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10春秋时期之晋襄公。晋襄公接霸: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继位,成为新一任晋国的国君及诸侯的霸主。
8春秋时期之宋楚之争。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
6春秋时期之晋献公假虞灭虢。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领地,打算进攻虢国,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o)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公元655年,晋国又提出了借道虞国攻打虢国的要求,宫之奇显然意识到了这次借道的危险,就对虞公说:"上次借道已经勾起晋...
春秋末年之韩赵魏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
春秋时期之吴越雄霸东南。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国...
春秋时期之第二次”弭兵会盟”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春秋时期的强国,都想再一次弭兵会盟。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公元前545年,齐国、陈国、蔡国、燕国、杞国等君主,胡国子、沈国子、白狄国投靠晋国;所以说,"...
春秋时期之第一次“弭兵会盟”春秋时期之第一次"弭兵会盟"于是由宋国大夫华元与向戌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春秋时期,鲁成公十二年 (公元前579年),介于晋、楚两大国之间的宋国大夫华元,既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有交情,亦与楚国令尹子重交好。...
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所谓方国是指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或&...
因为晋惠公的无能,使作为大国的晋国默默无闻,而新君的继位,则立刻激发了晋国人的斗志,全国上下空前团结。周襄王19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许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国军队渡过黄河,活捉了曹共公。这次战争,由于晋文公在外交上争取了秦、齐两国参战,在军事上采取了先退一步,后发制人的方针,化劣势为优...
春秋时期之管仲相齐改革。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