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黑龙江波涛 2020-04-30

1931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控制了东三省。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命运就此改变。家住吉林省敦化县东沙河沿的戴万龄是个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不过这个人与众不同,他更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戴万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千千万万的抗日军民抛头颅洒热血,上阵杀敌。而地主阶层给人的印象不太好,尤其是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地主,为富不仁、欺压百姓。这种人是不少,但不能代表所有的地主。

地主阶层里也有很多人为抗战出力。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捐钱捐物支援前线,还有少数地主甚至直接投身抗战,英勇行为可歌可泣。戴万龄可谓其中的佼佼者。

戴万龄字洪昌,祖籍山东莱州掖县,生于1871年。他的祖上是清朝乾隆年间“闯关东”的移民,逃荒到了东北。勤勤恳恳的戴家人在敦化落户,经过几代人,逐渐积累下不小的家业。到戴万龄继承家业时,在东沙河沿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富户。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敦化烈士陵园

戴家拥有土地200余垧[shǎng],折合3000多亩;此外,他们还开有烧锅、粉坊、油坊等不少作坊,牛马成群。为了在兵荒马乱中自保,戴万龄还建立了一支看家护院的私人武装,有几十个人。

戴万龄身兼东沙河沿的“百户长”,颇有威望。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性情豪爽,颇具侠肝义胆,和一些守财奴地主大为不同。这和他最爱听说书先生讲岳飞和杨家将的故事有关。

戴万龄和当时的东北军“老三营”营长王德林是同乡,两人意气相投,早年结为拜把子兄弟。“九一八”事变没多久,王德林就找上门来了。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东北抗联剧照

王德林是东北抗日武装最早的组织者之一。1931年12月7日,他在“瓮声砬子事件”中打死了两名鬼子兵,并拉起了一支队伍,随后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

1932年2月,国民救国军成立没几天,王德林带着队伍来到东沙河沿拜访他的结义兄弟戴万龄。戴万龄当场就决定,舍弃家业加入救国军,和王德林一起打鬼子。他被就地任命为救国军乡团大队的大队长。

戴万龄原先的私人武装号称“炮手队”,一致响应参战。在此基础上,戴万龄进行了扩编,很快招募到200多个勇敢的青壮年村民。这些人大都是猎户。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东北抗联战斗遗址

2月20日,仓促拉起的救国军发动了第一场战斗,攻打日本人占领的敦化县城。日军迅速调集附近几个据点的兵力增援,由于救国军的武器落后,无法对抗敌人的凶猛火力,被迫撤离。

戴万龄赶紧回家,让家人收拾东西一起走。时间紧迫,匆忙运走了20多麻袋的钱款,以及几十辆大马车拉着的粮食。日军很快就到东沙河沿寻仇了。凶残的鬼子兵找不到戴万龄,就用刺刀挑死了他的堂兄弟、留下来看家的戴万生。并放火烧掉了戴家大院所有的房屋和几个没来得及运走的大粮食墩。

戴万龄所在的救国军已经转战到额穆县一带,他的六个儿子都拿起了枪和鬼子战斗。这正是古人说的“上阵父子兵”。而且,连戴家的女性家属们也都为抗日武装工作,奉命看护伤员或者传递情报,其中还有戴万龄的孙女戴素云。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配图

期间,在额穆县官地村,戴万龄指挥两个连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击毙日伪军120人,己方伤亡十余人。1933年初,救国军被日伪军大部队围困,一部分不得不撤到苏联境内。戴万龄不愿去苏联,和王德林分开,带着自己的队伍拼死突围,后与另一支救国军吴义成所部会师。

1933年末,与日军艰难作战的戴万龄所部加入了抗日救国军柴世荣旅,后来又在宁安和柴世荣旅一起编入周保中等人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即后来的东北抗联第五军。

1937年春,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东北抗日武装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缺吃少穿。戴万龄自告奋勇,带着一小队人秘密返回了沙河沿,设法筹粮筹款。可是任务还未完成,他就被一个汉奸出卖,落到了日本宪兵队的手里。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戴万龄之子戴克政烈士证书

时年66岁的戴万龄在牢房里受尽酷刑,却大义凛然。日军逼他说出周保中、柴世荣等抗联将领的行踪,他一个字也没有吐露,最终英勇就义。

戴万龄的六个儿子得知父亲牺牲,怒火填膺,更加坚定了与日寇作战到底的决心。

长子戴克勤,是戴家父子七人里结局最好的。他在1935年东宁地区的战斗中被子弹打断了腿,不得已回到后方养伤,1946年因病去世;老二戴克俭和老四戴克志,都是抗日救国军的连长,1935年在东宁地区的战斗中牺牲;老三戴克吉是他父亲的警卫员,1937年父亲被捕时牺牲。

老五戴克选,是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陈翰章亲自安排的情报员,奉命打入日军内部卧底,可惜后来身份暴露,在敦化遇害。

大地主舍弃家业,携6个儿子投身抗战,满门忠烈

烈士陵园中的戴克政之墓

戴万龄的小儿子戴克政在抗战中比较有名。他生于1916年,为人忠厚,从小习武,枪法很好,曾被周保中赞誉。1933年的安图县松江镇战役中,年仅17岁的戴克政作战英勇,被调到司令部当了警卫员。此后他担任过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的排长、连长。

1937年,戴万龄改任东北抗联第五军三师的连长;1938年6月,戴万龄在双鸭山的一次激烈战斗中接替了牺牲的九团团长姜继昌,直接升任团长一职。同年8月,九团政委带着主力部队出去找粮食,戴万龄和十几个战士在扶余县一处临时看守所看守俘虏,被日军侦察机发现,随即遭到一股日军进攻。

激战三个小时,最后戴克政和战士们几乎全部牺牲。只有一个重伤的战士幸存。戴克政时年22岁,留下了4岁的儿子戴友喜。至此,戴家父子七人全都为抗战牺牲了。

1995年,吉林省敦化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送给戴家人一份迟到了很多年的证明,正式追认戴克政为抗日烈士。几年后,他的父亲戴万龄也被追认烈士。

参考资料:《东北抗战轶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