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题文言虚词选择题汇编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如姬为公子泣。 B、 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D、 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辅公祏之反也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 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通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②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B、 ①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C、 ①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 ①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上由是信延龄而不直贽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C.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D.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下犹透明而东也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而不见其下截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今以按君道经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D.停憩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曰俭其道也 广故数言欲亡 B、东西至日所出入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为由余请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以汝为逝矣 臣以养无主,辞不赴命 B.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此亡秦之续耳 C.蛇人又饲之,乃食 乃令张良留谢 D.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秦王还柱而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斜也以赃免/汝殁以六月二日 B.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D.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合流屈曲而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A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①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 B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①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C ②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①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D ②村中有少年好事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 念诸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C.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人困于孙氏 B.①隗虽小才,而逢大遇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虽大风浪不能使之鸣也 C.①天下谈士,依以扬声 D. ①因表不悉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上已知其人矣/吾其还也 B.御史杖人至死者/今者项庄拔剑舞 C.儒惭而去/吾尝终日而思矣 D.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 原庄公之所以得天下 B.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是以君子之难能 C.太宗施德于天下 /或脱身而逃,不能容于远近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大夫君以宝为可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 耳得之而为声 C.言为车骑将军所排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 且立石于其墓之 门,以旌其所为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 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丹终不迫于强秦 得复见将军于此 C.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于是相以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D.欲以成大事之谋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书朱熹《贡举私议》,揭于门 B.执之,使服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诏议弭灾之道 D.文原兼经筵官,以疾乞致仕归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皆白衣冠以送之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阻挠之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C.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D.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须虏大合,然后与战 秦伯说,与郑人盟 C.鼓噪而攻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庆之收之以归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竑为之长 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乃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C.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D.复往从之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阳以武安与之 / 乃敢拒吾命乎 B. 励精为治,公而无私 / 与之农具而遣之 C. 至则营居以老 / 咸以知兵名 D. 此外事,妇人何知 / 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山门砉然而辟 C、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畜不以水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先入咸阳者王之 D.生养蕃息,既富且昌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2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A.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B.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殃祸与治世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禹以治 何以战 C、是何也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因物而多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今疾且成 彼且奚适哉 B.而终为大患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 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 则宜以拇病为戒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乃用马粪涂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遂以重价购天目松五六棵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所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又二万许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参考答案 1.C(而,均为连词,表转折。A上为,介词,为了;下为,介词,对。B上且,副词,将要;下且,连词,尚且。D上以,介词,把;下以,连词,而) 2.B(A项均为介词,前者表引出动作、行为对象,后者表被动。B项均为代词,“那些”。C项前者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后者为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前者为“拿、用”,后者为“因为”) 3.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通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c 5.D(之,均作助词,的;A项,介词,表原因/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副词,就/副词,才。) 6.B7.D (A、因此;故意。B、代词,构成所字结构;名词,处所。 8.答案:D(D项,而: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以:动词,认为/介词,因。B项,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乃:副词,才/副词,就。)9.B 10.D(D项均作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①为结构助词,②为代词,代我;B项①为介词,“凭借……身份”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C项①为疑问代词,解为“哪里”,②为副词,解为“多么”) 11、B(A一一列举;列举罪状.B临幸。C案件 监狱。D免除;授予官职) 12.A【解析】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前一个“虽”是连词,表转折,虽然;后一个“虽”也是连词,表让步,即使。C项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D项前一个“因”介词,凭借;后一个也是介词,通过。 13.C 14.B(B 以,介词,因为 A前者为用来或靠它来后者为……的原因 C 前者为介词,对,后者,表被动D前者为代词,那些,后者表祈使语气 ) 15解析:A(A前一“以”:动词,认为。后一“以”:介词,把。B而:均为顺接连词,就。C为:均为表被动的介词,被。D其:均为人称代词,他们。) 16..B(与:①介词,对,向;②介词,跟,同。A. 以:介词,用。C. 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D. 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17..A.[A项:两个“固”都是副词,作“本来”讲。B项:前“于”,介词“被”;后“于”,介词,“在”。C项:前“因”,介词,“通过”;后“因”,介词,“趁(机)”。D项:前“以”,介词,“通过、凭借、依靠”;后“以”,介词,“和、跟”(也可译成动词“率领”。)] 18.A 19【答案解析】B〔A.之: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趁机,顺着 C.把,拿,介词/因为,介词 D.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 20.B(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介词“和”;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而且”;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又”) 21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C(A.动词,任命 /介词,凭借。B.副词,只是/副词,才。C.介词,和,跟。D.代词,代定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2D[均为疑问代词,什么;A于是/竟然B,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C表目的的连词,用来/介词,凭。] 23C(“之”都是音节助词,无实义。A“以”:“把”,介词/引出动作工具的介词,意思是“用、拿”。B项“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项“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为了”/动词,“是”) 24B 所: 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可理解为“……的事情”;A也:语气助词,表判断\\句中表停顿;C; 者:助词,表判断\\……的人;D且 :连词,表并列\\\\副词,暂且。 25.C 26.D(A“而”表转折,可是;B“以”,介词,凭借;C“何”,代词,为什么;D第一个“因”是“顺应、听任”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的意思。) 27D (表承接,就,那么;表转折,却。A将,将要; B表转折,却;C在,介词) 28.D(D两个“之”均为代词,这。A为:介词,替/动词,凝结成;B乃: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以:介词,用/连词,用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