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粥的做法,陈允斌介绍黄芪养生粥的做法 粥方组成:黄芪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 煮制方法:将黄芪择净,切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时,水煎取汁,共煎两次,二液合并,分为两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 效:健脾补肺,益气升阳,固表止汗 适 应 症:适用于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不固,汗出异常及平素易感冒等。 粥义解说:黄芪,又名北芪、绵黄芪、炙黄芪、生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 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本品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人们熟知的补气药,《本草纲目》言“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黄芪为临床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本经》中已被列为“上品”药材,言其“补虚,小儿百病”。《别录》言其“补丈夫虚损,益气,利阴气”。《日华子本草》言其“助气长筋骨,长肉补血”。《本草备要》言其“益元气,壮脾胃”,凡劳倦内伤,脾虚泄泻,脏器下垂,气虚血脱,妇女崩漏等,皆可用之。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富含糖类、胆碱、叶酸及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 皮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黄芪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对正常心脏有良好的加强收缩的效果,对中毒或陷于疲劳的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黄芪有持续的利尿功能,在消除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疗效,当代著名中医岳美中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古方新用,另创一方“复方黄芪粥”,用于慢性肾炎后期的治疗,收效颇为显著。 人参、黄芪均为补益脾肺要药,两者常相互为用。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且有益阴生津,安神定志之功,为治里虚证的主药,黄芪补气作用较人参为弱,但有升阳举陷之能,且能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为治表虚要药。 一直想吃黄芪粥,可惜工作一直很忙,都没得机会吃。终于这周决定自己在家做些家常菜,在网上看了看黄芪粥怎么做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爱吃的人不少,研究吃的人也不少!有个黄芪粥怎么做的介绍说是独家秘笈,看了下还真的跟别的黄芪粥怎么做的说法不太一样,心想就选它了,黄芪粥怎么做应该都好吃吧!黄芪粥是简单促进食欲的家常菜谱,做好了香喷喷的,秘笈做法果然不错!其他关于黄芪粥怎么做的介绍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黄芪粥趁热赶紧吃了! 黄芪粥的做法 菜系及功效:补气食谱 水肿食谱 自汗盗汗食谱 补阳食谱 肝炎食谱 |
|
来自: yanfengsong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