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困山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bdcxrh 2011-05-26

南江县司法局局长 郭辅邦

  产业强则经济兴,经济兴则社会安。发展产业是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是贫困山村脱贫致富的依托载体。笔者利用回乡开展群众工作之机,以南江县关门乡石庙村为例,对贫困山村农村产业发展作了初步调研。

  一、   石庙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石庙村位于大巴山南麓南江县关门乡,全村共有7个社,486户,1769人,幅员面积1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耕地面积4.8公顷,林地面积6.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全村基础差,底子薄,是典型的集边、贫、少于一体的山区贫困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庙村已走过了30多年发展历程,经过全村干部群众艰辛探索和实践,全村逐步从粮食产业主导型向特色经济型方向发展,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红梅、银花、茶叶、核桃、沙参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菜牛、黄羊、土鸡、野鸡为主的养殖业。如今,石庙村组建了红梅专业合作社1个,兴办生猪规模养殖场4个, 建核桃产业园200亩, 红梅产业园1000余亩20万株,银花园300亩,大叶茶园500亩,沙参园50亩,核桃苗圃50亩。全村年出栏肥猪5000头, 黄羊2000只,土鸡1.5万只,野鸡2000只, 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

  在大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石庙村支部、村委筹措资金150余万元,投劳2.5万个,新修村道路公路24公里。新建村级活动室99m2,建远程教育点1处,村级图书室1处,新修村小学2所,260 m2,硬化操场150 m2,建人畜饮水池12口,解决了3个社,300余户,1180多人饮水困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二、贫困山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主导产品弱,市场竞争无法形成。大宗农产品有规模无优势,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却有优势无规模。在石庙村,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大,产量高,但没有区域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红梅、银花、茶叶及畜牧产品,虽然有较强区域优势和有市场竞争力,但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产量太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可用资金少,产业发展先天畸形。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作支撑。像石庙村一样的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主要靠自身资金的原始积累,只能停留在一家一户各自为阵的“经年化”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上,即使有理想的发展项目,其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也因资金投入不足而受到制约。

  3、基础设施差,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数边远贫困山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病虫防治、检验检疫、自然灾害预防等基础设备尚不齐全,投资环境相对较差,中间商难以介入,农产品生产、仓储、加工、运输、销售都会受到较大影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在基础环节大打折扣,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一是农业科技推

  广应用程度低。农业实用技术应用很少。在石庙村,针对红梅、黄羊、银花等特色农牧产品良种培育、病虫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匮乏,难以形成高品质的特色产品;二是机械化程度低。贫困山区,体力劳动仍是群众主要的生产方式,农产品产量和产值难以提高;三是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很多产业停留在卖原材料上,无精深加工,产品的内在潜质得不到应有发挥,形不成品牌和价格优势,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5、产业链条短,生产经营难成规模。以石庙村为例,红

  梅、银花、木耳、黄羊等农牧产品在品质上都独具特色,但其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产品多以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形式投入市场,“特色产品”形不成“特色商品”,规模扩不大,效益提不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三、贫困山区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发展。把发

  展产业作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之本,实现由自我消费型为主导向商品经济型为主导方向扭转,因地制宜制定石庙村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要把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把经济发展目标定位在生产优质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推动规模经营、实现长足发展上,形成独具优势的产业群,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2、加强科技投入,培育主导产品,实现强势发展。按照“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方针,努力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推进贫困山区产业发展。一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在品种研发及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二是要引进科技人才,特别是引进对于地方特色产品生产有专长的专业性人才,加强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实行科学管理,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生产管理机制,努力发挥产品的内在潜能和优势,真正把独具特色的产品推向市场。

  3、加强结构调整,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改变过去传统的“经年化”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模式,根据地域状况划分特色产业片,每个特色产业片确定1-2个主打项目重点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带,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加强同相邻地区和同类产业间相互联系,建立产品深加工企业,努力实现产销一体化,逐步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

  4、加强基础建设,疏通融资渠道,实现长足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贫困山区产业发展基础,咬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努力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以优越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企业入驻,以企业促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和公司良性互动发展,避免产业发展大起大落,真正将“公司+基地+农户”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优势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为农户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努力实现产业长足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