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916),名契此,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见物即讨,得即入口,留少许投袋中。随处寝卧,形若疯癫,世称布袋和尚。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弥勒,相传即其造像。著有诗偈二十四首。
01、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也不刻。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颜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百千亿。
02、我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智慧皆安排,千古无一匠。
四门因果生,十方尽供养。
03、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04、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05、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06、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皆不识。
07、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08、千古蓬头跣足,一年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我家。
09、吾学空门不学仙,恐君此语是虚传。海山不是我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10、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契此为人所重不仅因为其形象的奇特,更因为其思想的超脱。他留下的诗偈不多,却都富有特色。他有一偈:“
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一偈语反映了当时游方僧人的生活,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对待知己与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他还作有一歌,强调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是“十方世界最灵物”,出家人只须腾腾自在、闲闲无为,不用分别凡圣,不用执着经论,与禅宗的风格一致。
契此的大肚和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他有一偈:
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要“宽却肚皮”、“豁开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以契此为原型,后人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梁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坐化。
布袋和尚另外一首诗偈中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白干了,
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一次,布袋和尚路过集市,见市人挤挤。叹曰:
奔南走北欲何为,日岁光阴顷刻衰。
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
布袋和尚在集市上作了上首诗偈之后,又作偈云: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
修心偈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一次,乡人问师:“何常持布袋?”答曰:“包纳乾坤。”曰:“意趣若何?”师答以偈:
圆觉灵明超太虚。目前万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尽。惟有真如也太迂。
布袋和尚一次受关主斋供。问曰:“今日出关,何时入关?”和尚答云:“若有出入,即非禅关:若无出入,谁号禅关。有无一致,出入齐观,无为直指,菩提涅盘。”偈曰:
关非内外绝中央,禅思宏深体大方。
究理穷玄消息尽,更有何法许参详。
问师:“如何化导?”答以偈曰:
肩挑明月横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
遇圣遇凡俱坐断,寂光胜地可安居。
师于寺前伫立,众僧问师:“久立何为?”师曰:“我在此时个同参释迦未生的人。”众笑曰:“释尊说法利生灭度久矣。”师曰:“汝等徒知佛之灭度,焉知佛之未生。苟知未生,定知无死。只知无死二字,衲子家珍。当谛信不疑,皎然非物。尔我皆如也,否则虚生浪死。”偈曰:
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
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
布袋和尚将入灭前,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盘石,而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这首偈语告诉人们,布袋和尚本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在尘世间为了救拔不同地区的众生,而化身随处都能示现。可惜的是,当时的很多人不能明白弥勒菩萨的真实用意,更不了解这个疯僧就是弥勒化身,他们错过了接受弥勒教化的时机,只有沉沦苦海。这表现了布袋和尚对自己度化众生过程中的一点遗憾。
布袋和尚的诗偈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布袋和尚悲悯众生,忍辱宽容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阐述了他对修道的具体观点。我们现代的学佛者若能细心体会其诗偈,不仅能够掌握正确的修证方法,而且还能得到为人处世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