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夫人》教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 2011-05-25

《湘夫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体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湘夫人》,来体会屈原的文学风格。

  一、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二、诵读指导
  1、此诗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
  2、诗中""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3、本诗的基调是幽怨、哀婉。

  三、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红字的字音。
  渚__________  眇__________  罾__________  潺__________
  袂__________  汀__________  遗__________  搴__________
  (答案提示:zhǔ、miǎozēngchánmèitīngwèiqiān

  2、理解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1)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
  (2)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
  (3)罾何为兮木上__________
  (4)蛟何为兮水裔__________
  (5)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
  (6)葺之兮荷盖__________
  (7)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
  (答案提示:(1)水边的浅滩(2)张设罗帐(3)鱼网(4)边(5)边(6)编草盖房子(7)轻易)

  3、能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答案参考后面的译文)

  四、内容梳理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最后一段,写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五、问题探究
  1、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分析一下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写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和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焦虑之情。这一切也正是屈原自身的写照。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屡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2、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开头所表现出来的凄凉、冷落的景色,衬托了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面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以及期待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描写越细致,愈见湘君对湘夫人之情深。

  六、能力训练
  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B、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潺。
  C、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D、闻佳人兮召予,将滕驾兮偕逝。

  2、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两句属于白描,表现出了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
  B、《九歌》中的内容大多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内容以叙事为主。
  C"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个问句表现了自然现象的错位和颠倒,比喻诗人评价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D、主要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加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参考答案
  1D 2B

  译文: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
  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
  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
  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
  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
  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
  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
  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
  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
  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
  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
  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
  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
  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