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重抓五大关节点 推进民营经济大跃升

 yj_hmds 2011-05-31
 
“十一五”以来,海门市紧扣“争创南通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两大抓手,坚持企业主体,强化载体支撑,培育优势项目,创优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呈现出“数量多、结构优、特色明、贡献大”的良好态势,被评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全国十佳全民创业示范(县)市、区”、“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投资价值奖”。 五年来,海门净增个体工商户4.7万户,净增私营企业1.6万家,日均诞生私营企业9家,民营经济总量占比超过全市的90%。
一、做强大企业,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实力
近年来,海门以深入开展“金、银、铜牌企业评比”、“全民创业竞赛”和“十佳创业能手”、“十佳民营经济品牌”等活动为抓手,把培大做强作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重要抓手,一大批民营企业走上了裂变扩张、加速转型的快车道。在首届南通民营企业500强中,海门市有88家企业入围,入围数和得分数均名列各县市之首;在第二、第三届排名中,海门再次刷新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新高,全市入围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量一举突破905亿元,高于首位,中南控股、南通三建、通光集团成功跻身前十强,分列第二、第五和第十位。同时,扶持和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十一五”以来,建成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家,其中有16家企业与高校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建立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第一。培育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苏省名牌产品39个,并有22家企业参与了45个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企业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强。
二、培植大集群,放大民营经济群像效应
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原则,把发展板块经济与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板块经济扶持力度,不断增强特色板块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着力推进集群发展。一方面以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货隆不锈钢市场、麒麟木业城等专业市场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市场辐射功能和交易能力。2010年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另一方面,坚持政策扶持、科学管理、重点培育、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建立和健全民营经济产业特色镇、专业村工作目标考核为抓手,引导促进专业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了德胜螺丝、麒麟红木等近70个专业村,从业人员达6.28万人,销售收入达131.8亿元,已逐步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态势。
三、打造大平台,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一是四大增长极成为民资集聚主阵地。从2006年起,海门市委、市政府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层面提升和苏通大桥通车的前期效应,举全市之力打造四大园区。市经济开发区成功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前8强,海门工业园区成功晋级省级开发区行列,并位居第89位,临江新区建成全省首批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特别是作为我市沿海开发主阵地—滨海新区“一城四中心”框架全面拉开,30万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总投资11.6亿元的三期围填海工程加紧实施,东灶港深水岸线拿到交通运输部批文,通用码头获得省发改委核准,并将在年内完成水下作业施工。目前,四大园区承载了近60的在建超亿元项目,产出了55%的工业应税销售和46%的财政收入,已逐步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主载体。二是两沿经济带成为民资集聚强补充。按照“产业融合、跨区合作”的思路,整合沿河、沿路两大资源,着力构建沿通吕运河的机电产业带和以新常久线为轴线的新兴产业带。
四、突破大项目,激发民营经济的源头活水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主抓手,抢抓发展机遇,强攻招商引资,主攻重大项目,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海门民营经济扩量提质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力和持久的推动力。一方面,强攻招商,培育经济增长源。坚持以产业升级为导向,持续掀起声势浩大的一轮轮招商攻势。成功引进和培育了单体规模最大的临港项目——海新重工、最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项目——联海生物科技、最大的工业技改项目——中兴装备1200MM穿孔机等一大批重大民资项目。另一方面,强推项目,促成项目早见成效。牢固确立“项目立市、项目兴市、项目强市”的发展理念和“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鲜明导向,有效地把全市上下的兴奋点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成立了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了项目提速行动联席会议、重大项目决策征询、重大项目提前介入、重大项目落地要件跟踪等八大加速推进机制,一大批重大民营经济项目得到迅速推进。五年来,全市引进和推进超千万民营项目512个,已有联海生物、海隆重机、远威重工、慧聚药业、广亿家纺、陆江锌材料、鑫海绿色制冷剂等一大批超千万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优化大环境,构筑民营经济的坚强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民营经济纳入全市经济工作“季度七项竞赛”,以此调动各地竞相赶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高效、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发动,加大督查力度。二是破解瓶颈制约。着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每年举办两次以上的中小企业金融超市等银企对接活动。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成立了海门金信、江苏金波、江苏东洲等3家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达24.5亿元。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了江苏大岛小额货款公司和证大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共为228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47万元,累计带动就业1000多人。成立了海门市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已为26家企业提供应急服务1.2亿元。建立创业服务平台,筹建了以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策划、创业融资、专家咨询等为主体的市创业咨询指导服务中心。三是创优服务方式。组建“海门市创业指导志愿服务组织”,指导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走上创业之路,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大力实施“党员先锋行动工程”,深入开展了“双学双创”、“双带双培”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全市村干部创业率达到95%,带动农民创业、就业3万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