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老枪No007 2011-05-18

【诗分古近体】:

    古体诗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包括杂言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言律绝、七言律绝、

             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 自唐代起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一种格律严格的诗歌在初唐得以定型,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 唐人将之称为“近体诗”或“ 今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主要指五律、七律和由五言、七言组成的长律。 符合格律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也包括在近体诗之中。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它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唐以后凡不合近体诗格律的诗歌,都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讲究格律,它在格律的作用下使古典诗歌整齐化、对称化、声律化,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美感作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对称之美、音韵之美、 修辞之美与变化之美,它是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古典诗歌中的综合体现。

 

【近体诗格律】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曾把律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我们把它稍加解释,排列如下:

 1、字数、句数有限定。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为五言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为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2、律诗押平声韵。每首只能用一个韵,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在中间两联。

 

一、律诗的韵

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

中国诗歌的用韵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以前为第一期:完全依照口语来押韵。

自《诗经》以来,古体诗皆自然押韵,一般按方言押,在用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

2、唐以后至五四为第二期: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

3、五四以后为第三期,除旧体诗外,又以口语为标准。

 

【关于韵书】

《唐韵》与《广韵》:近体诗的押韵是随着六朝声律学的兴起、律诗的逐渐定型而日趋严格的。唐初诗人用韵与六朝一样,没有韵书的标准限制,但随着进士科试诗赋的统一要求,唐开元天宝以后要求士人依官方颁布的韵书押韵。唐人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基础上改成《唐韵》,共206个韵部,成为官方规定的押韵的标准。宋代又增广《切韵》编成《广韵》,以《广韵》为官方韵书。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韵书来押韵的。

  《平水韵》:但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平水是旧平阳府城的别称,亦即今山西临汾,以韵书刊行于此而得名),《平水韵》原为金代官方的韵书,把唐韵中某些可通用的韵部合并为106个韵部,供科举考试用,明清以后沿用此韵书。

 

【律诗押韵的要求】

1、一般只押平声韵。

在《平水韵》的106个韵部中,计有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近体诗只押平声韵,30个平声韵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是: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2、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隔句押韵是指在偶句的最末一个字押韵,如律诗在二、四、六、八句的末尾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3、一首律诗在押韵时只能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不能混用其他韵部的字。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首句借韵:在首句借用邻韵的字来作为韵脚,后代谓之“孤雁出群”,中晚唐时日渐增多,到宋代就成为常见的了。但除首句可以借韵外,其余偶句一律不得用邻韵的字。

 

二、律诗的平仄

【四声与平仄】

   平仄是构成律诗格律最重要的因素。平是平声的意思,仄就是不平的意思。要了解平仄,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四声。

   南朝齐代永明年间, 声律学有了很大发展, 时人把汉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并在五言诗的创作中加以运用, “永明体”被视为格律诗的开端。初唐时,诗学家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也就是说,不平为仄。

四声:平  上  去  入

 

 


仄(也叫侧,即不平)

   古代的四声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反映了当时汉语高低升降的状态。康熙字典“读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古代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比较

王力先生曾把古代的四声与普通话四声之间的变化作了一个说明: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两广、江西及山西、内蒙古等地还保存着入声。但北方大部分的口语中入声已经消失,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或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的入声字则变成了阳平。要注意的是:入声字在古代属于仄声,而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从而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

 

【近体诗讲求平仄的作用】

古人区分平仄的目的是为了在诗句中平仄递用,使诗歌在诵读中具有音乐的美感。近体诗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平声是个长音,适合曼声吟唱,上、去、入三声都有升降的变化,律诗中的平仄递用,就是在声调上长短、升降的交替,从而使诗歌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律诗平仄的格律要求】

[1]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平仄交替,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

[2]一联之中平仄对立:律诗八句组成四个对联,每一联之中的平仄对立,平对仄,仄对平。

[3]联与联之间要“粘”。即:后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同,平粘平,仄粘仄。

上述规律前人用“交替”、“粘对” 加以概括。

 

一句之间的平仄交替

    由于汉语每个字是一个音节,在诗歌中基本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平仄交替,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诗来说,一句五言诗可以有两个双音节和一个单音节组成,它的基本句型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节奏单位:二 /二 /一,    二 /二 /一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节奏单位:二 /一 /二,    二 /一 /二

   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一联之中的平仄对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面这四种基本句型,分别构成了两个在音节上平仄对立的句式,每一对称为一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就构成了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联与联之间的粘接

由以上四个基本句型怎样组成了一首完整的律诗呢?这就要按照“粘对”的原则来构成。

所谓“对”,就是指一联中的平仄是对立的,如上面两联中,每联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所谓“粘”,是指联与联之间的组合方式,即:后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同,平粘平,仄粘仄。

  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出句要跟上一联的对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按照律诗押韵的原则,奇句又以仄声收尾: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粘的两联组成的一首绝句,在句型上就没有重复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以,联与联之间相粘,是为了使近体诗的句型富于变化,不单调。

近体诗第一联的情况有点特别,因为首句可以押韵,如果首句押韵,对句也要押韵,才能符合偶句押韵的原则,这样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是四个基本句式中的两个平声结尾的句式相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即: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五律格式】

五言律诗八句四联,分别称为首、颔、颈、尾联,各联之间都要“粘”上。这样,按照“粘对”的规则,我们可以推导出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五律格式】

⑴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押韵):    

春望

杜甫    

首联:     仄仄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韵)          城春草木深。            

颔联:   平平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            

         仄仄仄平平(韵)          恨别鸟惊心          

颈联:   仄仄平平仄                烽火连三月,            

         平平仄仄平(韵)          家书抵万金。            

尾联:   平平平仄仄                白头搔更短,            

         仄仄仄平平(韵)          浑欲不胜簪。

    (注意:这种五律格式的前二联与后二联平仄相同。划圈处表示这个字在内容需要时可平可仄,下同。)

 

⑵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押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首联:     仄仄仄平平(韵)         城阙辅三秦,

           平平仄仄平(韵)         风烟望五津。

颔联:     平平平仄仄               与君离别意,

           仄仄仄平平(韵)         同是宦游人。

颈联:     仄仄平平仄               海内存知己,

           平平仄仄平(韵)         天涯若比邻。

尾联:     平平平仄仄               无为在歧路,

           仄仄仄平平(韵)         儿女共沾巾。 

(注意:这种格式与上面的一种除第一句外,以下各句平仄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仄起的两种格式只有第一句不同,其余各句平仄相同。)

 

⑶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押韵):  

山居秋暝      

王维

首联:     平平平仄仄               空山新雨后, 

仄仄仄平平(韵)        天气晚来秋。 

颔联:     仄仄平平仄               明月松间照, 

           平平仄仄平(韵)         清泉石上流。 

颈联:     平平平仄仄              竹喧归浣女,  

           仄仄仄平平(韵)         莲动下渔舟。     

尾联:     仄仄平平仄               随意春芳歇, 

           平平仄仄平(韵)         王孙自可留。 

(注意:这种格式前二联与后二联平仄也完全相同。)

 

⑷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押韵):      

晚晴    

李商隐

首联:     平平仄仄平(韵)         深居俯夹城

           仄仄仄平平(韵)         春去夏犹清。

颔联:     仄仄平平仄               天意怜幽草

           平平仄仄平(韵)         人间重晚晴

颈联:     平平平仄仄              并添高阁迥,

           仄仄仄平平(韵)         微注小窗明。

尾联:     仄仄平平仄               越鸟巢乾后,

           平平仄仄平(韵)         归飞体更轻。

(注意:平起的两种格式除第一句外,其余各句平仄也完全相同。)

 以上五律各式,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加上去,而成为五言排律。

五言律诗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就是五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不过,唐代的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种,律绝讲究平仄;古绝不讲平仄,还可以押仄声韵,如孟浩然的《春晓》。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以首句押韵为偏格。

 

【七律格式】

五言律诗定型后,唐初诗人又把五律的粘对方法运用到了七言诗中,七言律诗就是在五言律诗的句子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依照律句要平仄交替的原则,在五字句的前头逢仄加平,逢平加仄,因此,七言律诗其实是五言律诗的扩展。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以首句不押韵为偏格。我们也列出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并附以例诗如下:

 

⑴ 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押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巴山楚水凄凉地,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二十三年弃置身。

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怀旧空吟闻笛赋,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到乡翻似烂柯人。

颈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沉舟侧畔千帆过,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病树前头万木春。

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今日听君歌一曲,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意:这种七律格式的前二联与后二联平仄相同。)

 

⑵ 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押韵):   

                     新城道中二首(-)

                                                 苏轼

首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东风知我欲山行,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吹断檐间积雨声。

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岭上晴云披絮帽,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树头初日挂铜钲。

颈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野桃含笑竹篱短,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溪柳自摇沙水清。

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西崦人家应最乐,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意:这种格式与上面的一种除第一句外,以下各句平仄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平起的两种格式只有第一句不同,其余各句平仄相同。)

 

   ⑶ 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押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剑外忽传收蓟北,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却看妻子愁何在,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漫卷诗书喜欲狂。 

   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白日放歌须纵酒,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青春作伴好还乡。

  尾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从巴峡穿巫峡,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意:这种格式前二联与后二联平仄也完全相同。)

 

⑷ 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押韵):      

                         无题 

                                                 李商隐

首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相见时难别亦难,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东风无力百花残。

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春蚕到死丝方尽,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蜡炬成灰泪始干

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晓镜但愁云鬓改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夜吟应觉月光寒

尾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蓬山此去无多路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意:仄起的两种格式除第一句外,其余各句平仄也完全相同。)

 以上七律各式,也可根据粘对规律,加成七言排律。

七言律诗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就是七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