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系立意法

 若愚老人 2011-05-23
一,基本原理

    哲学认为,世界充满矛盾,矛盾无处不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

    二,审题要领

    关系立意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三,审题步骤

    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或者是找到对立的关键词,即先把这些剥离出来,有点像鉴赏诗歌时,先找意象的工作。

    例如,     观书有感(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时中流自在行。  (要求略)

    人物、事物:水    船     人(推移力)

    2、探讨事物之间或矛盾的双方存在什么联系,发生了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材料”中往往有提示,抓住关键词语很重要。

    例如,船与水是条件关系

          人与船是对立关系

          水、船、人是矛盾关系

    3、确定了关系,此时要揭示它们之间意义,即作出恰当的判断,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论点就产生了。(做判断时要紧紧扣住材料,不可臆断)  

    例如,从船与水的关系立意:事物的发展运动需要一定的条件。船要借水行舟,水是船行的必要条件。

          从人力与船行的关系立意:人应遵守规律。船在水中行,这是规律;无水,则人力再大也“枉费”。  

          从船、水、人之间的关系立意:懂得规律,创造条件。人不能干让船在干岸行的蠢事,干了,就是不懂规律;给船输送一江春水吧,即创造“船行”的条件。

    4、这样,有了多种意义(论点),哪种意义是主要的呢?多种关系中,总有一种关系反映“材料”的本质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主要关系,据此下的判断,就是最佳立意。最佳立意反映材料的主旨、深刻而新颖、有现实意义。

    例如,上题有三种关系,有了三个论点,最能反映“材料”的主旨的应是第三个,它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综合角度,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或说是材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四,高考题中的“关系”

    1、“他们”(上海题)    他们与我们的关系  

    2、“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题)  我与你的关系

    3、“与你为邻”(广东题)  我与你的关系

    4、“小动物学游泳”(全国卷)  弥补弱项与发展特长的关系

    5、“緑叶对根的情意”(浙江题)  緑叶与根的关系

    6、“托尼的故事”(辽宁题)   舍与得的关系

    7、“弯道超越”(安徽题)   机遇与挑战的关系

    8、“浅阅读”(全国卷)  阅读与效益的关系

    9、《格林童话》诞生的故事(福建题)   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10、“人才成长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课标卷)  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