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地主家族”的抗日传奇,堪称近代版杨家将

 思明居士 2022-05-12

闯关东,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幕。

19世纪,黄河下游遭受洪灾,沿岸的百姓为了谋求生存,大量迁往东三省。

《中国人口地理》专门做过统计,从清朝初期到新中国,至少4000万迁入关东地区,而山东人所占的比例在50%左右,大约1830万。

再加上新中国以后的闯关东人口,山东人闯关东的总人数不低于2000万,创下历史人口迁移之最。

文章图片1

在这宏伟壮阔的历史一幕中,既涌现出一大批正派英雄人物,也催生出一些具有“反派”气息的草莽枭雄。

抗日英雄杨靖宇来自河南确山县、赵尚志来自山东省齐东县、赵一曼来自四川宜宾。他们为了抗日事业,主动来自关东地区。

东北最大军阀张作霖的祖籍是河北大城县。道光年间,张氏祖辈进入关东,后定居奉天扎根立足。“辽西巨匪”杜立三的祖籍是天津,后迁入辽宁省。

一位被“遗忘”的老英雄

在波诡云谲的年代,闯关东的这条路上可谓是“英雄辈出”。

以上历史人物的故事被大家耳熟能详,但笔者要介绍一位被“埋没”大英雄。他就是大地主戴万龄和戴氏家族抗日的故事。

戴万龄生于清朝同治十年,即1871年。

那一年,对全人类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德意志帝国统一,法国爆发巴黎公社革命,而亚洲的大清朝已经是摇摇欲坠。

多年前为了躲避饥荒,戴氏家族从山东举家迁到吉林敦化。凭借山东人踏实肯干的品质,经过数代人的苦心经营,戴家到了戴万龄那一辈时,已经是敦化有名的大地主。

但戴万龄与一般的地主不同,他是一位具有侠义情怀的人,最崇拜岳飞,最爱读水浒,为人十分讲江湖豪气。

或许是深受儒家精神所影响。戴万龄性格乐善好施,身边的人遇上困难,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们,从来不与乡亲争夺利益,更不允许有人欺负当地百姓。

戴万龄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乡绅,在乡里具有很高的声望。

文章图片2

戴万龄的名字很多,他一生用过戴彭龄、戴喜龄、戴希龄、戴凤龄,戴万龄是最后的名字,用的时间最长,也是他的本名。

戴家家境殷实,生活富裕,人丁昌盛。放在历朝历代,这种生活真的很好,但是历史往往不受人左右。

很快,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看到日本侵略者在关东地区烧杀抢掠,在中国人的地盘上胡作非为。

戴万龄内心的侠义气血被激发。作为一个开明的地主,他比普通人具有更加深刻的思考能力。

在日本横行霸道的东三省,戴万龄意识到国家存在的重要性,没有强大的国,就没有安享太平的家。

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抗日救国。

舍家抗日

虽然戴家是大地主,但与整个国家和抗日事业相比,一个县级地主的财力和实力显然是微弱的。

戴万龄并不这么认为,他要像过去帮助乡亲们那样,倾其所有投身抗日。

戴万龄把大部分家产变卖掉,购买200多条枪支弹药,加上以前家藏的100多条枪,凑齐了300多条,用于支援抗日事业。

在盟弟王德林的建议下,戴家全家老小全部参加救国军。

要想抗日,既要有枪杆子,还要有人。

过去,戴家有100多条枪,会使枪的人也是100多位。如今新添置的200多条枪不能闲着,戴万龄又从乡里招募200多个青壮年,建立成一支抗日军队,叫救国军第五营或独立营。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戴万龄已经60多岁,在年过花甲的年龄投身抗日,这份精神和见识叫人敬佩不已。

当时的敦化县流传一句歌谣,“城西有个陈翰章,城东有个戴洪昌”。

队伍建立起来,戴万龄带着这支队伍,跟随周保中将军同日军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文章图片3

戴万龄带领的队伍战斗力很强,丝毫不输正规军。在跟随救国军作战的过程中,先后攻占敦化、额穆、蛟河三座城池,在镜泊湖南湖头与日军对战中,与日军激战三天三夜。

这一举动,既激发了吉林地区百姓的抗日热情,也大大增长了“戴家军”的声望。

这支“戴家军”又创造了三打宁安、打汪清、打安图、三打敦化的历史传奇。

“戴家军”作战勇猛,除了战士同仇敌忾的家国仇恨以外,与戴万龄身先士卒,亲自作战密不可分。

每次与日军开战,戴万龄总是双手持枪,冲在最前面。战士们看到“大将”都不怕死,个个表现出勇猛的战斗力。

1933年初,日军向吉东大规模增兵,救国军暂时撤到与苏联接壤的黑龙江东宁老黑山地区。

获得救国军暂避在老黑山地区,日军准备在老黑山进行围剿。

日军的作战能力不能小觑,在大量日军和重火力的层层围剿下,戴万龄所在的王德林救国军部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王德林迟迟没有等来救援,只能带领一部分人马到苏联避难。

临走的时候,王德林找到戴万龄说,我们一起到苏联去吧。

戴万龄坚定地说,我活着做中国人,死了做中国鬼,决不到异国他乡。

两位老兄弟挥泪告别。王德林抵达苏联后,戴万龄率领300多名战士继续作战。终于,带着200多名战士突围成功。

不久,周保中部来到宁安。在陈翰章的建议下,戴家军并入柴世荣旅部继续抗日。

文章图片4

近代版杨家将

戴万龄家族为了抗日所作出的牺牲绝不止散尽家财,更是牺牲了父子七人。

1935年,四儿子戴克志以连长身份在宁安参加战斗,不幸身负重伤,牺牲于小沙滩。

1936年,二儿子戴克俭在东宁至宁安一带与日本侵略者作战,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不幸牺牲。

大儿子戴克勤也在此次战斗中大腿中枪,养伤期间被叛徒出卖,最终伤重去世。

1937年,抗联五军辗转宝清、密山一带。年迈的戴万龄留守在宁安东一带。因为物资紧缺和敌人的不断围剿。戴万龄奉周保中、柴世荣的命令,带着三儿子戴克吉等30人到沙河沿地区搜集情报、筹措粮款,不幸被汉奸出卖被捕。

为了防止戴万龄逃脱,日本宪兵用铁丝子将他的两个大拇指捆住,另一头穿进缩脖骨,在押送戴万龄往敦化的路上。

三儿子戴克吉带领一队人马试图营救老父亲。双方交战时,不幸牺牲。

在敦化的日军总部里,日军用尽各种手段,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想让戴万龄说出周保中、柴世荣及抗联五军的去向。戴万龄宁死不说,还破口大骂日本宪兵。

最终,日本宪兵用汽油将老英雄活活烧死。

五儿子戴克选在为抗联做地下工作时,遭遇两个日伪军,戴克选在与他们搏斗中,负伤牺牲。

六儿子戴克政是戴万龄最喜欢的儿子。他天资聪明,性格厚道,口才极好,从小喜欢读兵书习武,步枪在500米内百发百中。

在抗日的过程中,一边与敌人打游击战,一边在所到之处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年轻的戴克政已经是抗联五军三师九团团长。

同年8月,戴克政因为腿伤到黑龙江小团山养伤,遭到敌方200多骑兵围攻。

戴克政亲率十四个战士与敌人骑兵血战三个小时,因寡不敌众牺牲在战场上。

文章图片5

当年,抗日战争爆发。戴万龄家族中,除了堂弟戴万生留下看家护院,其他57人全部参加救国军,包括七叔戴广禄、胞弟戴万春、堂弟戴万珠、戴万发、长子戴克勤、次子戴克俭、三子戴克吉、四子戴克志、五子戴克选、六子戴克政及戴家家眷。

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整整十四年过去,最初参加抗日的57口戴家人牺牲54人,几乎全部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戴万龄没有看到抗日胜利的那一天,但他的孙子戴友喜(戴克政的唯一儿子)看到了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的一刻。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为了保家卫国,戴氏家族可谓“满门忠烈”,真有当年“杨家将”的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