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

 花漾物语 2011-05-30
 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一章(节选)

 

 

一、试题概况分析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语言知识试题测试内容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等。对前两个考点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A)要求,即要求识别和记忆。对其余三个考点的能力层级要求是D,即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表达应用能力。
(一)整体概况
2010年的18套高考试卷中,除上海卷和福建卷以外,共有16套试卷考查了语言知识,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近义词辨析和成语使用)、病句和标点符号等内容。
语言知识试题部分设题最多的是词语题(近义词辨析和成语使用),共有16道试题;其次是字音题和病句题,各有14道试题;字形有9道试题,设置题量最少的是标点符号题,只有3道。
(二)数据分析
二、测试内容分析
(一)字音测试内容分析 
《考试大纲》对字音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是A,即识别和记忆。而且,由于我国方言区的语音差异很大,所以,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显然这一要求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也就是要准确地判断汉字字音的正确与否。2010年有14套试卷设置了字音题(包括北京卷和重庆卷的音形综合考查),占试卷总数的77.8%。测试的内容以3500个常用字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难读字以及习惯性误读字的字音的辨析能力。
1.考查对形声字读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大部分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是有联系的。或字音与声旁完全相同,或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或字音只与声旁声母(韵母)相同,或字音与声旁发音完全不同。形声字的读音较复杂,辨析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当形声字的声母、韵母、声调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时,学生就极易误读。2010年字音题中有关形声字读音的考查,大致针对了学生容易误读的三种情况:一是声旁的声母发生变化,比如“掺和(chān)”“苍穹(qióng)”“本埠(bù)”(全国卷Ⅱ)。二是声旁的韵母发生变化,比如“砧板(zhēn)”(天津卷)、“愤懑(mèn)”(江西卷)。三是声旁中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河蚌(bàng)”“莘莘学子(shēn)”(全国卷Ⅰ)。
2.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多音字是由它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决定他的读音,即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这样的词大量存在,是高考语音题的命题重点。2010年字音题涉及的多音字多为常见字,如“称、发、隽、轧、宿、行、畜、露、解、和、臭”等。对多音字读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主要考查的是能够根据其词义、词性、语体色彩等要素对其进行辨析的能力。
如广东卷语音题考查的“纤维/纤夫”“盛开/盛饭”“埋伏/埋怨”“辟谣/精辟”。
3.考查对形近字读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如广东卷语音题考查的“空旷/粗犷”,“犷”音“(guǎng)”,因“犷”与“旷”形近,容易被误读为“(kuàng)”;“濒临/频繁”濒音“(bīn)”因为“濒”与“频”形近,学生容易误读,将“濒”的读音误读为 “(pín)”。
4.考查对同音字读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一些字的形体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常常放在一起考查对其辨析的能力。如2010年的四川卷、湖北卷、江苏卷,考查的就是同音字读音的识记和辨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四川卷)
A.皱纹/骤然   杀戮/山麓   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B.挟持/偕同   竹笋/损失   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C.肋骨/擂台   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D.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   倾家荡产/轻装简从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湖北卷)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B.黄鹂  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
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D.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江苏卷)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5.考查对难读字读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是对那些因为使用频率较低或比较书面化而难以确定读音的字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进行考查。尽管对高考试题中这项测试内容是否该保留一直存有争议,但每年的高考试题语音的测试内容中都能够见到这些词语的身影。如“不啻(chì)”(全国卷Ⅰ)、“勖(xù)勉”(天津卷)、“撂(liào)挑子”(浙江卷)“逡(qūn)巡”“坍圮(pǐ)”(江西卷)等。
表 2010年字形题的考查内容分布一览表
卷别 考查内容
北京卷 供认不悔(讳)  一(易)拉罐  化妆(装)品
天津卷 腥(猩)红  两全齐(其)美  挖墙角(脚)
浙江卷 微言大意(义) 浩缈(淼) 聒燥(噪) 精鹜(骛) 八级纷烦(繁)
江西卷 吻(刎)颈之交  偿(尝)试  改弦更章(张)
山东卷 膨涨(胀)捉谜(迷)藏  名门旺(望)族
湖北卷) 扭(忸)怩
湖南卷 孕藏(蕴藏)
四川卷 急(疾)风劲草  流线形(型)  寸草春辉(晖)
重庆卷 笑容可鞠(掬) 朋比为肩 (奸)
表 2010年字形题的错例分布一览表
类别 数量 错例
音形相近字 10 腥(猩)红、聒燥(噪)、精鹜(骛)八级、吻(刎)颈之交、偿(尝)试、捉谜(迷)藏、扭(忸)怩、笑容可鞠(掬)、流线形(型)、寸草春辉(晖)
同音近义字 14 供认不悔(讳)、一(易)拉罐、化妆(装)品、两全齐(其)美、挖墙角(脚)、微言大意(义)、浩缈(淼)、纷烦(繁)、改弦更章(张)、膨涨(胀)、名门旺(望)族、孕(蕴)藏、急(疾)风劲草、朋比为肩(奸)
(三)词语测试内容分析
词语使用测试内容包括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和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从2010年的18套高考试题来看,对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是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产生误解与及适用范围不当的成语等。
近义词是意义相近,但有细微差别,在运用上不可相互替换的词语。近义词在表达上有着积极作用,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富有变化,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正因为如此,辨析近义词最能考查出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近义词辨析多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考查学生结合特定语境辨析词语的能力。
1.考查正确理解词语(成语)语义的能力
词语(成语)意义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字面的意思有时与其真正的意义往往大相径庭。如果简单从字面了解大意而不能深入了解其本质或内涵,就会因望文生义而产生错误。例如“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江西卷)这句话中“拾人牙慧”的错用就属于对成语语义的理解有误。
2.考查对词语(成语)的适用对象准确把握的能力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特定的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使用这些成语,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例如“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辽宁卷),句中的“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子,而不能指儿子。
3.考查对词语(成语)感情色彩的把握能力
有些成语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内容感情倾向是否和谐一致,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全国卷Ⅰ)其中“始作俑者”本指起头制作殉葬的木偶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这里贬词褒用,与本句话的整体感情色彩不符。
4.考查正确理解词语(成语)语境的能力
不合语境是指熟语的意思与句子的本意不符。例如“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江苏卷)其中“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矛盾,不合语境。
(四)病句测试内容分析
    病句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考试大纲》对病句辨析考查类型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涉及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2010年18套高考试卷中共有 15套试卷考查了病句辨析,占试卷总数的83.3%。15套试卷共出现了45个病句。这些病句的错误类型、数量及所占比例统计情况见表1-8:
表1-8:2010年病句的错误类型、数量及所占比例一览表
错误类型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错例数量 15 10 3
占病例总数的百分比 33.3% 6% 22.2% 20% 11.1% 6%
 

图1-2,病句各类型占病例总数图

从表1-8和图1-2可以看出,病句类型考查最多的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和结构混乱。较少的是语序不当和不合逻辑。病句类型示例:
1.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状语和中心词都是句子中密切相关的成分,在组织句子时,不注意它们之间的配合,就会犯搭配不当的毛病。高考试题中,经常涉及到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动补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2.语序不当
句子中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当,就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造成语法错误,这就是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常被考查的内容包括:状语、定语跟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定语和状语位置错置,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位置不当。
【示例1-2】
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解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
(全国卷Ⅱ,第3题C选项)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句子中缺少了必不可少的成分,就是残缺。高考试题,成分残缺常被考查的内容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语残缺、中心语残缺;“赘余”则是指句子的意思本来已经明确,还要说些多余的话,结果反而重复罗嗦。成分赘余同样也是病句考查的一个重点。常被考查的内容包括: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谓语同宾语重复、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等等。
4. 结构混乱
要表达一个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使用不同的形式。在具体的句子中,经常出现两种甚至更多的说法、形式掺杂糅合在一起,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结构混乱是一种常见的语病。结构混乱常被考查的内容有: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两种说法表达同一种意思而重复,等等。
5.表意不明
顾名思义,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内容不清楚,令人费解。表意不明常考的内容包括:指带不明和有歧义两个方面。

6.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句子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或句子表述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相矛盾。不合逻辑常常考查自相矛盾,范围不清(概念不清),强加因果等内容。
(五)标点符号测试内容分析
《考试大纲》对标点符号的要求是: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是D级。标点符号使用的考查,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就是多种标点符号的连用;而技巧性则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标点符号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在2010年的18套试题中,共有3套试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使用。

三、测试材料分析
2010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字音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音题共考查了192 个字的读音,这192个字分布在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非常用字中,具体情况如下1-9:
表1-9:2010年字音题测试材料来源一览表
属于2500个常用字(81字) (全国卷Ⅰ)行 宿 盈 轧 偿 剖 栗 系
(全国卷Ⅱ)泊 称 角 弹 倚 便
(北京卷)称 发 叨 轧
(天津卷)哈 拾 着 巷 混 藉
(江苏卷)弹 咽 难 鲜 泊 叶 度 长 解 参 畜
(浙江卷)哗 着
(江西卷)臭 禁 说 传 吓 否
(山东卷)解 扒 和 畜 露 什 血
(湖北卷)并 黎 驼 脱
(湖南卷)祥 慕
(广东卷)搅 绩 纤 效 旷 盛 瞒 蛮 埋 辟
(重庆卷)提 佛 看
(四川卷)皱 骤 群 笋 损 柳 扭 街 素 泳 贺 倾
属于1000个次常用字(44字) (全国卷Ⅰ)蚌
(全国卷Ⅱ)掺 埠 祷 噪
(北京卷)溯 呵
(天津卷)坷 棘 畸
(江苏卷)靡
(浙江卷)豁 遂 腺 跛
(江西卷)嗜
(山东卷)晦 栅 吱 遂 馏
(湖北卷)屏 秉 鹂 雳 拓 溢 逸
(湖南卷)颖 雏 婉 醇 庶
(广东卷)酵 衅 恤 濒 频
(四川卷)琼 挟 肋 擂 溯 踊 豁
属于《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12) (全国卷Ⅰ)啻
(全国卷Ⅱ)魇
(北京卷)囤
(天津卷)矩
(浙江卷)佻
(江西卷)懑 迤
(湖北卷)沱 摒
(湖南卷)稔
(重庆卷)戕 砭
属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4) (全国卷Ⅰ)羁
(浙江卷)澄
(广东卷)犷
(重庆卷)汲
其它(51) (全国卷Ⅰ)秣 罅 钗 擘 莘
(全国卷Ⅱ)穹 魆 颔 笞
(北京卷)隽
(天津卷)葩 砧 胫 勖 骁
(浙江卷)甄 侩 敦 拈 菁 撂 滂
(江西卷)绚 腴 倩 赦 逡 泅 圮
(山东卷)饯 蹒 噤 扪
(湖北卷)砺 翌 弋
(湖南卷)馥 窈 螭 膺 漪 澄 壑
(广东卷)皎 渍 侩 馈
(四川卷)戮 麓 偕 嗟
由1-9表可以看出,来自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总共有125个,占总数的65.1%,非常用字中也有大半来自教材或教材附录。
例如:全国卷Ⅰ的“秣”出自《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句,而“钗”“擘”则出自《长恨歌》的“钗擘黄金合分钿”句。“罅”出自《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全国卷Ⅱ中“笞”出自《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句。
天津卷 中“砧 ”出自《说木叶》的“九月寒砧催木叶”句,“ 胫”出自《促织》“方首,长胫,意似良”;“勖”字则出自《伶官传序》课文中的注解“庄宗,名李存勖”。
江西卷中的“赦”出自《林黛玉进贾府》“时贾赦之妻刑氏忙亦起身”句;“逡”出自《过秦论》“逡巡而不敢进”;“圮”出自《雨巷》“到了颓圮的篱墙”。
山东卷中“扪”出自《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湖北卷“砺”出自《劝学》”金就砺则利”;“翌”出自《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湖南卷的“窈”出自《游褒禅山记》“由山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螭”出自《林黛玉进贾府》“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膺”出自《蜀道难》“以手抚膺坐长叹”;“漪”出自《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澄”出自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皆以杏仁澄之”;“壑”出自启功《谈诗书画的关系》“无论所画是山林丘壑还是枯木竹石,他们最先的前提,不是物象是否得真,而是点划是否舒适”。
四川卷的“嗟”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总体来看,字音题测试材料紧扣学生平时接触的学习材料和日常生活,侧重文学色彩较浓的书面语言,较少生僻字,难度不大。
(三)词语(成语)测试材料分析
在 “词语(成语)使用”这个考点设题的15套试卷中,词语使用题的测试材料可以分为三类:实词、虚词、熟语。具体情况见表1-11:
表1-11:词语(成语)测试材料分析一览表
实词 近义词辨析(12) 陵墓/陵寝点缀/镶嵌墓茔/墓室装饰/装点决定/确定      提升/提高 
 单个词(4) 韵致、释怀、古稀、故里
虚词 近义词辨析(6) 即使/虽然虽然/即使固然/尽管
 单个词(1) 及其
熟语 近义词辨析(6) 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绝无仅有/独树一帜  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单个词(50) 始作俑者、移樽就教、声情并茂、附庸风雅、弱不胜衣、
姑妄言之、飞短流长、放虎归山、汗牛充栋、自命不凡、
少不更事、讳莫如深、防患于未然、无地自容、信马由缰、
殊途同归、待价而沽、豆蔻年华、耿耿于怀、高抬贵手、
满城风雨、防患未然、信手拈来、入木三分、人浮于事、
小题大做、期期艾艾、别无二致、等量齐观、独出心裁、
首当其冲、曾几何时、举重若轻、刮目相看、拾人牙慧、
纷至沓来、美轮美奂、责无旁贷、津津乐道、一泻千里、
殊途同归、斗转星移、甚嚣尘上、销声匿迹、
躬逢其盛、举手投足、纸上谈兵、半瓶醋、当面锣对面鼓、唱红脸
由表1-11看出,词语测试题总共考查了79个词语,其中成语50个,占总数的67.1%,比重较大;虚词只有7个,占总数的8.8%,比例较小。“近义词辨析”共涉及了12组24个词语的辨析。与2009年相比,2010年“近义词辨析”呈减少趋势。成语测试材料中的词语多是书面语,有些词语多次在高考题中出现,例如“首当其冲、汗牛充栋、豆蔻年华、美轮美奂”,甚至“全国卷Ⅰ”、“山东卷”都考了“始作俑者”,虽然个别成语并不常见,比如“移樽就教、甚嚣尘上”等,但总体上看,难度略有降低。
(四)病句测试材料分析
病句的测试材料来源广泛,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 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艺术体育、当今热点等等
1.测试材料的来源
(1)政治经济
(2)历史文化
【示例1-10】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四川卷,第4题A项)
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全国卷Ⅱ,第3题 C项)
(3)科学技术
【示例1-11】
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全国卷Ⅱ,第3题 A项)
(4)社会生活
【示例1-12】
(5)艺术体育
【示例1-14】
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湖北卷,第4题A项)
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陕西卷,第14题A项)
(7)时下热点
2.测试材料的特点
(1)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示例1-16】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广东卷,第3题A项、B项)
(2)语言风格丰富多样
语言通俗,口语化,这样的语言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用语;【示例1-18】语言精练,文本化,这样的语言语义更加的明确单一。
虽然都是提供具体语言环境,但不同的语言风格其实也是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信息:语文学习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语言,也要关注生活语言。
(五)标点符号测试材料分析
标点符号的命题材料体现了实用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用语和新闻报道片段。在常用的16中标点符号中,冒号、引号、问号、分号等常见的标点符号是重点,比较注重选择其用法的特殊性作为命题点。例如问号要区分连续问、选择问;括号要区分句外括号和句内括号;引号主要区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等。2010年共3套试题考查了标点符号。其中山东重点考察了引号、冒号和顿号,湖北卷重点考查了顿号,而重庆卷重点考查了问号。
表  2010年标点符号错例分析表
卷别 错例分析
山东卷 特定称谓需要加引号 引文的直接引用,不应该用冒号 非并列词语直接错用了顿号
湖北卷 省略号后面不应用逗号  
重庆卷 连续不同内容的问句,各句都用问号  
由表1-12可以看出,2010年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集中四种符号:引号、冒号、顿号和问号。
四、测试形式分析
(一)字音测试形式分析
2010年的字音题测试仍然是选择题的形式。具体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标出拼音,判断注音的对与错;另一种是不标出注音,词语成对出现,判断每对字词的读音的异与同。其题干表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找出读音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采用这种形式的有9份试卷,占考查字音的13套试卷的61.5%。包括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南卷、重庆卷。这种形式常常考查的对多音字及易错字读音的误读。2010年对读音的考查中增加了对方言误读的考查,例如湖南卷、山东卷,这样一来,题目的难度没有变,但却更加贴近生活。
2.要求找出每对读音相同或相异的选项
采用这种形式的有4套试卷,分别是湖北卷、江苏卷、广东卷、四川卷。其中湖北卷、四川卷要求找出每对词语读音相同的选项,主要考查对音近字读音的辨析;江苏卷和广东卷则要求找出每对读音相异的选项。江苏卷主要针对多音字,而广东卷则是多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的综合考查。
【示例1-22】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参考答案】:C
【解析】A.弹(tán/dàn),咽(yè/yàn),难(nàn/nàn); B.鲜(xiān/xiǎn),泊(bó/bó),叶(xié/yè); C.度(dù/duó),长(zhǎng/cháng),解(jiě/xiè); D.参(cēn/ shēn),靡(mǐ/mǐ),畜(xù/chù)。
(江苏卷,第1题)
(二)字形测试形式分析
2010年的“字形”题都是选择题,有两种考查形式:一种是辨析词语中的错别字,另一种是辨析句子中的错别字。题干表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辨析词语中的错别字
采用这种考查形式的试卷有7套,包括北京卷、天津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北卷、四川卷、重庆卷,占10套试卷总数的70%。除湖北卷外,其他各套试卷都是要求找出正确(没有错别字)的选项。
2.辨析句子中的错别字
采用这种考查形式的试卷共有3套,包括安徽卷、湖南卷和浙江卷,占10套试卷总数的30%。将字形放在语句中考查,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是这三套试卷近两年坚持的考查形式。这种形式的测试内容增加,相应的测试难度也有所增加。
(三)近义词语辨析题测试形式分析
1.在一组近义词语中选择更合适的一个填入具体语境
2010年同义词辨析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够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并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有天津卷和湖南卷采用了这种形式,并且不是传统的三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2.词语(成语)题测试形式分析
共有15套试卷考查了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虚词的能力。多数试卷以选择的形式考查成语,而湖北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则把实词、俗语和成语一起考查,其中四川卷四个词语分别是实词“故里”、虚词“其”、俗语“唱红脸”和成语“纸上谈兵”,增加了试题的覆盖面。
(四)病句测试形式分析 
2010年病句的测试形式共两种形式:一种只是判断并选择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有13套试卷都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先判断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进行修改。山东、安徽、重庆三套试卷采用了这种形式。
1. 判断并选择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示例1-3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美国警方公布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感受从空中目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倒塌的一幕。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常见形式。从四个选项中判断并选择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在这四个选项中,A项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所以正确选项是C。
(辽宁卷,第14题)

【示例1-3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B
【解析】这种形式与【示例1-30】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题干上:“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题干要求突出了“句意明确”的意思。“简洁、明确”是语言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个选项中A项偷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C项中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童子,句中“初懂事理”应指童子,所以要去掉“黄发”。D项句式杂糅。
(天津卷,第14题)
2.判断病句并进行修改

(五)标点符号测试形式分析
标点符号仍然采用的四选一的单项选择的形式,这3套试题只是在题干的表述上略有差异:山东卷的表述是“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而湖北卷和重庆卷则表述为“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从命题的要求看,也无实质的变化。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竹林”后的顿号应该为逗号。
五、特色试题点评
(一)字音与字形综合考查题
今年北京卷仍延续了去年的传统,采用了这种考查形式。而重庆卷今年也采用了这种考查形式。在压缩题量的情况下,这种考查形式可以不减少测试内容,因为近几年基础知识部分的题量和赋分都在压缩,在大多数试卷中,《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都是选择性考查,这样的考查相对来说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考生语言知识的能力,会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某些不常考的内容的忽视,所以采用这种合二为一的测试形式是一种合理的创新。
【示例1-35】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  穷源溯(shuò)流
B.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fà)指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D.化妆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
【参考答案】C
(北京卷,第1题)
【示例1-36】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雪中送炭   笑容可鞠   戕害(qiāng)针砭时弊(biān)
B.呕心沥血   淋漓尽致   纤维(qiān)  汲取教训(jí)
C.天涯海角   丢三落四   提防(dī)    道行很高(héng)
D.朋比为肩   秘而不宣   佛像(fó)    看家本领(kān)
(重庆卷,第1题)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 “笑容可鞠”的“鞠”应为“掬”,B 项“纤维(qiān)”的“纤”读音应为“xiān” D项“朋比为肩”的“肩”应为“奸”.
(二)在连贯的语境中判断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在一个连贯统一的语境中,考查四个成语的运用,这种题型也是广东题这两年坚持的一种尝试。比之四个毫无关联的句子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的阅读片段,学生读完这个片段后会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做题的同时增加了阅读积累,而且在阅读题目时不需要不断转换语境,减少了文字阅读量。
【示例1-37】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参考答案】C
(广东卷,第2题)
(三)词语成语综合运用题
四川卷中,这四个词语分别是实词“故里”、虚词“及其”、俗语“唱红脸”和成语“纸上谈兵”,在一道题目中,既有实词也有虚词,既有俗语也有成语,一道题承担了以往两道题的考查任务,在阅读量相对比较固定的高考试题中,这种命题形式增加了知识覆盖面;而且,语文命题不是一种单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而是多种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种形式无疑也是这种综合考查理念的体现。
2010年山东卷共有两道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分值共7分。试卷的第5题以选择的形式考查了“辨析病句的能力”,而试卷的第18题则侧重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这道试题采用了“启事”的形式,在一个较为完整的语段内,让学生先要判断表达不当的两处语言,然后进行修改。这种命题形式也给考试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编辑部的启事)考查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2010年安徽卷的第18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采用了表格的形式,也很新颖。
【示例1-39】
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来稿请寄:××市××路××号  《×××》编辑部×××敬启  邮编:××××××
《×××》编辑部
××××年×月×日

【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山东卷,第18题)
六、2005年-2010年语言积累试题宏观变化分析
2005、2006年由有8套试卷设置了5到语言知识题,2007年减为6套,2008年减为4套,2009年减为3套,2010年减为2套。可见,语言知识题的题量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多套试卷设置了3-4道语言知识题,有3套试卷只设置了两套语言知识题。
(三)题型分布
从2005年-2008年语言知识的题型不仅有客观题,还有主观题(例如2008年福建卷)和主客观结合题(例如2007年全国卷),但到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语言知识部分试题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试题位置
  
越来越注重应用——体现时代性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是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综观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语言知识部分,其突出特点之一正是“注重应用,体现时代性”。学生的语言应用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母语学习的关键也是语言环境的影响,2010年语言知识题的测试材料,大多来自当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字音测试材料的都是生活中常用常错的内容,有的地方试卷还考虑到方言的影响,例如“湖南卷”直接考查生“方言误读”,仰慕的“慕”,方言极易念作“mò”,醇美的“醇”,方言就是念作“shún”或“xún”;万壑争流的“壑” ,方言中就是念“hu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听到的读音,在普通话中却是不正确的读音,分别读“mù”“chún”“hè”。这样一来,题目的难度没有变,考点却更加贴近生活。字形考查中涉及的字大多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常见字。词语题、病句题、标点符号题选用的语境都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艺术体育和当今热点等多个领域。其中“世博会”“低碳”“灾后重建”等相关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这些材料都把语言基础知识和鲜活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主动把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现象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越来越注重基础——体现综合性。
高中语文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言知识题就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体现。
从2010年基础知识的测试材料选择来看,考查都会选取使用频率较高、媒体报刊常见但又经常用错的材料。从考查的能力看,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的辨析也是语文最基本的能力。
2010年语言知识试题的呈现形式上也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字音和字形综合起来考查的形式被更多的试卷采用;病句题和词语运用题也一改多年未变的“四选一”的单项选择形式,出现了在一个语段中规范语言使用的命题形式;词语运用题中更是将实词、虚词、双音节词语、成语、俗语等放在了一道题目中综合考查。这些命题形式的变化都在表示,综合性是语文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这种综合性也会在语文试题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越来越注重规范——体现引导性。
高考试题本身就有引导的职能,2010年更多的试题是课改试题,对于2010年高三的教学都有很强的引导性。一方面,试题规范,符合语文试题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体现了课改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课改试题”有一些新的题型出现,例如北京卷的两道“阅读延伸题”,这些新题型也都体现了命题者对课改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这些新题型也仍然是过度题型,仍然在“稳中有变”的状态,所以加强对这些题型的研究,无疑会引发我们对语文试题命制的新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