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诗书之华 2011-05-13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关键字: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石,是大学生顺利且成功地度过大学生活的前提。许多国家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是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也不例外[1]。2004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这充分体现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全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2]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一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对于全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缘起及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这个词最早于 1954 年出现在 马斯洛(A. H. Maslow) 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当时该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但在此后的几十年,这个词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太多的注意,直到美国心理学会(简称APA)前主席塞里格曼先生在 1998 年的 APA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 APA 主席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从目前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态势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第一个阶段——通过发起一场运动而求得自己的独立已经完成。一般认为塞里格曼在 1998 年的 APA 大会上的发言是吹响积极心理学行动的号角,而2002 年辛德(C.R.Snyder)和洛佩兹(S.J.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3]的出版则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支柱,也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主要内容分别是:(1)积极情感体验。主要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的特征及其产生机制。(2)积极人格。积极人格研究的关键是制定积极人格的分类,只有对积极人格特质进行了正确的分类和界定,才有可能为测量、编制量表等提供基础。(3)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在怎样的运作方式下才有利于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并产生积极情感。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拓展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视野。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心理学只有以积极待人,创造积极的精神,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才能使它的服务对象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并最终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积极力量。从本意上说,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并不是要把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心理学排挤出心理学的阵营,积极心理学本身只是对病理性心理学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的最大意义在于使心理学的功能变得更完善,心理学本身也因此而变得更平衡[4]。病理性心理学是人类的一大宝贵财富,它在过去曾对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起过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病理性心理学今后仍将继续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类需要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病因,需要掌握解决或摆脱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但生活不是一种苦难和创伤的组合,心理学不能仅仅只是盯住人类的各种问题和不幸,医治问题和不幸不能成为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心理学还应该为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应该为正常人过上有爱的生活提供技术支持。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人类现在已经处于现代性的对生命崇拜的幸福谱系之中。正如美国哲学家蒂里希所说:“若没有推动每一件存在着的事物趋向另一件存在着的事物的爱,存在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在人对于爱的体验中,生命的本性才变得明显。” [5]
 
二、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模式
当前我国心理教育工作者总结和发展出的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模式大体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总结。一是从具体实施上看,有如下几种:(1)是在校长的领导下,依靠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2)是从学科纬度构建的心理教育模式,如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等。(3)是从内容纬度构建的心理教育模式,如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情感反应模式、社会技能训练模式等。(4)是从形式纬度构建的心理教育模式,如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小组心理教育模式、个体心理教育模式。(5)是从年龄纬度构建的心理教育模式,旨在从年龄特征出发进行心理教育。[7](6)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为辅的四方面相结合的模式。[8]二是从理念上看,有两种:(1)是发展与教育模式,[9]旨在将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 从发展的角度, 以预防为主, 以开发智能、提高创造性、完善个性、增进社会适应品质为重点,[10]这是一种全人教育模式,是当前比较重视发展的一种模式。(2)是医学模式,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看作是一种疾病,采取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办法,这一模式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统治地位。
 
(二) 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学校心理教育与咨询中一个值得肯定的转向是采取发展与教育模式,并在具体实施中将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开始将心理教育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等,这是一个可喜的形势。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心理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纠正的误区和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教育在很大范围内还存在医学化倾向。[7]医学化模式曾经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目前在认识上虽有转变,但其影响根深蒂固。表现为重诊治、轻预防;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11](2)把心理教育的对象局限在有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身上,把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7]这一偏差直接与心理教育的医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有关。(3)心理教育定位不准确。[12]表现为心理教育的德育化、医学化、课程化倾向;隶属关系不明确,机构定位不明确,编制不落实,从业人员的专业地位未得到确认等,譬如将心理教育等同于德育的做法。(4)队伍的专业性不强。如把搞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拉过去给学生做心理辅导,而这些咨询人员(或所谓的心理辅导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只经过短期培训,有的甚至没有一点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因此很容易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去解决,甚至无限上纲。[13]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如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起步晚、心理学人才尤其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现实的需要差距比较大、对心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以及上文提及的隶属关系不明确,机构定位不明确,编制不落实,从业人员的专业地位未得到确认等等。
 
三、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和帮助个别学生消除心理问题两大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兼顾二者,才能收到最大效果。从根本上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这一预防和发展性的目标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的目标更具有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本身就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只要个体的心理得到了发展,潜能得到了发挥,就能自然而然避免心理问题和困扰的产生,关注个体发展的潜力而不是问题更能达到避免问题产生的目的。因为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会适应社会和谋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在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遇到失败和挫折,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内心力量不足,往往会陷入心理困扰而不能解脱,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如果平时能注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再加上及时的心理辅导,学生就能很快脱离困境,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意志品质、个人积极的心态、积极的组织与群体等。具体来说,包括培养自信心、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认知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吸引力、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等积极心理品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参与、活动与体验,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为了让学生具有深刻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教育常采用自助式的教育方式。如让学生选择与自身心理发展相关的专题进行自助式心理探究,在研究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探究的内容可以是如何集中注意力、培养自信心、培养意志力、培养积极心态、受人欢迎的心理品质、如何调控情绪、如何处理异性情感、积极应对压力等。通过探究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如下几种自助式教育:自助式心理训练,通过角色扮演、集体演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法等增加学生心理体验;自助式心理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辅导的同时都充当辅导者;自助式心理暗示,通过自我对话、改变服装发型、变换环境、写日记等方式,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激励,同学之间可以通过接纳、欣赏、肯定、鼓励等方式彼此施加心理影响,给取得成绩的同学赞赏、表扬,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理解、尊重和鼓励等;自助式心理社团,心理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师生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个体,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也要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在课堂中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多使用平等的、积极的词汇,如尊重、分享、快乐、体验、感受,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中,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尊重学生,注意耐心倾听,抱有同理心,协助学生自我评价,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强调学生的优点与长处。
 
(五)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的关系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理活动是融入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其实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只要每一个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自身积极的潜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以一种宽泛的视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重新整合社会、家庭、校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要素,把心理教育作为一个系统,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家庭、社区为载体,构建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的最大功能。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这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方向与主流。从消极心理模式向积极心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视野,为开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
[2]陈中永,付海东.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与工作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5-28.
[3]Snyder C R, Lopez S J.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ⅸ-ⅹ.
[4]Seligman E P. Authentic Happines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002. 266~267.
[5]蒂里希. 蒂里希选集(上). 何光沪选编.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9. 308.
[6]刘锦秀.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4(6):42~45.
[7]马会梅.多样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5,(5):8~10.
[8]何少颖.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54(S1):190~192.
[9]钟亲庆杰,吴金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18):34~35.
[10]陈永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地位、理论模型与工作体系[J].高等教育,2000,(8):81~82.
[11]彭晓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7):21~25.
[12]姚本先.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0,(4):27~29.
[13]赵文进.浅议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关系[J].甘肃高师学报,1999,4(4):114~1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