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春秋时期之第一次“弭兵会盟”

 小袤 2011-05-20

20春秋时期之第一次“弭兵会盟”

 

晋厉公死后,晋悼公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吴,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中原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晋悼公死后,君权再度下移,晋国六卿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大夫华元向戌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春秋时期,鲁成公十二年 (公元前579),介于晋、楚两大国之间的宋国大夫华元,既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有交情,亦与楚国令尹子重交好。华元得知晋楚互派使臣之事,便于是年冬天,华元奔走于晋、楚之间,以调解晋楚的关系,促成晋楚之和。在华元的策划下,晋卿士燮与楚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之外会盟。盟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晋、楚第一次弭兵之盟非常不稳定。晋楚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所积的仇隙并非一朝一夕或一纸盟约所能化解,晋楚双方在形势对自己不利时,都希望通过暂时的休战而得以调整;而当形势好转时,就会撕毁盟约,发起新的进攻。这次和盟不久就爆发了鄢陵之战,楚国失败。鄢陵战后,战败国楚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然而胜利的一方晋国也陷入危机之中。晋厉公欲乘胜消灭晋国之大族,而立其左右近臣,杀掉却氏之族。但晋厉公杀掉却氏后,反被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一片内乱。秦国又乘晋之内乱,频频出击晋国。晋国内部有大族与君的斗争,外部强敌压境,陷入内忧外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