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照本宣科》读后感

 紫雨剑 2011-05-30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照本宣科》读后感
By  嘟嘟 发表于 2010-11-22 14:15:00 

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读到了罗召庆写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照本宣科》。笔者认为:照本宣科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里依然广泛存在,由于它披上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外衣,使得其隐蔽性、危害性更大,且更难察觉。笔者在文中举了一些实例,第二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语老师上公开课,这名老师上课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做得真是丰富多彩,体现出课件内容的预设性,可这位老师却牢牢地被多媒体课件束缚住了,完全是为了将课件的内容展示出来而已。她在上课的时候,忘记了要紧扣教材来分析精妙的词句,忽略了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许多新鲜的亮点、难点、疑点,她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已经做好的课件一页一页地加以展示,而且非常反感学生提问与课件无关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就是新时代的照本宣科嘛!只是这样的“本”和“科”被披上了科技的新衣,在显得更加时尚的同时,更具伪装性。

读完后我也在反思,自己在从事语文教学时,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和应用也存在一些误区。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以视听欣赏取代文字品读,以语文多媒体教学“唯尊”。

语文多媒体课件往往集声音、色彩、动画于一体,连接古今,包罗万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激发了他们对多媒体课的极大热情。于是很多教师煞费苦心,力求在课件中包容大量的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充分运用。一架飞机空难后触目惊心的残骸;一幅迷人的插图或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一段舒缓悠扬的动听音乐;答对问题之后一阵热烈的掌声……多媒体教学将难以观察到的现象、跨越时空的景物、抽象的概念等形象地演绎出来,给学生以鲜明的感性认识,这本来是好事。但在使用时也有这样一种现象:不顾教学实际、不考虑优化教学而依赖媒体调动学生,营建所谓的课堂气氛,语文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书声琅琅也被看作“不合时宜”的教学环节而舍弃,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太实际了,想象的空间太少了,缺少从容欣赏那种寄托于文字的清幽淡远意境的心态。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内容极其丰富,尤其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丰富的内涵并非一个画面、一幅场景所能表达及包容的。简单的“声音”、机械的“图解诠释”只会破坏语文教学美妙的韵味,不恰当的多媒体运用可能导致非预期的效果。再说,语文课永远姓“语”,而不能将语文课上成“影视欣赏课”、“电教课”“历史课”……语文多媒体课件从本质上说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课程资源,不能偏离了语文学科的“语言本位”,“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品味、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样道理,也不应该以视听欣赏代替语言文字的品味。我们教学科普文时,可以放手叫学生去解读文本,发现问题,小组议议。教师再相机点拨,提纲挈领地帮助他们梳理问题、提高习得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