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旧社会的大地主,率全家参加抗日,本人和六个儿子都壮烈牺牲

 冬不拉拉 2022-03-26

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id:didiaolunshi

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上,有一位地主被百姓称为大善人,在战争时期倾尽家财举家抗日。他和他的6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悉数被追认为烈士,他就是中国最有血性的大地主-戴万龄。

图片

戴万龄祖辈本为山东人,乾隆末期,全家老小饥荒到了吉林敦化,主要是因为吉林这边土地资源富饶又地广人稀,便落户了下来。经过了几辈的不辞辛劳耕作,家中慢慢富有了起来。

1987年,戴万龄就在如此锦衣玉食的条件中诞生了。到戴万龄掌管产业的时候,他们家己经成为了敦化城东沙河沿镇的最有钱的人了。

从小便和农民打交道的戴万龄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苦,尽管自己是一个大地主,但他和那些蛮横压榨农民的地主不一样,反而对他们都很友善,不仅给那些贫苦的农民减少租金,甚至还会在农民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慷慨解囊给予帮助。也正是因为戴万龄的善良,他在十里八乡都有着非常高的威望。

1931年底,两名日军擅闯老三营的禁区,戴万龄的拜把兄弟王德林毫不犹豫地枪杀了他们,却因此得罪上级。上级派他率领部队去镇压当地的义勇军,王德林拒绝听令,转头就去加入了起义抗日的队伍中,率领自己的部下在东北三省一带顽强抗战。

救国军路过敦化的时候,戴洪昌内心激动万分,赶忙邀请自己的结拜弟弟王德林,顺便犒劳这些爱国将士们。

戴洪昌早已听闻日本人这几年在东北为非作歹,现如今占领了整个东北,这让戴洪昌心中很不是滋味。

戴洪昌心中一直有一颗救国救民的心,而此时王德林也有意劝说戴洪昌加入抗日队伍,便举起酒杯对戴洪昌说:“大哥,国难当头,日本人已经欺负到中国人头上了,跟着弟弟一起抗日吧!”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戴洪昌也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共同抗日救国!”随后,兄弟二人一饮而尽。

从此戴万龄成为了王德林手下的一名大队长,戴家让人感动的是为抗日,全家不管男女老少57口人一起上阵!

戴洪昌的妻子寇氏巾帼不让须眉,不但使得一手双枪,还带着家里的女眷们为战士们忙好后勤保障,帮着缝制衣服、照看伤员以及递送军需。

戴洪昌次子戴克俭有个女儿叫做戴彩云,才12岁就参加抗日为部队传递情报。

之后戴万龄更是带着他的人马攻打敦化县城,但由于附近几个日军据点倾巢出动,戴万龄和他的救国军队伍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被迫撤离。

当时戴万龄带着家人被编入第五营,从1932年到1933年,戴万龄一家人在牡丹江附近杀掉了300多名日本兵。

但这也彻底惹怒了日寇,他们冲入戴家,戴洪昌的叔伯兄弟——负责看护家宅的戴万生没能及时转移,被闯入的日军用刺刀残忍杀害

戴家的宅院和没能带走的粮食也被日军全部烧毁,几十年的基业毁于一旦。日军的这次暴行更加坚定了戴洪昌抗日的决心,其后几年内,戴洪昌跟随救国军参与了镜泊湖连环战、石塘伏击战等多次著名战役。

日军终于怕了,他们召集更多的力量,势必要剿灭这支队伍。

图片

双拳难敌四手,他们再厉害也不过是血肉之躯的人,终于在日军的围剿下,他们被逼入绝境。无奈之下王德林不得不暂避锋芒,这一次他们元气大伤。

这个时候救国军总指挥王德林将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向蒋介石发出了求助,但是蒋介石对此视而不见,无奈之下救国军被迫化整为零潜入山林,越打越退,最后退到了苏联境内,到达苏联后王德林还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撤退时,王德林曾要求戴万龄一起走,但戴万龄说:“我们都走完了,百姓就真的成了日本人砧板上的菜了!”,最终戴万龄选择了留下,他带领残部参加了绥宁反日同盟军,转战吉林黑龙江,死守国土与日寇苦战。

1934年2月16日,救国军参谋长周保中根据党组织指示,成立绥宁反日同盟军。

戴万龄随即率部加入绥宁反日同盟军。

1935年,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称反日联合军第5军,由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张建东任参谋长。

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戴万龄出任副团长。

图片

1937年,戴万龄去沙河打探情报,可情报没打探到,日本人却抓住了他,戴万龄看到眼前的日本人,心里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内部里有汉奸把他出卖了。戴万龄在救国军地位不小,日本人说好话,想从他嘴里套一些话出来,戴万龄头转过去根本不理日本人。

日本人见戴万龄不吃软的,就给他来硬的,对戴万龄严刑拷打。戴万龄不愧是山东好汉,受了皮肉之苦还是没有把内部消息透露出来,后来日本人见实在套不出消息,就把他给杀了。

戴万龄虽然牺牲了,但是这个地主家庭的英雄事迹,却仍在前赴后继。

戴万龄长子戴克勤,任救国军和抗联某部连长,1935年,在东宁的一次战斗中,腿部受伤骨折,被护送回老家东河沿村秘密养伤,于1946年病逝。

次子戴克俭,又名戴克剑,曾任救国军连长、抗联某部连长,1935年,牺牲于东宁县。

三子戴克吉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作为警卫,1937年在父亲戴洪昌遭汉奸出卖,被日军抓捕后。

图片

戴克吉带领手下十名战士曾展开对戴洪昌的营救,可是因为日军把守严密,戴克吉寡不敌众,当场阵亡。

四子戴克志,虽然年纪小,但是其勇气一直不输于几个哥哥,1935年戴克志在宁安与日军激战,战斗中戴克志不幸被日军击中,身受重伤当场阵亡。

五子戴克选在中学毕业后,听从陈翰章将军的建议,从事情报方面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搜集到日军情报,戴克选曾多次不顾生命安全,潜入县城打探。

1937年,戴克选在敦化县打探情报时,不幸被特务发现,随即日军便展开围捕,戴克选在与日军的交战中,重伤身亡。

1935年,戴万龄的小儿子戴克政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四团第二连的二排排长,由于战功卓著,同年他从共青团员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1938年8月,戴克政在小山团执行看守任务,和十几个部下一起看守一个看守所,不想被敌军发现,很快就被包围。戴克政没有慌乱,沉着应对,带领着十几个部下坚守阵地,与二百多个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敌我战斗力相差悬殊,戴克政最终阵亡。戴克政的儿子戴友喜于2017年在《兰台内外》中口述了这段历史。

纵观戴万龄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他们本可以安稳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但却为了国家,毅然决然的投身于革命道路之中。直至今日,当地的一些老人在提起戴万龄时,都会肃然起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