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不应遗忘的追求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新课程诞生了一个新词语——倾听,新课程赋予我们一种新使命——学会倾听。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倾听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我对本校低段语文常态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发现我校低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造成倾听能力滞后。经过对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分析,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了认真地研究与实践。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我总结出了四条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1、儿歌落实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2、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倾听质量。3、追求艺术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4、设计专项训练,提高倾听能力。这四条策略已在我校低段语文课堂广泛运用。
【关键词】
倾听 倾听习惯 倾听能力 对策
新课程诞生了一个新词语——倾听,新课程赋予我们一种新使命——学会倾听。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倾听现状却令人担忧:举手发言时大声嚷嚷者大有人在;听讲时旁若无人地做小动作的人不少;老师还在讲要求,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交流开了……凡此种种,不由得引人深思。对此,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对我校低段语文常态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比较真实地了解了我校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倾听现状。现呈现材料中的一部分,以便“窥一斑而知全豹。”
课 次
|
课 题
|
班级
|
学生数
|
执教者
|
倾听 形式
|
倾听内容
|
学生表现
|
上午第一节
|
识字3《在家里》
|
102
|
39
|
袁 珊 儿
|
老师提问与同学发言
|
在学校里,你最喜欢干什么?
|
不举手抢答
|
未被点名发言而泄气的
|
兴致勃勃地自由交流的
|
同学在朗读时, 有明显看小差、 做小动作的
|
|
|
|
|
|
|
|
9
|
9
|
17
|
24
|
|
|
|
|
|
|
|
23.8%
|
23.8%
|
46.2%
|
61.5%
|
上午第三节
|
识字四《操场上》
|
101
|
40
|
周 养 娟
|
复述同学发言和听同学朗读
|
高山 高低 高处 他的朗读你有意见吗?
|
听过一次就能说出三个词语
|
听两次说出三个的
|
听三次说出三个的
|
能指出同学朗读中的错误
|
|
|
|
|
|
|
|
2
|
4
|
13
|
5
|
|
|
|
|
|
|
|
5%
|
10%
|
35%
|
12.5%
|
上午第二节
|
《从现在开始》
|
202
|
38
|
魏映哪
|
教师 提问
|
哪些动物参加了“万兽之王”的竞选呢?请读读课文2、3、4三个自然段。
|
老师的后半句话还未说完,迫不及待举手的
|
不但抢着举手还大声直叫嚷“我……”
|
|
|
|
|
|
|
|
|
|
16
|
7
|
|
|
|
|
|
|
|
|
|
42.7%
|
18.4%
|
|
|
上午第二节
|
《从现在开始》
|
202
|
38
|
魏映哪
|
复述同学发言的内容
|
这些动物竞选失败的原因
|
听过一次就能正确复述
|
听两次能正确复述
|
听三次能正确复述
|
|
|
|
|
|
|
|
|
4
|
7
|
13
|
|
|
|
|
|
|
|
|
10.5%
|
18.4%
|
34.2%
|
|
上午第四节
|
《学习园地四》
|
201
|
37
|
马海飞
|
听老师读题目听同学报答案
|
|
待老师讲毕才开始答题的
|
放下笔倾听同学发言的
|
|
|
|
|
|
|
|
|
|
1
|
11
|
|
|
|
|
|
|
|
|
|
2.7%
|
29.7%
|
|
|
根据上表,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的倾听现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倾听习惯没有养成,倾听能力相对落后。
1、强烈的自我意识严重冲击着倾听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表现欲较强, 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总喜欢“我来说,你来听”。所以,他们不喜欢倾听。当同学在发言时,许多同学都会显得没有耐心。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跟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甚至会目中无人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不妨来个镜头回放:袁老师上的《在家里》。新课伊始,她提了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学校里,你最喜欢干什么?问题一出,马上有35只小手臂高高扬起,其中有六个同学还边扬手臂,边“我,我,我!”的高叫。在这其中,有三个声音来自旁边最前排。他们企图利用高扬的手臂和“我,我,我!”的高叫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能获得发言的机会。结果没有被点名发言,随即有2/3的同学随着一声“唉”倒在课桌上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有1/4同学会无心听课。第二次举手发言时,他们也会“卷土重来”。“我!我!”之声会不绝于耳。他们不但高扬手臂,小屁股也会高高翘起。他们“想说”的欲望是多么强烈。结果此时仍未被点到发言,他们则开始泄气。你看,袁老师的课堂:有24个同学没在倾听。其中,有玩铅笔自己找乐的;有无聊地翻阅后页打发时间的;有无神的望着窗外发呆的;更多的则在就近交流。他们交流得美色飞舞,根本顾不上压低嗓音,把课堂纪律置之脑后。二年级学生也一样。你看,魏老师上课伊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哪些动物参加了万兽之王的竞选呢?老师问题还未全部说完,就有16位学生高扬手臂,其中7人直叫“我知道,我知道……”。通过课堂观察,四个班级无一例外,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低年级儿童的倾听习惯。
2、由于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作后盾,学生的倾听能力远远滞后。不少学生只想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难静下心来听别人说,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缺少“取人之长,扬己之短”的心向。所以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如果在常态下,对学生不做任何有关倾听的提示,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实在不理想。例如我在教学《操场上》时,有这么一个镜头:一个学生一连给“高”组了三个词语:高低、高山和高处。我有意识地问到:谁能讲出冯丰同学刚才组的三个词语?结果只有两人能正确“复述”。在这两个同学“复述”的基础上再请同学回答,结果也只有11人能正确“复述”。而能听出同学朗读中的错误,则更少。是难度太大吗?其实都是“不会倾听”所致。
我们不能否认,低年级儿童的倾听习惯受其年龄限制,受其生理、心理机能的制约。但“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长时间、多渠道的培养形成的,而倾听习惯则是提高倾听能力赖以生存的土壤。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以自己的语文课堂为实验基地,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了认真地研究与实践。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我总结出了四条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现写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借助儿歌落实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好动,坐不住”是低年级儿童的天性。如果学生的“出格”表现,全仗教师严厉的批评教育的话,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会影响学生听课情绪。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决定把倾听的习惯、要求及方法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如“学会倾听,需要安静。一要专心,二要耐心,三要细心,四要虚心,五要用心。心心相应,伴我成长。”把倾听要求融入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又如“眼睛认真看,耳朵注意听。一心不二用,做个好学生。”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再如:“谁的眼睛亮?谁的耳朵尖?谁的声音最响亮?”用儿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儿歌来褒贬学生的倾听行为。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教会学生倾听。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露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二)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倾听质量。
通过我对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分析,我发现老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倾听”。为此,我决定把“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倾听能力”作为首要策略进行研究与实践。
①“情境创设”型提问,在角色转换中激励倾听。在我们低段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要一条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我们深知生动有趣的情境,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如我执教《云房子》时,设计了一个这样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小鸟,小鸟,你在这宽敞的礼堂里干什么呀?有学生说:我在宽敞的礼堂里尽情地舞蹈。老师:哦,那是你专用的舞蹈房啊!这里肯定将诞生一个舞蹈家。学生乐了。有学生说:我在参加阿姨的婚礼。老师:多气派的婚礼。这礼堂够宽敞的。学生在情境中认真地听着,专心地思考着,完全融入其中。他们俨然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仿佛就在这个宽敞的大礼堂里。这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趣,更激发了学生的“智”。有的希望在倾听中受到启发,有的在快速地修改自己的答案。学生的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这精彩缘于“认真倾听”。
② “故弄玄虚”型提问,在情感投资中吸引倾听。此中提问,问题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倾听,集中学生听的注意力。用一句句“煽情”的语言激起学生“想听、愿听”的欲望。这种提问在“听读”中用得较多。例如“听写”,在听写之前,我总是先让学生听我读词语。一般先听3——5个词语。听过一次,就请小朋友用笔“复述”。在听读之前,我往往这样提醒:“小朋友,比耳力的时刻到了。”唰,学生都摆好了架势。“侧耳倾听”用在此刻最合适了。听完后提问:“聪明的,告诉我,你听到了哪几个词语?请写在本子上。”在听读中比较句子是我常用的听读环节。“谁的耳朵灵?你听出其中秘密了吗?”此话一出,就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会“侧耳倾听”。当然,我们用的最多的是:听老师读,听录音读,听同学读。在听读之前,我们往往这样提问:“我们不比智慧,比耳力。谁的小耳朵最灵,告诉老师的话儿最多?”每每此时,教室安静得出奇,再淘气的孩子也会听上一会儿。由于老师的“故弄玄虚”,学生的胃口被吊得老高。学生愿意倾听的欲望被激发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③ “抛砖引玉”型提问,在问题猜测中提高倾听能力。低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一句“你能猜出老师心中的问题吗?”或“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总会令他们集中心智,侧耳倾听。其实,我们都知道,老师的问题学生是猜不到的。我们也明白,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比我们更有价值。此类问题,贵就贵在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如有同学先回答,听了之后就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有道理,和自已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已的回答更完美。时刻与老师、同学同思、同想,才能有更高的倾听质量和效果。学生的倾听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提问水平也提高了。但此类提问要注意,当学生纷纷抛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要善于评价。同时,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让学生猜来猜去猜不着,而丧失兴趣。一旦没了兴趣,学生就会撇开倾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④ “化繁为简”型提问,在符号转化中指导倾听。有时,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尤其是老师的课堂提问。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提问模式。太多太多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有时,学生摸着了“门道”,自然可以边玩边应对。于是,在学生眼里“倾听”也便没有了意义。所以,学生的倾听习惯与能力每况日下。于是,我们的口号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必须立马精简提问。把教案中的许多“?”转化为“。”,减少随意性的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明确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次明确的倾听机会。
(三)追求艺术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当灵活多样的运用语文教学语言,把握语言
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追求课堂语言的艺术性。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眼睛与耳朵。①导入语——新颖而激趣。导入语应该像磁铁,深深地把学生吸引。因此,我们每堂课的导语设计都力求新颖,并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②组织语——民主而有序,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我们要经常利用学生上进心强的特点,使用赞美的语言,而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在宽容与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多一点倾听。③启发语——巧妙而艺术。启发语重在“点拨”。合理运用点拨语,帮助学生开启学习的门径。振奋精神,活跃思维,激活他们身上每一个“倾听”的细胞。④体态语——贴切而形象。尤其是低段的语文课堂,我们要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合理运用我们的表情、眼神、身姿等肢体语言缩定学生的视线,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四)设计专项训练,提高倾听能力。
习惯和方法决定着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加上相应的方法指导,就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倾听”的专项训练。①听写训练。我们不再老师报一个学生写一个,而是连续报两个或三个,乃至更多。要求学生在听过两到三次之后一次性写出来。在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则增加“报”词语,缩短“听”的次数。我们也进行听写句子的训练。一个句子,老师读过一两次之后,要求学生写出来。此项训练有将强的挑战性,数次之后,学生的倾听能力明显提高。②听读训练。倾听老师的范读,同学的朗读,录音机朗读。当然,每次倾听都有明确的倾听要求。比如:在老师的朗读中,哪个句子特别吸引你?听着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如:你听出他朗读的错误之处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用耳朵,还得用心,用脑。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③简要复述。倾听同学的回答,并能简要复述;倾听一段话,复述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当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倾听内容。④“传话”游戏。课堂中穿插“传话”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它轻松有趣,能拂去学习的疲劳,而且这短短的2分钟能让往往能让学生集中心智,侧耳倾听。“倾听”一词的意义就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发现本班学生已养成了很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也明显提高。现在,上述四条策略已被我校语文低段教研组广泛运用。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张用社会概念“倾听”来代替简单的“听课”一词。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 王尚文教授也曾说过,听是学习的精髓。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深入实践,在“倾听”这块领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