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西汉时期之王莽改制

 小袤 2011-05-29

17西汉时期之王莽改制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魏郡元城(河北大名县东)人,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王莽系汉景帝王皇后之侄,王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生母。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王莽改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政治方面,为了表示改朝换代,革汉立新,废刘兴王,王莽根据儒家经典,将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第二,在经济方面,实行了王田、私属制、五均、赊贷、六筦(管)和币制改革。第三,在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上,王莽一改西汉自昭宣以来建立的平等友好关系,妄自尊大,使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恶化,直至爆发连年战争。这样,大大加重了内陆人民的负担,使得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王莽改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促使农民起义和西汉宗室旧臣反对新朝的斗争不断发生。终于导致了全国此伏彼起的暴动和起义浪潮。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更始元年(公元23),王莽政权终于在起义农民的打击下彻底崩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