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冬藏?(转)

 凤凰传奇1978 2011-05-25

如何冬藏 (转)

(2010-09-27 13:30:52)
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冬藏非常重要,冬藏得法与否影响第二年的身体状况。每年的冬藏处理好,对养生防病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冬三月,为闭藏之季,古云:“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极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讲的意思也是: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草木凋谢,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植物凋谢,动物冬眠,地面的一切生机都看不到了,水面也结冰了,人要早点睡觉,晚点起来,比如等到太阳升起来了才起来,人的意志也要像冬眠那样,好像伏匿起来,注意保温,不要外露皮肤,把阳气泻出去。这是顺应冬天,养藏之道,逆此道就会伤肾。
       肾水伤则肝木失其所主,肝主筋,肝木不长,筋失其养,春天手足则容易痿弱,阳气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中医的传统理论也是认为冬季宜藏而不宜泄,告戒人们要顺应冬天,不要把皮肤外露,要注意保温。
       我们学养生的人都知道,五脏中肾主水,对应的季节是冬季,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元阳,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具有蛰伏闭藏的特性;肝属木,主升发,肝主升发是指肝具升发生长,生机不息之性,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对应季节是春天……。
       而易学的五行学说认为:水生木,木为水之子。因此,冬天阳气应该是宜藏而不宜泄的,若人们在冬天泄露阳气则会伤害肾气,阳气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许多人提出冬季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进补呢?古人中的贫穷之人是应利用冬藏进补,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好,冬季进补对象是指体质虚弱的人,或是大病初愈,或是手术后,抑或是过度劳累之后。正常健康人不必专门进食补药。
      滥用补药补品,反而影响健康人体的内在平衡机制,造成阴阳失调。
      吾师说:“人之体质有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淤血、气郁等禀性。对湿热、痰湿、淤血、气郁的人需要清泻而不能进补会。对气虚乏力,疲倦气短的可用人参、白术、甘草、黄芪、进补,对阳虚畏寒怕冷、精神委靡、大便烂、小便多的可用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熟附子、肉桂等进补。但阴阳是互补的,温阳要加补阴药,养阴要加补阳。而冬藏的核心是藏精,古人有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说法,也就是说冬天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因此,冬季尽量早睡晚起,早睡养阳气,晚起养阴气。养生是技术,养生有着深邃而又非常生活化人性化的内涵。要想领略这种内涵,真正深深体会养生之道,从中受益,还要从中国的传统经典中来。
       体悟天人自然,是养生的不二法门。心中常有恬淡虚无,精神安和,少欲保真,元气自然耗散得少,这是基础。
       法天地自然,顺应自然,以无为而益众生,以恬淡而保元气。年青人、中年人在冬季易饱暖思淫欲,如果放纵自身欲望,在追逐金钱权势,虚荣浮华的同时又纵色欲,则男女的冬藏反而更有害于身体健康!!!
       大多数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人生的现世之因果报应,恶因犬部分是自己种下的,在多年后,正不压邪时会产生疾病的恶果。
       吾师常让我等于夜间仰头看天,于高山俯视大地,让我们不要说话,静静地自然地让思想畅游天地之间。他的目的是要我们以自然为法,恬淡为法,使志若伏若匿。
       在寒冬季节,很多女性网友可能特别怕冷。怕冷女性从中医讲是血不旺或气不足,从现代生物学理论是说体内铁质,这与中医的铁能补血是相对应的。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同时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中医认为,怕冷也是阳气不足的表现,有限度地吃些牛肉、羊肉、狗肉、虾米、核桃等具有温热御寒的食物,以利体内阳气的补充。
       锻炼应根据冬藏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量力而行,贵在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