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诊心法要诀3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1-05-08
 
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译注]本节是以五色的浅淡深浓配合面部的左颊、右颊、额、颏、鼻等五个部位,来诊断虚邪、实邪、贼邪、微邪、正邪的方法。也就是说,以面部一定部位出现的色泽差别,来推诊各种病邪。

面颊左侧是属肝的部位,面颊右侧是属肺的部位,额部是属心的部位,颜下是属肾的部位,鼻是属脾的部位。各部按五脏所属都有本脏的一定颜色;心赤、肝青、脾黄、肺白、肾黑,其颜色是深浅适度的。如果出现了比正常的本脏色更浅淡些或更深浓些,就都属于病色了。以鼻来说:鼻是属脾的部位,见到黄色,这是脾经本色。若是这种黄色较正常的黄色过深或过浅,这是脾经自病,叫做正邪;若见到白色,即脾部出现了肺脏的色泽,按照五行学说中脾土(母)生肺金(子)的相生关系,叫做“子盗母气",属于虚邪;若见到赤色,即脾部出现了心脏的色泽,按照五行学说中心火(母)生脾土(子)的相生关系,叫做“母助子气",属于实邪;若是见到青色,即脾部出现了肝脏的色泽,按照五行学说中肝木克脾土的相克关系,叫做贼邪;若是见到黑色,即脾部出现了肾脏的色泽,按照五行学说中脾土克肾水的相克关系,叫做微邪。其他如左右颊、额、颏等部位,同样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来推诊各脏的各种邪病。

另外,《素问.刺热论》里还有如下的一段记载;“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颜,就是颜额。颐,就是颗下,即颊的部位)从这节文字里,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医生,不仅可以从颜面五部的色泽里,按照五脏相生相克关系以辨别各种邪病的由来,同时还可以根据赤色反映在颜面五部中的一部上,用以早期诊断某一脏将要发生的热病,这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是有很大益处,可供我们临床上参考。



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山根候心,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①,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注]①膺:ying音英。胸前两旁肌肉隆起的地方。



[译注]这节是将面部划分了几个部位,大致是:上部配合头,中部配合脏腑,下部配合足,辨别这些部位的色泽来进行望诊的方法。

两眉之间,叫做印堂,又称阙中,在面部中间的最高之处,是相关肺病的部位;印堂的上面,叫做阙上,阙上到头发边缘,叫做天庭,天庭处在整个面部最高最上的地方,是相关头面疾病的部位;阙上处在天庭和印堂之中,所以是相关头面及咽喉疾病的部位;印堂略向下,在两眼之间,叫做山根,又叫下极,是相关心病的部位;在下极下面,即鼻梁部,叫做年寿,是相关肝病的部位;在年寿即鼻梁两傍,由于胆附于肝,故是相关胆病的部位;年寿下面是鼻的尖端,称为准头,是相关脾病的部位;准头两侧鼻孔之上,叫做方上,由于脾胃相连,是相关胃病的部位;两耳前方偏下的两颊,是相关两肾的部位,由于两肾位居背脊之处,与腰脐相对,所以又相关腰脐的疾病;颊内颧骨下面,是相关大肠疾患的部位;颧骨内侧,是相关小肠疾患的部位。从鼻端的准头土到天庭,这一部位,统称为明堂;从准头下至颏,称为面王;面王包括人中、承浆的部位,是相关子处(即精室、血海)和膀胱疾病的部位。

面部不仅主要反映体内各脏腑疾患在面部相应的有关部位,而且也反映体外肩、臂、手、膺、股等部的疾病。

当颧两骨,位居外部的上方,是相关肩病的部位;颧骨的外方,是相关臂病的部位,颧骨的外下方,是相关手病的部位;山根两傍位在偏颧骨内侧的上方,相当于两眼内眼角的地方,叫做根傍,是相关前胸乳部疾病的部位;两面颊是相关腰肾疾病的部位;从两颊外侧向上,相当额部两侧的转角处,叫做绳骨,是相关背疾的部位;向下至颊骨下方,叫牙车骨,是相关下肢、股、膝、胫、脚疾患的部位。

总起来说,面部各相关部位,以额部主头面;五脏除肾外,肺、心、肝、脾挨次向下安排在中央;六腑则排列两侧;肢节又居于六腑之外。某处色泽有了异常,就可推测到相应的各种病情。

上节曾经讲到,面首额部候心,因为心火居于极上,天庭处在最高的位置;颏候肾,因为肾水居于极下;左颊候肝和右颊候肺,是因为肝木位于左而肺金位居右;鼻候脾,是因为脾土位居中。

本节的面部分脏腑部位和上节的脏腑相关部位,这两种方法各有不同。原则上以本节所述的为主要依据,上节的方法可作临床参考。

总之,病有浅深,色有显晦,发病的病机很多,所以部位的观察也不能过于机械呆板,而必须灵活运用,四诊合参,才能较全面地掌握病况;但也不应放过部位望诊,因为部位划分的诊断方法,是色诊的基础。



庭阙鼻端,高起直平,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胳明显,寿享遐①龄,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注]①遐:xia,音霞,长久的意思。



[译注]这节是从人体面部五官和五部的外观情况,来推测身体的强弱和健康与否的望诊方法。

从天庭、阙中到鼻端准头丰隆平直,色泽采洁;两颧部两颊侧(即蕃部)、两耳门(即蔽部)等部位都很丰满,一眼望去,明洁开朗,使人感到一种骨胳粗壮、肌肉结实的感觉,具有这种外形的人,一般说来,多数是血脉充足、皮肤润泽、情力充沛、发育健全和体质强壮的人,通常是有较好的御病能力的;能抵御疾病,少生或不生疾病,对健康当然是有益的。反过来,如果从天庭、颧、两颊、两耳门等部位皮宽肉簿,颧骨突出,肌肉瘦削,面色没有光采,具有这种外形的人,一般说来,多数是气血不足、肌肤拈燥、体质欠健的人,通常是患有某种慢性疾患或由于形体衰弱而较容易感受疾病的;体衰病多,对健康当然是不利的。

根据古代医生的经验,面貌体态,在一定程度上确能反映内脏的坚强与否;而内脏的坚强健壮与否,又是决定人的健康与否的因素之一。可见从人体面部外形来推断体质的健康衰弱、健康与否,有一定程度的临床参考意义。



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译注]本节叙述五色出现在头面五部,反映出一定疾病的望色诊断方法。

黄色与红色都是阳色,一般反映阳证,所以风热等症面部见到黄色、红色为多。青色、白色、黑色、都是阴色,一般反映阴证,所以凡是寒症、痛症,百部见到青色、白色、黑色为多。这是一般的辨色法。

黄色不仅是反映风、热症,更常见的是温热病,且有鲜朋和晦暗的不同:如黄而枯瘦,多系胃火症;胃虚脾不健运,常见淡黄色;黄而浅淡委顿,称为痿黄,为各种虚证所常见。红色主热,外感热病见面红,多系阳气怫(tu)郁在表,汗不出所致;面红而潮热谵语,多为伤寒阳明经胃家实之症;两颧红色较深而见于午后或傍晚,系属阴虚火升,多为虚损痨瘵病。青色见于唇口,一般是寒极之症;青而夹黑,出现在口唇,往往是剧烈的疼痛或中恶所致,严重的影响筋脉就会出现麻痹和拘挛;青属于“残贼之色”,颜面出现青色,多是比较急迫的危重症候。白色除主寒以外,尤以虚证为多见。白而浅淡,往往见于大吐血、大衄血、大下血等患者为多;这种恍白色,是显示气脱、血脱或津液伤亡的情况。慢性病患者见面色恍白,虽然没有出现大吐血、大衄血和大下血,但这是由于心不生血而使面色不荣的现象,仍然是虚证的表现。面色微黑,指的是黑得浅淡,由于黑是肾经本色,故主肾病水寒,一般支饮、女劳疸等症,面色多现浅黑色。



视色之锐,所向部官。内走外易,外走内难。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逆下顺,左右反阽①。

  [注]①阽;diao,音店。形容危险的意思。



[译注]这节是说明五色主病应根据其色部尖锐之处的指向,来推断疾病的起始、传变、生克和顺逆的望诊方法。

上节曾将颜面相关脏腑、肢体各部位讲述过了。这种部位形色,有它的“锐处”(即一片颜色的尖形突出处),凡疾病有传变、乘侮(疾病由本脏传他脏的演变,叫做传变,这里包含着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本脏的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有病也可以传至本脏。如肝病可以传脾…木乘土,脾病也可以传肝…土侮木,肝脾也可以同病…木郁土虚;肝病也可以传心…母病传子、传肺…木侮金、传肾…子病及母。各种疾病的传变,都可以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来理解)、生克、起始、顺逆,都可以观察色的“锐处”向着哪一个部位来推测。一般说来,“锐处”向外,是从脏传腑,从腑传表,表明从内部传向外部,是预后较好的病症;若是“锐处”向内,是从表传腑,从腑传脏,表明从外部传向内部,是预后较坏的病症。这种按“锐处”指向,以推断疾病治疗难易的方法,必须参照其他情况,如五官本身五色的浅淡、深浓和隐显、润枯以及脉象的正常和变化和病症的症象反映等,才能作出相应的诊断。

上面讲的是按病色“锐处”指向内外推测病情顺逆,下面再讲按病色的上下左右区分病情的顺逆:凡病色自明堂到魔额从下往上的,按照额心、烦肾的诊法这是肾水克心火的现象,属于“贼邪”,症情多逆。反之,病色经明堂下到烦部从上向下的,这是心火侮肾水的现象,应属于“微邪”,症情多顺。

另外,古代医生诊视男女病人也有区别,男子以左为主,女子以右为主。男性患者的病色从左冲向右,称为从;自右冲向左,称为逆。女子患者的病色从右冲向左,称为从;自左冲向右,称为逆。从是顺的意思,逆是危重的现象。

应该说明,本节的“锐处”指向,以及男女从逆,乃是古人相传下来的诊断法,在临床上并不是绝对的,只供参考。



沉浊晦暗,内久而重,浮泽明显,外新而轻。其病不甚,半泽半明。云散易治,抟①聚难攻。

  [注]①抟:tuan,音团。结聚的意思。



[译注]这节是按照面部五色浅深、明、晦、聚、散等不同情况来分辨疾病的新、久、轻、重、难治、易治的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