉,与瘀血、痰浊胶结在一起还可以形成积块,这种积块生长在肝部可以成为肝癌,生长在肺部可以成为肺癌,生长在脑部可以成为脑瘤。所以说,络脉病变可以引发各种疾病,而通络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六、络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十 五 络 脉 分 布 部 位 简 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