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章 养生之道:精、气、神

 mrbigzhou 2011-05-08

第七章 养生之道:精、气、神

1. 人体三宝:精、气、神。中国医学认为:精和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精、气、神三者是人体生命发生、发 展全过程的基础,它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定。反之精不满则气不足,气 不足则神不定。另一方面,气又能影响精,神能影响气,神也能影响精。故有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之说。

精: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 之精两种。先天之精是人在出生之前由父母身上获得的,它禀受以先天,与生俱来。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一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功能繁衍后代。后天之精, 即水谷之精,是人出生之后由撮入的食物化生而成。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人出生之后继续生长发育和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是人体脏腑功 能活动的物质保障。后天之精还可能化为生殖之精。后天之精藏之肾,当人体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时,即可能化为生殖之精。

精的生理功能:

 A.具有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肾精的盛衰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直至衰老、死亡。肾精是人体的物质基础。

 B.能维护人体体健康,抵抗外邪。精气充盛,则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也强,人体则能免于疾病。 

 C.精能生髓,能充养脑髓,和脑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精能生髓,髓进于脑,脑为髓海,故精能充养脑髓,能直接影响头脑的功能。

 D.精能生血,精能生血液的功能是通过骨髓完成的。精能生髓,肾为髓之府。骨髓是造血器官,骨髓可以生血。精髓为化血之源。

由于精具有上述功能,所以中医医学认为:精满气足,气足则神定。相反,精不满则气不足,气不足则神不定。精、气、神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被视为人体三宝。

(二)气

  气: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物质。宇宙由气而形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和变化而产生的。后来,气被引进医学领域,气也就被赋予医学涵意,气就被解释人的生命和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中医医学认为:气是人的生命之本。气的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父母身上的先 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气的重要组成部份;二是来源于后天之精,即人出生后,从自然界获得的水谷精微和清气,合而称为后天之精。气本身的含义也有两 个,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 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

气的生理功能

  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A.推动作用。包括激发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动血的形成与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送、排泄等。如果人气虚,则推动作用减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经络的功能减退,或者发生血行停滞,血液不畅等各种病变。

 B.温煦作用。是指气的温煦、薰蒸作用,依靠这种作用,人体才能保持其正常体温的稳定,脏腑、经络组织才能进行其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内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才得以正常循行,如果气的温煦不正常,失去调节,人就会出现畏寒怯冷、四肢不温(手脚冰冷)等症状。

C.防御作用。手脚冰冷是指气有防护肌肤,抗御外邪的作用。防御作用有二,一是防御外邪的侵入,二是外邪一经入侵,气又可与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所以气 的防御功能正常时,外邪就不易入侵,或虽有外邪入侵,也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痊愈。当气的能量减弱(气虚)时,机体防御病邪的能力就降低,从而使机体容 易患病,患病后也难以痊愈。所以气的防御作用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是密切关联。

D.固撮作用。是指气对人体内的液体物质有固护、统撮、控制作用,表现在固撮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管,保护血液在脉管内正常循行;固撮汗液、尿液、唾液、 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止体液的丢失;固撮精液,防止其巡泄。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撮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气对血的作用,一方面能推动血的 循环,一方面又能统撮、控制血的循环,这样才能使血行正常。如果推动作用减弱(气虚),可以导致血行不畅,甚至导致瘀血;如固撮作用减弱(气虚),便将导 致出血。固撮作用减弱还可导致自汗、多尿或失禁、滑精、早泄、小产和滑胎等。

E.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作用而使精、气、血、津液的自行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精化为气」,「气化则精生」。其他物质也是一样相互转化的,如饮食会转 化为水谷之精微,然后再生成气、血、津液;津液转化为汗液、尿液;饮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其残渣转成糟粕。总之,人体内的气化过程就是人体内的物质代谢、物 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上述气在人体内的五个方面的作用,虽多有不同,但又都密切相关,密切配合,相互为用。

(三)神

神:神是人体生命活的总称。神的含义有二,一是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人的面色、眼神、肢体的活动姿态等,即通常所说的人的「神气」。二是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也称为神明。神来源于精气,为精气所化生、充养。它生于先天之精气,又赖于后天水谷之精气不断充养。因为精气是神所产生的物质基础, 所以人的精气充足,身体健康,精神也就充沛,表现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目光炯炯有神,并且还表现为意识清楚、思维敏捷。反之,如果人的精气不足,身体虚弱 或有疾病,则即表现为枯神萎靡,面无光泽,目无神采,同时意识思维活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中医医学认为:神藏于心,心主神明。

神的生理功能是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神赖于精气以化生、充养,反过来,神又统御精气活动而成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所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 是指精神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指精神对人体生活活动的主宰作用。中国医学最早认识到精神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巨大作用,并认为精、气、神三者密切相关,盛衰 与共,在则俱存,亡则俱亡,从而形成神一体现奠定理论基础。我国历代先哲先贤在精神修养方面提出的深刻思考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仅是对中国医学,而且对中 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情绪与健康

  情绪是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物,在感情上所引起变化的心理反应。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语言表态出来。情绪的变化虽然表现在人的外部,但它与身体各个机能都有关系,因此,它与健康有密切关系。

  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多是通过身体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完成的。多数时在一个脏器内有两种神经并存,互相保持平衡,若情绪变化较大的波动,两种神经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情绪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常是有胃肠、消化性溃疡病等。

  造成情绪变化的原因,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生物方面的原因,如生物外伤造成的;二是社会因素造成的,比如事业上的挫折,社会地位的变化、家庭矛盾等。

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就必须经常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认真调节「七情」。七情是指喜、忧、思、悲、恐惧。在正常的情绪下,七情不会对人体有所伤害。但如果太过分,超出人体生理上所能调节的范围,即有伤于人,直到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与内脏、气血有密切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其中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 惧、恐,过惧,过恐则伤肾。七情太过也可导致人体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表现为:怒则气上,暴怒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症状为头晕头痛,面赤 耳鸣,甚至呕血或昏厥。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肾伤精衰,出现恐惧、健忘,腰脊痿弱等症。悲则气消,悲、惧太过,会使肺气过于耗伤,并导致心、肝、脾等多 脏发生病变。耗伤肺气可出现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肝伤则出现精神错乱,甚至筋脉孪急等症状。心气内伤,导致心悸,精神恍惚。脾伤则出现脘腹胀 痛,四肢痿弱等。思则气结,思虑过多,则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水谷不化,出现胃纳呆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思虑太过,还会耗伤心血,使心血虚 弱,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恐则气下,长期恐惧或突发意外惊恐,皆能使肾气受损,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出现二便失禁,精遗骨萎等症。精气 不能上举,则心肺失其濡养,出现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症。惊则气乱,大惊则导致心气紊乱,血气失调,出现心悸、心烦、气短、失眠,甚至出现精神 错乱等症状。

  精神情志的异常波动,还可以使病情加重,甚至迅速恶化。当然,良好的精神情志,也可使病情好转,有助于疾病的痊愈。

二、乐观者长寿 悲观者早夭

  乐观长寿,悲观早夭,是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对情绪和长寿关系的一个精辟论述。据现代研究证明,长寿者大都是心胸开阔,处事热情,乐于工作,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相反,心胸狭窄,遇事忧柔寡断,斤斤计较小事者,不仅不能长寿,而且容易早夭。

  乐观情绪能够使人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能够使自己的心理稳定,解脱心理困扰。比如在经济生活中,始终以「知足常乐」的乐观主义对待,这样就不会被生活的琐事所烦恼,而心胸狭窄的人,则是小小的矛盾,都会引起情绪上较大的波动,造成心理障碍,影响身体健康。

  乐观的人,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生活兴趣盎然,主动锻练身体,抵抗疾病,对生活充满信心,在疾病面前,也能泰然处之,对恢复健康有促进作用。而心胸狭窄的人,在疾病面前则容易出现疑虑、担忧、悲观失望,所以会起着相反作用。

  乐观的人,由于人际关系好,感情的反馈会使感情充实,使人感到愉快、温暖,而心胸狭窄的人,由于人际交往少,就会出现孤独、忧郁,生活单调、苦闷,这一切都会影响健康、长寿。

三、生活环境与健康

王晖评指出,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索取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环境包括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组成的非生物环境(如空气、土 壤、水)和生物环境(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环境的要素,比如空气、土壤、生物等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以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前言在阐述人体致病的原因,已专门分析了水质、空气、化学品的污染问题。现就生活起居和养生方面谈谈对人体的健康。

(一)、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就是从日常生活作息的合理安排上以达对人的健康长寿之目的。它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方法是「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遵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并坚持不懈,从而使生活作息活动规律化。

古人认为:画为阳,夜为阴。一日之中阳气的变化规律是:早晨生发,日中而盛,日入而弱,夜半而藏,根据阳气这种变化的规律,一日之中也可分为四时,即朝 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末为冬。一日之中的阳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也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机能的活动,以至病理的变化。因此,人的每 日起居也必须遵循这种变化规律而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方法为:早晨阳气发生,人宜早起,早餐宜清淡素食。中午宜行劳作后的休息,午间应行午休或小睡。下午宜 进行一些工作间文体活动。晚间,宜行调息、养神等活动。

(二)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以调理人的生活,来达到身心健康之目的。四季养生理论认为,人和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 机能活动,以至病理的变化,人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遵循四季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做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才能使 人体生理机能运行正常,达到健康的状态。

四季养生的要点是:春季的优点是生发,万物充满生机,人就是「夜卧早起」,早晨外出散步,活动筋骨,精神要舒畅,要热爱自然界的一切。夏季的特点是生长 茂盛,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始结果,人也要「夜卧早起」,精神要活泼愉快,不要厌恶日长天热,要防止生怒,要使身体的阳气渲泄于外。秋季的特点是成熟,天 气功急,大地清肃,人就要「早卧早起」,精神要安宁、内守,以缓和自然界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冬季的特点是闭藏,天寒地冻,人就要使居室保持温暖,要「早 卧早起」,精神保持隐伏般的平静,内心要保持愉快,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使身体的阳气接连外泄。

(三)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是我国古代流传的卫生保健十六项要诀,其主要内容属于气功,按摩锻炼范畴,个别的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十六宜内容为:

  • 发宜常梳:梳头时可由前到后,再由后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至百余次。也可来用以指代梳的按摩方法,即五指分开,从前额沿头顶直至脑后,故「梳头」样动作数十次。

  • 面宜多擦:即为面宜常搓,为「干洗脸」运动。两手摩擦生热后,以中指沿鼻头两侧自上而下,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方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也可以由上往下摩擦面部,十余次至数十次。

  • 目宜常运:即双目从左转到右,再右转到左,为十余次,转睛时要慢,然后紧闭少许,再忽然大睁。

  • 耳宜常弹:古人称击探天鼓、掩耳弹枕。即两手掌心按住两耳,暗记鼻息九次,两手食指架在中指上,放在后脑处,轻轻叩打二十四次。然后手掌按住耳孔,再骤然抬开,可连续开闭放响八次。

  • 齿宜数叩:即口唇轻闭,有节奏地叩击上、下齿,二十余次。

  • 舌宜舔颚: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舌尖轻轻抵住上颚,古人称为舌抵上颚,一种是用舌尖轻轻舔动上颚。同时注意舌下部位,待口中津液增多,接着做咽津动作。

  • 津宜数咽:先做「舌宜舔颚」,待口中津液增多,以至满口时,鼓漱后分一口或几口咽下,咽下时候部汨汨有声,以意送至下丹田。

  • 浊宜常呵:即停闭呼吸,鼓动胸腹部待感到胸腹部气满时,稍抬头缓缓张口呼出浊气,做五至七次。

  • 腹宜常擦:即搓热两手,然后相叠,着肉或隔单衣,将掌心放在以脐为中心的腹剖上,以左边往下,右边往上的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按摩十余次。

  • 谷道宜常提:谷道即且门。此动作法称为提肛。做法是: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撮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凝一下,再放下呼气。做五至七次。

  • 肢节宜常摇: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左后右,如辗转状各二十四次;然后平坐,提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将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下方蹬出,做五次,再换右脚做同样动作。

  • 足心宜常擦: 古人称为擦涌泉。涌泉穴位手足掌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所出的「井」穴。每天早晚,常以两足掌心,轮换着用一手握指,一手用掌心摩擦,擦至感觉 足心发热,随即将脚趾略略转动,两足趾尽量向上翘起,又复收缩,如此做百余次。也可请别人帮助擦足心,至睡熟时即停止。

  • 皮肤宜常干:实际上为皮肤宜干沐浴,古人称之为干汗。做法为:干擦全身。一般是从头顶百会穴开始,顺次为面部、左肩臂、右肩臂、胸部、腹部、两肋、两腰、左腿、右腿,也可以把部位再细分而操作。

  • 背宜常暖:人体经络中之督脉行于背部正中。肾脉的生理功能为总督一身之阳经,有「阳脉之海」之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须注意背宜常暖。

  • 胸宜常扩:人体经络中之任脉行于腹、胸部位正中。任脉的生理功能为总任。身阴经之气,有「阴脉之海」之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须注意胸常扩。

  • 大小便宜禁口勿言:大小便时紧闭口齿,两目上视,可使精气大小便同而外泄。

四、人体健康的危险信号

  人体如出现下列其中任何一种现象,都应视为人体健康的危险信号,应引以警惕。

  • 身体任何部位出现无名肿块。

  • 常流鼻血。

  • 喉音嘶哑,日久不愈。

  • 大便习惯改变(次数、量或形状)或有便血。

  • 无痛性尿血。

  • 持久不愈,日益加重的头痛。

  • 乳房内出现肿物。

  • 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难。

  • 久咳不愈或痰中带血。

  • 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

  • 不规则的阴道出血,量及次数逐渐增加,或有奇臭。

  • 不明原因的急剧消瘦。

  • 经久不愈的溃疡并伴有恶臭。

  • 上腹部不适并厌食。

  • 黑痣迅速增大,颜色加深或发生疼痛。

五、饮食与健康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需物质,但是饮食不当则又会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俗语说:「病从口入」其理由在此。

  • 饮食不当招致疾病

  • 饮食过饱过饥或不定时,容易得胃病。

  • 大量吃油腻食物,容易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 长期大量饮酒,易患肝硬化、可导致胎心畸形或痴呆的低能儿。如果酒中甲醇含量过高,还会产生视力模糊,甚至失明症。~

  • 经常食盐过量,会出现高血压;经常食盐不足,会出现低血压和无力症、肾病。

  • 长期偏食会缺乏某种营养素,导致营养不良水肿、肝硬化、缺铁性贫血、坏血病、脚气病、夜盲症等。

  • 常吃霉变食物或黄麴霉毒素污染的粮食,易患肝癌。

  • 注意饮食调理,做好疾病防治

饮食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因此日常必须特别加以注意,并加以调理。饮食调理原则主要是:一是饮食要多样化,合理搭配「五谷为养、不果为助、五 畜为益、五叶为充」。即是说谷类为食品,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五味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和五脏相联系,「五味入胃,各有所 喜」,「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所以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硷先入肾。只有五味调和才能滋养五脏,促进身体健康。 三是饮食要有节制,切忌过饮过食甚至暴饮暴食。总而言之,饮食的调理宜清淡素食,忌高梁厚味,老年人宜温热熟软,忌粘硬生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冬 食热,以养阴。

六、食疗歌

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食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莲藕除烦解酒妙;

桔子理气生津液,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花菜常吃抗癌高;

冬瓜消肿能通便,绿豆解毒疗效好;

木耳抗癌散血瘀,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紫菜能补碘,葱辣姜汤治感冒;

益肾补腰食核桃,健胃补脾吃红枣;

补血养颜红小豆,降火健肠食香蕉;

海蛤青汤含钙质,多运动通筋达脉;

调整体质有海洋,阴阳平衡唯食疗;

血畅气顺靠离子,及时补钙百病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