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纵横震辽西 ——记抗日志士高鹏振 王 驹
这里,日伪把一个叫“老梯子伙的人同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赵尚志相提并论,同列为重点肃整对象。这个“老梯子”到底是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老梯子”原名高鹏振(又名高青山,字云翔)。辽宁省黑山县朝北营子人,生于 1897 年。兄弟三人,他排行居中,其父高品仲经商兼农,很想让鹏振多念几年书以继承他的事业,在鹏振读完小学之后,就送他到新民县文会中学去深造。 1917了年,鹏振于中学毕业后,又进沈阳文登书院学习。因其父让他经营家业,故入学不久又辍学回家。后来到自卫团里当差。由于他讨厌那种尔虞我诈的官场习气,很快就辞了职,到辽西、热(河)东各地漫游。在那里结识了一些不堪官绅欺压而落草为寇的绿林弟兄,因此引起了官府对他的追究,他不堪官府的压迫也一度落草为寇。“老梯子”是高鹏振早年投身绿林时的报号。取“日日兴旺,步步登高”之意。 高鹏振投奔山林后,就提出“打倒社会不平,杀富济贫”等主张。但毕竟还是个“匪”名。“九·一八”事变后,他才真正地走上了正路。 初踏征程 高鹏振素有爱国之心。“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正在沈阳养伤治病的高鹏振,立即带病还乡,很快以旧部为基础拉起了一支二百来人的抗日队伍。 1931 年 9 月末,鹏振率部进驻新民县姚堡。 10 月初,他邀请曾有过交往的绿林好汉到沙里岗商议联合抗日大计。鹏振在会上说:“我们起兵的目的在于抗日救国,非比当年为匪,除了向民间收枪收马之外,应当不抢不夺。现已国破家亡,吾人发财何用?”号召山林兄弟弃“匪徒”之名,立抗日救国之志。各“拦把”都表示赞成,决定把“绺子”“拦把”等匪名一律取消,改称“东北国民救国军”,公推高鹏振为司令, 此时,日军正在辽西各地到处网罗汉奸、土匪。因此,群众对这支由绿林队伍改编的救国军不免存有极大的戒心。为赢得民心,救国军一面出布告、贴标语向群众说明起兵的目的,一面向部队严申军纪:不得称匪号,不得为非作歹,不得打骂百姓,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很快部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他们每到一地群众都杀猪宰羊,旬月之间,救国军队伍增加了一倍。 秋去冬来,巳进入11月,救国军战士还身着单衣,为解决部队换季问题,高鹏振写信给新立屯农商会,要求助款五千元。农商会一面回信承诺应付,一面暗中向驻黑山境内的东北军骑兵第三旅谎报“土匪要攻打新立屯”。结果救国军在毫无提防的情况下突遭骑兵三旅袭击,伤亡惨重,不少救国军战士抗日壮志未遂,不明不白地死在中国军队的枪口之下。悲痛中有人主张报复,鹏振劝解说:我们要以大局为重,尽量避免自相残杀。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来的张新生(即王立川)向鹏振建议说:此次失败,一是出自误会,因为事先我们没有向锦州当局说明我们是抗日军,并非土匪,以致造成自相残害;二是部队缺乏训练,他们爱国热情高,战斗经验不足,应聘请有军事经验的人来严加训练,提高战斗力。鹏振欣然采纳。遂一面整训部队,一面派人去锦州、北平联系,设法得到支持。 去锦州的人见到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向他报告了高鹏振组织救国军及遭受骑兵第三旅袭击的经过。荣臻表示对他们的爱国行动十分钦佩,并发给高鹏振慰劳金三千元,还通令辽西军政各机关不准对救国军采取敌对行动。 派往北平的张新生会见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领导人王化一、阎宝航、卢广绩等人,他们听取汇报后,决定由张新生以军事部的名义邀请王正义、李复同等二十余人同到救国军。对这些抗日骨干力量的到来高鹏振十分高兴,于是对部队进行了整编训练。司令部下设参谋、副官、政务、秘书、军医、兽医、军械、军法八处,分由张新生、史纯青等人主持。救国军分编为九个团。以后又组成三个独立营。救国军经过整编和训练之后以骑兵为主力,战斗力有了提高。高鹏振统帅千匹铁骑,开始驰骋在辽西各地,不断给日本侵略军以有力的打击。 五台子大捷 声言要血洗五台子的这支日军,是骑兵第十联队第二中队。中队长不破直治率日军到达五台子后,除留下几个士兵看守马匹外,其余日军一窝蜂似向村内发起进攻。村里的自卫团奋力抵抗,无奈力量不足,有一股日军已攻入村内。这时高鹏振率部赶到,先令战士向马群开枪,将马匹惊散,然后率领骑兵队冲向敌群,挥刀砍杀。日军受此突然打击,惊慌失措,战斗力完全丧失,大部日军在奔逃中被砍死或被俘虏。不破直治在夺路逃跑时,被高鹏振举枪击毙。是役毙伤敌七十三名,“内有大尉一名,中尉一名,医官一名。”事后,日军在附近双山子立了一块刻着一长串死者名字的墓碑。记下了侵略者的可耻下场。 五台子大捷,日军对高鹏振部义勇军更恨之入骨。他们首先对高家进行疯狂的迫害。日军闯进朝北营子,焚毁了高家的房屋和其它家产。鹏振父亲高品仲被敌逮捕,因不堪种种毒刑,死于牢狱。家破人亡的高鹏振,面对腥风血雨的残酷现实,抗日之志更加坚决,曾赋诗一首以表情怀: 被逼上梁山,转眼十星霜; 自易枪帜后,来把义勇当。 杀敌五台子,全家遭祸映; 誓为义勇死,救国保家乡。 日军还组织数百人的特种部队,寻机对高部进行围剿,同时派出大批特务四处追踪救国军。高鹏振命令各团分散游击作战。他们忽东忽西,机动灵活,一个月内袭击日军十余次。 2 月初,鹏振率司令部人员及卫队营到梁山烧锅宿营。不料被日军特务侦知。翌日晨五时许,日军三百余人向梁山烧锅偷袭。义军哨兵发现后,立即鸣枪报警,鹏振临危不慌,命令王凤武组织百余名战士埋伏在各院内,只派二十几名战士出村迎敌,诱敌进村,其余各部按指定方向撤退。日军见义勇军主力撤走,仅剩二十几名边打边往村里撤,便大摇大摆进到村里,当他们走到街心时,突然各院枪声大作,日军仓促应战,且战且退,留下尸体二十六具、迫击炮一门、机关枪两挺、辎重车一辆。逃入新民县城。 梁山烧锅战斗之后,救国军移住新民县王三户屯,准备在该处过春节。但对外则派人四处张扬,声言救国军将进攻新民县城。敌人信以为真,在新民车站设电网、挖战壕,龟缩在城里,日夜不安。救国军得到一个年关休整的机会。 诈降骗枪 春节过后,关东军授意汉好张海鹏对高鹏振招降。张逆遂写信给鹏振表示愿收编救国军,委任高为上校团长。鹏振鉴于救国军械弹两匮,决定将计就计,佯称愿接受委命,将救国军移驻彰武县境内。张海鹏信以为真,竟发给鹏振步枪三百支及部分弹药。不久,鹏振向张海鹏提出去辽西“剿匪”要求再拨军械。张逆又拨给步枪二百支、轻机枪四挺、手提式冲锋枪四支。待武器运到后,鹏振下令重新打起东北国民救国军大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鹏振再举义旗之后,为了解除群众对救国军的误解,争取更多的爱国者加入抗日队伍,加强了抗日宣传工作。据日伪档案记载:“老梯子、天下好、六合、野狼等,自称中国义勇军,每到一处都向民众宣传反满抗日思想。”再加上当时东三省整个抗日形势的高涨,救国军在 1932年4、5月间又有了迅速发展。 策马驰骋 沈山线是日寇向辽西进犯,运送军用物资的主要干线。日寇为加强护路,常有压道车往返巡察。为阻断日寇运输, 1932 年 5 月,鹏振率部在新民县境内柳河沟附近伏击日军压道车,打死打伤日军十余名。 6 月,救国军侦知日寇有四辆军用汽车从新民往彰武运送军用物资。高鹏振率部在新、彰交界的小四台子以南的公路上袭击了日军运输队。炸毁汽车两辆,毙伤敌二十余人,缴步枪三十支,军用鞋百双,奶糖二十箱。 7 月上旬,小雨蒙蒙。日本关东军十六旅团长川原劲部队一百五十多名与彰武、法库伪警察大队二百余人,还有满载军用物资的大车十余辆,途径彰武。高鹏振得知后,立即率铁骑埋伏于新秋一带公路旁。日军进入伏击圈时,高鹏振一声令下,救国军枪弹齐发,敌人措手不及,激战两小时,敌遗尸四十余具,仓惶退走。救国军铁骑乘势冲杀,生俘敌黑日中尉等七人。战后,鹏振挥笔做诗一首: 阳关大道我逢敌,偷袭川原于辽西; 辽彰康法人落落,新秋杀敌雨凄凄。 孰知土匪能降侮,哪知百牲也杀敌; 保卫家乡当义勇,轻骑纵马战辽西。 8 月上旬,汉奸张海鹏纠集彰、法等县伪警察队,分四路围攻救国军。鹏振带领轻骑驰骋、穿插于康平、新民、黑山县境敌人之间。 8 月下旬,鹏振得知敌人正在策划更大规模的围攻,救国军继续留在新、黑、康、法一带活动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遂决定率部向北镇县医巫闾山转移,与活动在该地的义勇军十二路张海涛部联合作战。 早在 1931 年 11 月间,鹏振曾给十二路副司令张海涛去信,商讨联合抗日事宜,由于敌情变化双方未能践约。 1932 年 6 月,鹏振再次致函张海涛表示不久将率部来闾山。为了迷惑敌人,鹏振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 一个月内,救国军在辽西与敌周旋,搅得日伪凉恐不宁。日伪《阜新大观》记载,“查大同元年(即 1932 年)左右在阜新县境的匪清,第一是老梯子,有八百人,……很是跋扈。”这足以表明高鹏振所领导的救国军给敌人造成的威胁。 闾山遇险 9 月末,高鹏振率骑兵六百余人进入北镇县境。该县警务局长单长柏带步、骑警察三百余人及小炮队把守在小百屯附近。当救国军各路骑兵到达该地时,双方发生激战。由于救国军仓促应战,又不熟悉地形地势,官兵伤亡甚重。鹏振急派人向张海涛求援,张立即带骑兵两连和步兵、决死队千余人来援。张部从敌人两侧及正面发起进攻,救国军居中配合,遂将伪警队歼灭。据日伪档案记载:在单长柏指挥警察队与救国军激战之际“有刀匪千余名袭来”“卒以寡不敌众,致单局长阵亡,贾中队长负伤”。敌人惊呼:“刻下匪势甚炽,北镇县城有动摇之状态”。它透露了义军这次联合作战给敌人打击是何等沉重。 战斗结束后,义勇军十二路司令于汇川委任高鹏振为该路骑兵支队司令。 10 月中旬,日本关东军从沈阳调来森泽师团千余人,汽车五十多辆、坦克、装甲车二十余辆,并纠集北镇、义县、阜新三县伪军数千人,在飞机、装甲车的配合下,向医巫闾山发起猛烈进攻。义勇军奋起还击,终因众寡悬殊,张海涛、高鹏振相继率部突围,退往义县境内。此役高部人马伤亡过半,损失惨重。北镇一战失利后,日寇气焰嚣张,乘胜追剿,死死盯住高部不放,从北镇追到彰武、康平、法库、通辽等地。鉴于当时形势,队伍化整为零活动,部分进入热河省境,鹏振继续留在辽西同日军作战。 烈火不熄 1932 年,环境更加恶劣,鹏振率少数部队活动在新民、法库、阜新县境内同日伪进行顽强斗争。 是年 “匪首老梯子、‘此来生’等率枪马整齐,久经绿林之悍匪数十名,窜扰于黑山、新民间,警察队屡战屡北,不堪束手,故将本县素有威名,善能击扑之房大队副电调往剿。”“房队副视贼如疽,岂肯令其逍遥网外?乃尾追转战数昼夜,匪军巳插翅难飞。 志士罹难 1937 年 5 月初,鹏振率十余人的队伍转战于彰武、阜新之间。在阜新境内陷于日伪“讨伐队”包围,在突围中有几名战士阵亡,鹏振右臂受伤,最后只带七、八人转移到彰武县太平山好友刘永安家养伤。鹏振除留下“双胜”一人在身边照顾外,其余人则分散潜伏,以待时机。刘永安请来医生袁凤来为高治伤,经过不长时间治疗,伤势大有好转。为了鹏振的安全和治疗方便,袁凤来请鹏振到他家居住。以后虽几经转换住址,日伪当局还是侦知到高鹏振在阜新、彰武两县接壤处养伤。因此,敌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高鹏振。在金钱透惑下,双胜渐生歹念。 6 月下旬的一天,双胜对高说:“住在这里不妥,外面风声很紧,我领你再到一个地方去”。他们从赵俊来家里出来,走到十里堡附近,双胜向高鹏振举起了枪……,一代爱国志士,没有倒在抗日杀敌的疆场,却丧在了暗箭之下。刘、袁二人闻讯后,决心杀死双胜为烈士复仇。他俩针对双胜贪图巨赏的心理,想出一条妙计,对双胜说:老梯子还有枪埋在太平山西山沟里,咱们一起挖出来去领赏。双胜信以为真,三人来到西山沟挖了一阵,听到里面有声,双胜误认为挖到了枪,连忙跳进坑里去用手抠,这时,刘永安一镐下去,将双胜砸死,当即埋入坑内,用叛徒的狗命祭奠了英灵。 高鹏振率领东北国民救国军,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以独特的战斗形式——铁骑兵,驰骋、转战在辽西各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表现了中华民族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高鹏振——“老梯子”这响亮的名字威震辽西,惊破了日伪肝胆。 日伪得知高鹏振被害,欣喜若狂。伪满《泰东日报》载文说:“素扰我热河,奉天两省之辽西悍匪,义勇军司令老梯子高鹏振今已授首……此后地方当亦太平矣。”但是,敌人的太平梦破灭了,随着“七·七”抗战的全面爆发,高鹏振所领导的东北国民救国军继续高高举起他留下的那杆抗日大旗,投入了更加汹涌的抗日浪潮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