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方式六项修炼

 tuzididie 2011-05-18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的决定下,受各种社会因素制约而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涵盖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休息娱乐、社会服务和日常消费方式等方方面面,反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艺术观和价值观水平。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观念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国际主义、民主主义和乐观主义等特征,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态度、道德观念、心理状态、饮食习惯、业余兴趣等与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同时直接反映和影响其心身健康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条件,又面临空前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一时期社会要求提高,相互交往增多,生存成本增长,物质追求更广,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理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以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经营和城镇化建设超常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健康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危害,由此带来的心身健康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以为,要保障心身健康,需要通过坚持以下六项修炼,全面培养适应新时期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用学习把生活空间填满。科学文化知识是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根本途径。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每增长1倍,在19世纪需要50年,当前只需要35年。知识折旧律称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就折旧80%。学习是一项最重要的投资,是决定个人成败、企业兴衰、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成功大法。学习能力是人最根本的能力,终身学习、持续创新是新世纪应对生存竞争和成功挑战最佳的生活方式。“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没有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储备就会失去立足社会的资本。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抓紧学习与热衷于围着酒杯、舞厅、牌桌转的肯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要努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和文化内涵,从充实的精神生活中去享受乐趣。不能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看书学习汲取新知识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出色的工作是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物质保障。工作都不好好做的人,很难有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劳动创造了世界,工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无所事事、无所用心、无所追求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最可乐的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到的快慰。适应与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需要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径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成才和成功往往取决于勤勉的态度和认真的程度,在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更需要人们奋力拼搏。天上不会掉馅饼,永远别指望享受免费的午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奉献体现人生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生活的质量。

用法纪和道德规范行为。树立并坚持与社会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意识、道德准则、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是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违反法纪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与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构建强调法令、条例、规章、纪律、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行为规范的和谐社会,将为我们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有利的社会基础和客观氛围。在做人处世中每一位公民都要用法纪约束自己,做守法公民,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与人相处的学问是做人的关键学问,礼仪修养能让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形象更优秀、事业更成功。要坦诚公正做事、平等礼貌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亲朋之情。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心理基础。心态是人的意志、信念、观念、心境、动机、志气、情感、气质、兴趣、精神等心理状态,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谈具有导向、支配和决定性作用。要冲破自我封闭的传统思维习惯,培养乐观、冷静、知足、平和、宽容、自强、自信、执着等积极的心态,克服悲观、忧愁、浮躁、贪婪、孤独、抑郁、自我封闭、多疑、逆反、傲慢等消极的心态。“病由心生”,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心理疾病比身体疾病更可怕。近年来中国平均每天自杀和自杀未遂者达1000余人,有专家认为21世纪是精神疾病时代,要正确面对来自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压力。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是最好的医药,乐观的态度是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法宝。生活是心灵的一种反映,心态导致人格、行为和命运的不同,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境由心造,精神不饱满干不好工作,心理脆弱、心灵空虚与成功无缘,心境不佳没有健康快乐可言。保持心境豁达、胸怀宽广才是健身长寿之道。要知足常乐、苦中寻乐,要看淡得失、笑对宠辱、振奋精神。

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关系到人的健康长寿。“病从口入”,既指饮食不洁会致病,也指饮食不当同样会引起各种疾病。唐代名医孙思邈早就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医圣张仲景也指出:“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要按规律的时间摄取合理营养的膳食,平衡摄取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六大营养素,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的摄入,控制糖、盐、脂肪、热量的摄入。对宜食喜食之物和忌食厌食之物要做到宜而有节、忌而有当。要了解食物的保健功效,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对人体和病情产生不利或有害,切不可忽视饮食给健康长寿所造成直接而长远的影响。

培养积极有益的业余爱好。积极向上的业余兴趣和爱好特长是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健康文明的业余生活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调剂生活、解除疲劳、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注意劳逸结合,并寻求自身职业和爱好的平衡与相互促进。在生活中培养一两项业余爱好,坚持参加一些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对他人、对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锻炼愉悦了身心,还开阔了知识视野。业余生活更充实、更丰富多采,心里自然充满快乐。要远离黄赌毒,避免因嗜好烟酒和过度消遣等生活习惯上的陋习而影响身心健康。“生命在于运动”,健身运动增加氧气吸入净化血液、消耗体内脂肪、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和消化功能,增进健康。要使躯体活动成为每天不可缺少的常规和习惯。业余生活中要积极坚持适合自身爱好和健康需要的文体活动,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得到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体魄。

每个人都有一次生命,生命是那么的坚强,能够活着真是十分幸运;遗憾的是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生命又是那么的脆弱,活得健康、快乐并非简单容易。在生命和健康面前,什么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利益纷争、官海沉浮,一切都显得那么无足轻重。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都来关注健康、珍重生命,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