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技能教学的角度简析《运球》一课2011-05-08 17:38:44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c83a6380100r7ls [查看原文]从运动技能教学的角度简析《运球》一课 袁志欢(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小校区,224005) 此文刊登在《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1期上。 笔者有幸观摩和学习了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中的高雷老师执教的教学内容为“运球”一课,感谢高老师给前来观摩的教师带来了这堂精彩而生动的体育课。本节课得到了评委和专家的肯定,并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 在比赛现场,笔者听到许多评委、专家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并赞同他们的观点。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有效教学,故笔者欲从运动技能教学的角度进行简要评析,旨在与各位老师交流,如果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批评与纠正。 一、单元教学中怎样搭配运动技能 (一)值得推敲 高老师按照篮球的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运动技能搭配到《小篮球与游戏》单元教学计划中,此单元设定为6课时。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2次课。可以看出是把解决“运球手型正确”作为本单元的第2次课的教学重点,又围绕此重点设定的教学目标并实施教学,这样操作似乎不符合第2课时安排的内容,高老师是否安排的是第1课时呢?如果是第1课时,那么应该侧重于原地运球动作技能的学练上,而教学过程中没有说明学习的是原地运球,还是行进间运球。其实,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能与技能的储备,原地运球放在第2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属于“不用跳就能够得到”的技能,应该侧重于对此技术进行复习、巩固与提高。 (二)改进建议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球类与游戏学习的重中之重,就五年级的小篮球教学而言,假如也设计6次课的教学单元,按教学原则和常规顺序,一般会在第1次课主要学习原地运球,以及慢走中运球与篮球游戏等练习,主要发展原地控球的能力,并兼顾拓展走动中控球能力;第2次课应复习原地运球和学习行进间运球,学习行进间运球需要从慢速到快速运球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的运动变化就是慢走到慢跑(如有可能还需要快速跑动)的过程,并通过相关的篮球游戏和竞赛,促使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第3、4、5次课可以学习简单的传接球和投篮的动作技术,第6次课可以进行一些通过教材化改造的教学比赛。 二、课堂中怎样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 (一)值得推敲 高老师在课堂示范原地运球动作时,两脚分开的距离较大(很显然不利于运球的快速起动),球的落点却在两腿之间(很显然容易被断球,而且在行进间运球中球会因为碰到脚而弹出去),因此这不符合原地运球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讲解原地运球动作时,只强调了用手拍球的动作和另一手臂架起来护球的动作,这样没有讲出运球动作技术的本质与内涵。其实,球的落点必须在脚的侧前方,同时不仅仅是用手臂护球,更需要的是通过身体侧转后带动手臂,用身体和手臂护球。在用移动篮圈做灌篮游戏的过程中,开始学生还能排队,从直线后依次运球到移动篮圈附近停下来并将球灌进篮圈,但是过了一会,大多数学生拿着球走到移动篮圈前然后跳一下将球灌进去。 此外,本课中学生学练的内容有徒手操、多种变化的原地运球、走动中运球以及“灌篮”等等。从课的表面上观看,学生的生理与心率曲线并没有达到很高的峰值,也就是说运动量可能还符合要求,但是运动强度并没有完全达到很高的要求。 (二)改进建议 1.明确运动技能的基础 篮球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体能储备,更需要在有一定速度的前提下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增加运动负荷也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一个过程,这往往被多数体育教师所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本节课中要注意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提升学生的体能储备。 2.动作技能的讲解示范 篮球运球技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乃至大学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其掌握技术的程度应该有所区别,但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用规范的动作技术做示范。然而,规范的、程式性的讲解则在小学的体育课堂中可以用儿童化、趣味化的语言,用顺口溜式的口诀所替代,旨在让学生能形成完整而又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这基础上学生才可以因个体学习能力不同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技能,但是动作技术的本质与内涵应该是不变的。在灌篮游戏的学练环节中,要讲解清楚具体的游戏方法,也要细讲运球从终点出发,急停灌篮后还要用运球的方式排到终点后,更要诱导学生将本课所学练的运动技能运用于游戏学练中。 3.动作技能的内涵提升 在学习原地运球环节中,为了学生掌握好重心变化,高老师用了“红黄蓝绿蹲”的游戏,这的确能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而且课堂气氛非常好。但是,建议是否可以将“蹲和起”变成一种简单化的“运球急停与急起”学练过程呢?即,“蹲”的过程要在有速度的前提上蹲下来,蹲的过程就是速度变化的过程,而速度变化的过程是摆脱防守的一个方法,同时蹲下来也是为了更好的快速起动;“起”的过程则是能在“蹲”的状态下迅速的起动并摆脱防守。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不但教师教出了动作技术的内涵,而且学生初步的意识到篮球比赛中是有“防守”的概念。同时,建议将本课学习到的走动中运球、简单化的“急停急起”等技术运用到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加大了练习的密度、强度和难度,而且起到复习巩固以及运用技术动作的作用。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体育比赛课。这堂课将会对笔者今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启迪与帮助,感谢高老师,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