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以减排为核心,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环境立市”战略,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部署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核心,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为抓手,深入推进实施“1250”生态建设工程、“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811”环境污染整治新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解决了一批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保障了环境安全。 完善大气立体监测体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近年来,杭州市从加大工业企业废气及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力度、有效监管机动车尾气污染、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体系并强化灰霾天气相关课题研究等措施着手,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009年,杭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7天,达到自开展空气质量日报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启动了大气污染第七阶段整治(灰霾天气整治),全年灰霾天气天数比2009年减少了31天。杭州还出台了《杭州市区域降尘评价办法》,对降尘严重的市区工地、道路等进行监测;通过对382家企业的539台燃煤锅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削减二氧化硫42358.72吨,2008年~2010年,年均浓度降幅达34.6%;淘汰高污染车辆12615辆。 杭州市在反复研究、广泛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新的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资金与考核指标挂钩,同时将各地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党委和政府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用考核这根指挥棒引导各级政府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科学设计了突出环境质量的县市差异化生态环保考核指标,纳入市政府综合考评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占有约2%的比重,在40多个同类部门中比例最高。2010年,杭州市本级财政安排环保补助、生态建设专项资金4.3亿元,与2009年的3.8亿元相比增长13.16%。 为确保生态创建工作顺利推进、高标准完成,杭州市生态办多次赴基层调研指导,对已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督察,梳理问题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通过加强督察、精心指导,目前杭州市已有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等4个县(市)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临安、淳安、桐庐、余杭、西湖等5个县(市、区)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占应创建数的55.6%。另外,桐庐县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余杭区获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区奖。全市还建成“全球500佳”1个、国际生物圈保护点两个、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命名“中国绿色村庄”1个,建成全国生态乡镇46个,位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连续8年获得生态省建设考核优秀奖。 全力推进污染减排,攻克环境整治难点 为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杭州市每年年初制定《杭州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并下发至各减排责任单位,将年度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企业,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针对杭州市主要污染物减排的严峻形势,紧急出台了《杭州市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应急方案》,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深入开展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大检查。对重点区域下达减排红色预警。加强减排应急督察工作,通过狠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污染深度治理和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强力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 截至2010年底,杭州市化学需氧量比2009年下降4.43%,二氧化硫比2009年下降6.10%。通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污染减排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钱塘江是杭州市民日常饮用水水源地,2010年杭州市启动了钱塘江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上游有大量的黄砂码头、砂石码头、船厂、水上加油站等水质污染源。在整治中,西湖区、萧山区、富阳市列入拆除范围的134座砂石码头全部完成拆除。萧山入江支流浦阳江整治全面完成,沿岸74个企业排污口封堵工作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过去5年整治未能取缔的黄砂码头、船厂、水上加油站,在9个月里得到彻底整治。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钱塘江流域水质达标率达70%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半山和北大桥地区作为杭州的老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自全面启动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建设道路20多条、河道整治30多条,完成了300多家工业企业的关停转迁工作,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杭州市滚动实施了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和新三年行动,并以钱塘江和太湖流域水环境整治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为重点,开展了针对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城镇环境污染、农业农村污染的专项整治。 八大执法手段强化执法,创新环境宣传方式 环境执法坚持大胆创新,杭州市通过交叉执法、告知执法、即时执法、公开执法、上下联动执法、有奖举报执法、在线监测执法、邀请信访投诉人联动执法八大执法手段强化执法。 其中“环境告知执法”引起了社会最为广泛的关注,“环境告知执法”就是在对企业开展环境执法前,环境监察部门通过邮寄信函告知、电话约定告知、发送短信告知、约谈企业法人等多种方式,向企业明确告知其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环境执法的时间、对象和主要内容,以及环境违法的处理和要求,事先给企业打“预防针”,给违规企业一次自查整改的机会,如果查实企业有违法行为,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于企业来讲,在环境监察部门执法前,被告知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增加了相互理解的同时,守法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杭州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7.3万人(次),检查企业数达17.6万家(次),罚没款总额27789万元。其中2010年全市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346件,罚没款总额7006万元,行政处罚力度创历史之最。 近年来,杭州市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加强农村和城市生态文明专题讨论,开辟生态文明宣传专栏并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了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与指导。 杭州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举办了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研讨班,市生态办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生态办主任参加了培训。同时,市生态办领导赴市委党校“领导干部讲坛”为市委党校进修班、中青班学员讲授环保课程。 加强农村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讨论,组织考察农村连片整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邀请中科院生态中心、浙江大学生态环保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等。在媒体宣传上,与各主流媒体展开广泛合作,开设《生态杭州》、《环保圣斗士》、《环保之窗》、《创模迎复检政府在行动》等专栏,建立起环境宣传的阵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