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這一生,你為何而來?

 楊德苑 2011-06-07

這一生,你為何而來?

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你常會體驗到「就這樣而已嗎?」, 你得到想要的一切 - 汽車、房子、升遷、學位、人際關係、獎賞、財富,但是成就感很快就消失,你感到不滿足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個「最高目標」,它是個人的核心本質、協助我們的力量,通常可以用一個字詞來表示,如愛、溝通、智慧、連結、能量、安寧、創意等等。個人的最高目標都不同,唯有找到自己的最高目標,為它而活,生命才能充實、圓滿,也更有創意。。。。

0-1 【導讀】凝視心中的光芒

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你常會體驗到「就這樣而已嗎?」
你得到想要的一切 - 汽車、房子、升遷、學位、人際關係、獎賞、財富,
但是成就感很快就消失,你感到不滿足


這本書是史丹佛大學企管研究所「個人商業創意課程」教授麥可.雷伊根據二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所著。書中並不是用傳統的觀點直接點明創意,而是深入心理層面,引導個人從自己的天賦、在特質出發,透過「最高目標」的概念,了解自己這一生來到世上的目的、能達成的貢獻。

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個「最高目標」,
當你與之連結時,會覺得萬事萬物都為了你而存在,
你擁有無窮力量、莫大的價

知道自己為何而生、為何而活;遇到困境時,永遠不會
望。

「最高目標」是個人的核心本質、協助我們的力量,通常可以用一個字詞來表示,如愛、溝通、智慧、連結、能量、安寧、創意……等等。
個人的最高目標都不同,唯有找到自己的最高目標,為它而活,生命才能充實、圓滿,也更有創意。

容引讀】

凝視心中的光芒
~麥可.雷伊/社會心理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本書作者

我們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個人商業創意」課程,有一次請麥克.布希來演講。他站在教室前面,靠著桌子邊
,以輕快的語調開始自己的故事。他是史丹佛校友,也修過這門課,目前是特拉科技無線Tetra Tech Wireless公司的總裁。

起自己這一路的過程。在拿到碩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家快速成長的高科技公司的營運長。他已婚,有兩個兒子,妻子是另一家公司的技術長。他的公司很棒,注重員工的價觀與個人發展,而且經常舉辦外活動,重視信任、團結與創意。口耳相傳之下,許多傑出的人才加入,大家知道這是一個工作的好地方。

之後,這個
業面臨景氣蕭條的危機,愈來愈多公司以自己的部門取代麥可的公司,造成業務流失。麥可有麻煩了。「早上,我看著鏡子,對自己:『你的公司快倒閉了!』上我回到家,老婆會將小孩支開,以免他們來煩我。」他承認自己有時深感望,當意志消沉的時候,甚至會詛咒在史丹佛上過的課,包括這門個人創意。但是罵過之後,他又感覺到最高目標將他帶回焦點。

最高目標對他來
就是兩個字:老師。當他教導別人的時候,會感到能量充沛,好像跟什麼更高層次的東西有所連結。他知道,利用這種力量可以服務別人;也知道如果保持給予、有生力與合作,他就可以度過難關,創造出有意義的生活。

因為對於自己以及最高目標充滿信心,他慢慢轉危為安。他在艱困的處境下堅持不懈,採取激烈措施,裁掉百分之九十的員工,並激勵剩下來的員工一起重新改造公司,而他們的價
觀與高度信任,終於讓公司走出逆境。

一年之
,瘦身之後的公司開始成長,所服務的顧客也完全不一樣。兩年之,公司成為業界的領導者,股價也跟著上漲,最後併購特拉科技無線,麥可成為總裁。這一路走來,他始終堅守本書所講的原則,也就是利用最高目標的力量。在演講的最後,他描述了自己充實圓滿的人生。天下班之後,他立刻回家吃飯。他參與社區活動,除了在公司外,也在附近的大學教課。他的妻子還是在另一家公司擔任技術長,但是縮短星期的工作天數。不只是他自己,家人都因為這次經驗而有所成長。

當然,生活還是要繼續,新的挑戰隨時會出現。即使你跟麥可一樣,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標與邁向目標的最佳方法,你還是必須處理生活中的「意外驚奇」。這本書所舉的例子,不是要告訴你這些人從今以後生活得更快樂,而是要讓你知道,他們如何活得更有活力、更有遠景,更平和也更有趣。

為最高目標而活

麥可的故事不是特例。擁有最高目標(有些人不是用這個名詞)的人,就能度過最困苦的環境。事實上,他們發現自己能依靠這個有力的資源,面對生活中的任何挑戰。凱特佛是另一個例子。她不只修過這門課程,也成為講師,開發課程教材。幾十年來,她為最高目標而活,最近她更發現自己能
立刻從最高目標獲取力量。當醫生遲遲沒有告訴她癌症檢測的結果時,她勇敢面對恐懼,想像最糟的情況,然後,發生了奇妙的事情----

我的天,我得了癌症,快要死了!不,可能是醫生太忙,忘記給我報告。不,應該不會,他們
如果沒有問題,就會將報告給我。要是我走了,家人怎麼辦?

在上班途中,我在腦子裡想著訣別書的內容,計畫用什麼音樂跟丈夫與孩子告別。我知道如何面對恐懼,愈是面對恐懼,愈能處理它。我知道如何讓心境轉為喜悅,但是,當來日不多時,還有什麼喜悅可言?我也知道如何從中發現上天賞賜的禮物……對,這真是世紀大笑話。

然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當我的車開下高速公路時,我覺得田野風光甚至其他車輛,都閃耀著光澤。我平靜了下來,習慣性地將車停在停車場較遠的角落,走過校園進入辦公室。我看著青翠怡人的草地樹木、紅花綠葉,呼吸著清新空氣,一整天,我在課堂上與會議上都顯得神采奕奕。做每件事情、跟每個人互動,無論是處理電腦故障的問題,或是在教室裡激發學生,都表現出我的活力與能量。

不知怎麼的,我已經走出了恐懼,雖然我的方式好像有點盲目,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我的確已經走出來了。我回到家後,聽到醫生的留言,說一切正常。我鬆了一口氣,不過,這過程對我真是一大考驗。

那麼,我在過程中發現什麼禮物呢?我證明,即使面對最深沉的恐懼,精神力量還是可以克服一切。

就像麥可的公司經營問題,或是凱特佛面對健康檢查報告的恐懼,危機往往讓人們感受到,最高目標讓人有能力度過危機,並且在事業與生活其他方面有所突破。
到底什麼是最高目標?最高目標像什麼,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作者簡介】

麥可.雷伊Michael Ray
他是史丹佛大學企管研究所創意與創新行銷課程的教授,也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在行銷溝通以及為企業與個人發展創造性環境的領域中,具有豐富的經驗。《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稱他是「矽谷最有創意的人」。他有一百多種著作,包括十本書,其中兩本是「消費者資訊處理」領域的先驅,有兩本則有助於建立與發展企業新典範。
他與邁爾斯(Rochelle Myers)合著的暢銷書《創意革命:如何激發企業人創造力》,被《公司》Inc.雜誌提名為九本「最偉大的商業書」之一;《平凡英雄之路》The Path of the Everyday Hero獲選為年度最佳商業自助書籍;與Daniel Goleman(Paul Kaufman合著的《創意精靈》The Creative Spirit,靈感來自於他在史丹佛商學院的「個人商業創意」課程,為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同名節目的指定書籍,他並與創意課程的老師合作撰寫《基礎對話》Conversations on the Basics。雷伊在各地演講,並且擔任許多組織團體的顧問,指導過的企業包括大型零售商、食品公司、目錄公司、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全國性有線電視系統公司、廣告公司,以及四家非營利機構。
想獲知更多有關雷伊與其創意課程的資訊,請參考www.michael-ray.comwww.thehighestgoal.com

【目錄】

推薦序 走出自己的生命之路-柯林斯
作者序 分享最高目標的秘密
導言 凝視心中的光芒
1
熱情沒那麼重要 
2
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3
問一些愚蠢的問題
4
只做簡單有趣的事
5
恐懼是一種正面的能量
6
用愛完成的事,每一件都完美
7
不是「是」,就是「不是」
8
今天你給別人什麼禮物
附錄A 未來旅程中的錦囊
附錄B 你可利用的生活箴言

0-2 【推薦序】走出自己的生命之路

~柯林斯/《基業長青》《AA+》暢銷書作者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個溫暖的下午,這是我就讀史丹佛大學企管碩士班的第二年,我正在確認選修的課程。在生產策略與公司財務等相關課程中,有一門課叫做「個人商業創意」(Personal Creativity in Business)。「這是矛盾修飾法,」我心想。考慮了一會,我加選這門課,企圖平衡我枯燥的分析性課程。

  三點二十分,我從容進入教室,找了位子坐下,和同學閒聊暑假的工作經驗與這學期的課程,等待著雷伊與邁爾斯(Rochelle Myers)教授。

  教授沒來,我們繼續聊。
  教授還是沒來。

  最後,我們發現雷伊與邁爾斯早就坐在教室前面等著。一群群聚集聊天的同學終於發現教授正耐心等著我們轉移注意力,於是逐漸安靜下來。而身高不到五英尺,穿著夏威夷長衫,前面掛著一面巨大銀飾獎章的邁爾斯教授,以我們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喃喃說著:「你們即將開始十星期的旅程,在這趟旅程中,你會發現內心深處的本質。」

  我立刻翻閱課程目錄,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科目。我正全神貫注翻閱著,又被雷伊教授打斷,他開始要我們冥想:「深呼吸,慢慢地,感覺你右腳腳趾的能量。感覺這能量開始在你腳上移動,集中意志在右腳上,其他什麼事都不要做……

  我覺得自己似乎選錯課了。

  那天晚上,我告訴內人瓊安,我選的課程大致上不錯,只有一門我想退掉。我說了邁爾斯與她的長衫,以及雷伊帶領我們練習冥想。我覺得雷伊像是穿著皺巴巴服裝的瑜珈熊,後來我才知道,雷伊真的是瑜珈信徒,也是精神方面的導師。至於我,我在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在麥肯錫(McKinsey)公司工作,非常喜愛以資料為主的分析與研究,跟邁爾斯與雷伊實在很不同。

  瓊安聽了卻說:「我覺得這門課可能對你很有幫助,你為什麼不繼續選修,看看到底會怎麼樣?」

  結果呢?如果沒有修這門課,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也沒有這麼美好的生活。不只是我有這種經驗,一年不到,我的同學都跟我有相同的感覺,非常慶幸在人生的初期能夠選修這門課;即使當時還不知道,這個經驗,即是我們以勇氣與堅持去追求最高目標的第一步。

  不過,對於我這個喜歡分析資料的怪胎,這個經驗還是令我侷促不安。「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學些創意的技巧,或是生產創意產品的管理方法?」我上了幾個星期的課就提出要求。我要工具、技巧、方法,我要實際有用的東西。

  雷伊則以商人拜訪禪師希望得到啟發的故事來回答。

創意就在我們心中

  商人與禪師坐下來之後,商人開始喋喋不休地說著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他尋求成就、方向、意義與目的……禪師沒說什麼,只是一直倒茶。茶杯滿了,禪師還不停止,茶流到盤子上、桌子上,最後流到商人的腿上。

  商人跳起來大叫:「喂!你在幹嘛?」

  禪師說:「你的杯子太滿了,你在生命中一直加一直加一直加。除非你的杯子是空的,否則我沒有辦法再給你啟發。」

  雷伊與邁爾斯解釋,這門課的目的不是要增加技巧與知識,而是要移除創造潛力的障礙。他們的前提是,人人都有創意,只是創意通常被掩蓋。每個人都有一個創意寶盒,放在心靈的角落,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定期去打掃,清除蓋住寶盒的垃圾,這樣才能打開它,看看裡面有什麼。每個人都要處理這個基本的挑戰,讓生活本身成為創意藝術的作品。

  此後幾年,我體認到兩種生活態度。第一種是大多數人的態度,生命只是「按照數字上顏色」。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做,照著大家的路走,安分守己、不敢超越界線,最後完成一張漂亮但是沒有想像力的圖畫。

  第二種是少數人的態度,從一張空白的畫布開始,企圖畫出一張傑作。這條路徑風險較大,也較難走,充滿了不確定與創意的選擇。但是,這是使生活成為創意藝術作品的唯一方法。要畫出傑作,需要有個概念、有個開始、有個主導的脈絡,就是不要有別人預先設定好的數字與線條。這個做為參考的指引架構,就是最高目標。而本書的內容,就是利用雷伊的發現,協助你達成生命中的最高目標。

  一九八二年,我選修這門創意課程時,雷伊教授並沒有清楚提出最高目標的概念。不過,這個觀念一直都有,是一個大架構,是整個創意經驗的隱藏結構。現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雷伊將這個概念以文字具體呈現,寫成本書。

  這門課程以及這本書的核心方法,就是利用「生活箴言」(live-with)的啟發式構想。你可以執行這些生活箴言一段時間(通常是一個星期以上),然後反省這段經驗。我們在史丹佛創意課程的功課,就是執行這些生活箴言,像是:

  「如果一開始沒有成功,那就投降。」
  「注意!」
  「問些愚蠢的問題。」
  「摧毀判斷,創造好奇。」
  「別想了。」
  「要平凡。」
  最難的是:「只做輕鬆簡單又有趣的事情。」

  最後這句生活箴言是在期中考前提出來的,這牽涉到一個問題。如果只做輕鬆簡單又有趣的事情,我就不會去考期中考,那麼,我要如何完成創意課程的作業,卻又不會當掉其他科目?

征服生命的裸稜

  我決定將期中考視為科羅拉多州黃金峽谷(Eldorado Canyon)的裸稜(Naked Edge)的第四段攀岩路徑。

  裸稜有北美洲最漂亮也最壯麗的岩場,是完美的攀岩場所,除了第四段之外。每次我攀登裸稜,最怕的就是第四段。攀岩者必須攀上一塊向外突出的岩石,頭上腳下將身體強行擠入狹縫中,就像是攀爬大鐘的內部;你的腳在岩壁旁滑動,肩膀緊緊卡在向上的岩縫中。你會感覺到幽閉恐懼症與不安全感,更糟的是,沒有人確保工具不會在這時候出問題(如果一失足,很可能所有的確保點都會扯開,讓攀岩者摔得粉身碎骨)。

  儘管有這第四段,我還是攀爬裸稜不下三十次。如果只是攀爬第四段,就是壓力沉重、單調沉悶的工作。但如果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跟一個攀岩夥伴來到這風光明媚的地方,從事我喜歡的運動,那麼第四段就成為美好一天的一部分。於是,我重新調整對期中考的心態,把它視為裸稜中的第四段。

  雷伊這個最高目標的觀念,則是更深的層次:到底什麼是你生活中的裸稜?他也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解答。當你忍受壓力沉重、單調沉悶的工作時,有沒有更高的抱負與目標,讓工作變得具有價值與意義,讓你能夠從中得到力量?

  雷伊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個性謙沖,多年來教過幾千名學生,一向視學生為他的老師,《最高目標》本書正是他累積多年來教學相長的智慧結晶。我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的,是對於個人的指引,說明如何在生活中發現與追求最高目標。這是極具破壞性的工作,如果你遵照他的教導,得出邏輯的結論,生活的方向一定會有顯著的改變。

  就我而言,雷伊與邁爾斯在我二十幾歲時,就引導我放棄狹窄的傳統路徑,走出一條自己的生命之路。在他們的刺激引導下,我找到一條幸福又有成就的路,我的熱情(我喜歡做的事情)、人生意義(我為什麼活在這世上)與經濟收入(我可以靠此維生)能夠得到交集。換句話說,我發現了追求最高目標的路徑。也許透過這本書,你也可以發現你的最高目標。

~柯林斯 於科羅拉多州博德(Boulder○○四年一月一日


【作者序】

分享最高目標的秘密

  我一直很想跟更多讀者分享最高目標的秘密。幾十年來,我持續進行這樣的探索,並試圖從二十五年來在史丹佛商學院開設的「個人商業創意」課程的觀察中,焠煉出菁華。

  任何旅程總是曲折迂迴的。自從我開設這門課程以來,世界已經發生巨變,變得更複雜、更混亂,而且更危險。有時候,我試圖尋求一些方法,希望讓社會朝向更人道也更有創造力的方向發展;我尋找方式協助組織轉變成新典範,鼓勵人們做出對世界最好的抉擇,激發領導開發的新方法,並且創造網絡和支援系統以因應改變。

  最後我發現,我最需要做的事情,其實我已經在做了。

  似乎沒有任何人提供一條路徑,讓我們將最高目標與工作、組織、生活、世界都連結在一起,而這是我希望做的。

  所以,大約在十年前,我推掉其他事務,專心做創意工作。我跟同事繼續在史丹佛與其他學校教授創意課程,也成立一家公司發展相關軟體,提供學校以外的組織與個人使用。而創意對於企業與個人的影響之大,讓我們深感訝異。顧客表示,創意課程的投資報酬率至少是一百倍,有時候甚至是兩百倍。也就是說,花一千元就可以得到十萬元到二十萬元的回收。

  但是,創意課程帶來的好處還不只是短期的財務成果,它讓本來沉默不語或是沒有太多工作貢獻的人,開始綻放光芒;本來想離職的人,決定留下來以新的方法貢獻心力;傑出人才加入組織,願意奉獻心力。組織成為一個社區,歡迎所有人加入,展現多樣化,做君子之爭,必要時成為領導人,並以同情、接納、感激與尊敬互相對待。

秘密

  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個課程有這樣的效果?我能夠掌握精髓,造福更多人嗎?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參考自己和同事在史丹佛與其他學校幾十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在企業界與其他組織所獲得的成果。

  我發現這個課程的影響,不在於其架構、程序與練習,而是因為它能觸動人心深處。學生發現自我,因而改變了行動與生活。即使我們從來沒有在課堂上提起最高目標,但他們總是會發現它──這是支持他們的秘密,無論這最高目標是什麼。有位學生上過這個課程多年之後,表示:「這種改變確實有效,而且會一直持續。」

  我認為其他生活在創意中的人,都有同樣的能量。他們都有個做為生活中心的秘密,使他們活得更完整充實。

  創意課程曾經邀請過幾百位來賓分享他們的故事,而他們之中,有許多已經找到自己的最高目標。這些人包括建築師、藝術家、行動主義者、戰爭英雄、學者、歌手、作曲家、舞者、創業家、工程師、科學家、金融家、心理學家、政治家與僧侶。以許多標準來看,他們都是相當成功的人,通常累積許多財富。其中有許多人開創出新的產業,改變了美國與世界文化的面貌;有些人改變我們工作的方式,也改變我們跟其他人的關係。

  他們暢談自己為何能達到現在的成就,描述他們的創意過程與內心生活,分享個人的核心本質以及為何存在的目的。

  我聽過這些人的演講,也與數千名學生一起學習,深深體會到最高目標的力量。面對生活中最嚴苛的考驗,這個秘密讓你能夠支撐下去。如果世界似乎變得瘋狂,這些擁有最高目標的人能夠開啟內在資源,以創意的方式服務他人,盡力改善世界。

  他們從危機或是愛的經驗中學習──大多是在年輕時,但也有許多人是年紀稍長之後才經歷到。如果他們為了某種社會關係而活,就會讓這種關係更加緊密。他們坦然接受生活,認為生活就是一場冒險。他們不會因為新聞報導或是家人親友的勸說,而動搖心志。

  他們會從較高的觀點來觀察每個狀況,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潛在角色,不疾不徐,專注於目的。他們似乎很幸運,新的可能性總是在眼前開啟,而他們也能利用資源以創意採取行動。

  這本書主要就是在談這個秘密:你的最高目標。這個目標永遠在那裡,而且超越一般的成功定義。

  最初,我跟同事在發展史丹佛的創意課程時,我們認為它的功能是用來輔助商學院其他課程。理由是,如果學生能夠多開發創意,將可善用其他分析工具。

  不過,我們後來發現,其他課程實際上是透過某種基本假設在提倡一種生活方式。這個假設認為,經濟上的成功,再加上伴隨成功而來的榮耀,是生活最終的目標。但是,創意課程的前提很不一樣:我們要學生體驗自己內在的智慧與影響力,以及他們與其他人的關係,這就是另一種成功。

  當時我們還不了解,我們不只是提供經營事業的新方法,也讓學生知道如何生活。


完全不一樣的成功模式

  那些發現自身內在資源以及生存目的的學生,也發現他們的工作與生活對於世界有積極正面的貢獻。有些校友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為這個目的而生活,並利用從課程學到的架構維持專注。以下有幾個例子:

  布羅索(Denise Brosseau)在課堂上發現,基本上她是一個連結者(connector)。一九九三年,從史丹佛大學畢業後不久,她與其他人一起創辦女性創業家基金會(Forum for Women Entrepreneurs),協助她們尋找資金與發展人際關係。例如,她所召開的一場大會,就為二十六家女性創辦的新公司募得一億八千五百萬美元。

  史寇爾(Jeff Skoll)曾於一九九五年選修這門課,並因此學會了看到內心的自我。他創辦eBay,累積許多財富,在美國四十歲以下的富人榜中排行前五名。他還成立了「以投資、連結與頌揚社會創業家為使命」的「史寇爾基金會」(Skoll Foundation)。

  豪Dominic Houlder)是倫敦商學院史隆計畫(Sloan Program)的主任,在其他事業上也是名利雙收。他並鑽研佛法,成為佛學老師。他在著作《心滿意足與金錢》(Mindfulness and Money: The Buddhist Path of Abundance)中提到,這門課程「開拓許多學生對於商業精神層面的視野……

  我們曾經為九一一攻擊事件受難者的遺孀開設這門課程,也出現與上述例子類似的情況。雖然這些女性面對難以承受的生命難關,但最高目標的召喚協助她們走出來,這是她們沒想到的。她們也激勵他人,使得這世界更美好。

  社會對於成功的基本假設,往往引導出負面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很多事實中看到證據: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暴力行為增加;某些地區面臨貧窮與飢荒;環境惡化;價值觀、正義感、溝通與社區的崩解;不幸福與恐懼的感覺;有些富裕國家的人民健康不佳。

  許多人都感受到必須改變現狀,也提供了新的方向。這世界正需要每個人貢獻心力,但是個人如何影響這巨大的連鎖力量,同時面對自己生活上的挑戰?

  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我們必須以知識與熱情,勇敢而有創意地採取行動。只要我們為最高目標而活,無論以什麼方式去體驗,都可以應付時代的挑戰。

0-3 【內容試讀】第1章:熱情沒那麼重要

每個人都在四處尋找熱情,
坦白說,它被高估了。


每次我問別人他們的最高目標是什麼,幾乎沒有例外,得到的回答都像是企業目標或組織願景。許多人心胸寬廣,說自己的存在是要幫助別人進步,讓世界更美好,或是為了服務人群。有些人則談到自己的未來發展,例如有人說她的最高目標是調整適應。

如果我以不同的方式繼續追問:「有什麼可以支持你追求那個目標?」或者「你去年面臨困境時,是什麼支持你度過難關?」這時候,大多數人終於開始說出他們的最高目標。

很少人說他們的最高目標屬於物質,因為這些問題的本質,比想贏得樂透或擁有海灘別墅的欲望更深入。也很少人提到最高目標從人生一開始就陪伴著他,並且支持他們做每件事。我懷疑這是因為我們習慣以潛在的貢獻程度來決定最高目標,而不是尋找那股協助我們的力量。

研究顯示,所有人在人生初期都有過最高目標的經驗,它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每個人都曾經信心昂揚,認為自己偉大不凡,跟每件事情都有關係,而且充滿潛力。作家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十分精確地掌握到這時期的得意:

我要讚美自己,為自己歡唱, 
我認同的,你也應該認同,
我的每個東西都好,你的也是。

如果我們接受也記得最初的認知,就能超越那些阻擋我們為目標而活的社會化與比較。


最高目標的早期體驗

這是一位朋友的經驗。十一歲那年,她跟家人去義大利旅行,有一天來到羅馬的「城牆外的聖保羅教堂」。一開始,她覺得十分無聊,他們已經參觀太多教堂了,但是當她進入獻給「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的小禮拜堂時,卻體驗到一種能量與連結,直到今天她還深深記得。她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經驗,直到後來遇到一位研究馬利亞的學者。這次對話開啟了她的認知,她知道,那就是自己的最高目標,從在羅馬的那天起,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

回想過去體驗到最高目標時的感覺吧。你一定有過相同的經驗,也許不只一次。逼自己回想一下,因為這很值得。也許是小時候,你突然認識了自己的潛能,以積極有力的方式感覺到自己,或是感覺跟天生萬物連結在一起。

也許我用的字詞不很適合你,但是請記住,我指的是最高目標本身,它非常個人也很多樣化。有些人在看到自然景致,像是第一次看到高山或大海時,感覺到這種連結;有時候,人們在宗教的一個情境或運動競賽中感覺到。這通常只是生命初期送給我們的禮物,而且在我們最想不到的時候發生。

一旦你認真回憶,可能會想起好幾次這種經驗:聚焦在你記得的最早也最強烈的那一次,找出它想要告訴你的最高目標。花點時間回想,記下心得,或是找個人談談。如果能重建這回憶,並透過它建立最高目標,你就擁有這趟人生旅程中價值珍貴的東西。

我還記得自己十歲時,赤腳走在威斯康辛州砂礫路上的一個畫面。那是一個美好的夏日,我走在湖邊的沙灘上,覺得自己和所有事物產生連結──我體驗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一部分,包括燦爛的陽光、萬里晴空、高大樹木、腳下的礫石,以及在我身旁跳躍的蚱蜢。我覺得自己很巨大,活在世上就是要成就一些偉大事蹟;但是,我同時感到悲哀,因為生命總有結束的一天。這一切的體悟都發生在瞬間,但是非常強烈,我全身每個部分都被震撼了。

然後,就在社會不斷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以及我是誰時,我把這個經驗放在一邊。跟我那位與「抹大拉的馬利亞」連結的朋友一樣,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那一刻的體驗,但是直到今天都揮之不去。

大多數人都忘了自己早期與最高目標的連結,但是這記憶還在,只要你集中精神回想。有人記得自己小時候,父親以強而有力的語氣稱讚他很棒。一位女士回想起,在姑媽的農場幫忙接生小牛時,她感覺到生命的意義。還有人想起兩歲半的時候,有一個清晨她溜出家門,走到教堂,然後發現了「恩典的存在」。

在一次研討會中,我請大家回想小時候體驗到最高目標的時刻,有位女士說起她的經驗。她還是少女時,有一次走在山裡,突然感受到能量與連結,發現自己能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中擁有自主權。她姊姊被父母不斷折磨,對於童年的經驗感到怨恨痛苦,她卻能拋開過去,保持心境自由。直到今天,她還會去山上調適身心,也總是記得自己所擁有的力量。

你發生過什麼事情嗎?你還記得感應的經驗嗎?如果有的話,不要遺忘了。


恩典的第一個障礙:次佳

大多數人會忘記年輕時偉大的經驗與目標,或者將它們埋在記憶深處,轉而追求「次佳」(sub-optimize)。

所謂的次佳,是指我們可能在生活中體驗過最高目標,卻很快回去追求較小的目標,也就是社會上所認為的成功。我們被成就綁住,這些成就也許偉大,但不是最高目標或最理想的目標。我們妥協了。

有時候,我們會持續做那些從社會標準來看是成功的事情。如果它在生涯的初期發生,我就稱之為「太早成功的悲劇」。有些運動員、演藝人員、創業家、藝術家、作家與科學家,可能在生涯初期就很成功,媒體也捧紅了這些人,於是他們重複做相同的事情,再也無法超越以往的成就,只是達到了生命中的次佳。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種情形。


恩典的障礙之二:社會化與比較

最高目標產生共鳴的最大障礙,來自於媒體、學校、父母與朋友,也就是社會。他們認為,擁有世俗定義中成功的生活,才會得到眾人的敬佩。

這種觀念影響我們的夢想與內在思維,將人緊緊箝制。社會要我們玩什麼遊戲,我們就玩什麼遊戲,即使那些遊戲規則與我們的核心本質相去甚遠。我們錯過偉大的時刻,還找藉口合理化;我們的生活和心靈脫節,因為屈服於成功的景象及社會的力量,脫離了追求目標的軌道。

我們不斷與他人比較,失去自我,也失去對生活的控制。別人認為生活是什麼或是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就奮力追求;因為不做適合自己的事情,反而失去了力量。


不必刻意追求熱情

我的學生一再表示,他們渴望對工作充滿熱情,卻不知道如何找尋。許多人都有這種情形,因為書店裡充滿了這類書。

這是因為人們追求的,並非「我是誰」和「工作的意義」,而是誰看起來成功以及誰對生命有熱情。他們不在意如何與自己的最高目標結合,但是只要發現自己的生活跟別人的不一樣,就沉溺在失望中。

我已經聽厭了這些牢騷,我告訴學生,熱情其實被高估了,它沒那麼重要。我覺得這番話應該能讓他們平靜下來,只要專注於生命中真正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經驗。

但是我這種「寬宏大量」的態度,似乎沒什麼幫助,他們在報告中還是認為熱情舉足輕重,甚至對我的回應感到失望。他們想追求生命中某些重要的東西,卻不知道如何獲得。

這種對於缺乏熱情的焦慮,其實藏在每個人心裡,尤其當我們根據社會的要求,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方向做事時。

我們得到夢想中的工作,卻發現它無法帶來滿足。我們選修一門看似能幫助成功的課程,卻發現它帶來新問題:生命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把生活當成賭注,卻發現自己並不愉快。我們得到暫時的刺激興奮,卻覺得單調無聊,連起床都懶。看到別人充滿活力,我們覺得自己枯竭無力。更糟的是,我們開始覺得生命匆匆流逝,而自己毫無貢獻,也從未實現年輕時的夢想。


找到自己的路

想改變很容易,如果我們專注於最高目標,熱情自然湧現。我們內心深處都想做出獨特的貢獻,但是,如同榮格(Carl Jung)所說的,向外尋找方向是錯誤的:
 
只有在內心尋找,你的願景才會清晰。在外尋找是夢想,在內尋找才是清醒。

最高目標是人類所追求的事物之一,佛法稱這種生活目標為「達摩」(dharma),也就是正確的生活。例如,印度的《薄伽梵歌》(The Bhagavad-Gita)就幾乎專注於對達摩的追求。在書中,克利斯那天(Lord Krishna)對學生阿周那(Arjuna)說:「自己的達摩再怎麼不完美,也比別人的完美達摩更好。」

顯然,我們並未遵照克利斯那天的教誨,而父母、師長、媒體也訓練我們,以外在的獎賞來定義幸福快樂。

如下表所示,人生有兩條不同的道路。如果依照社會的要求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是追求別人的達摩。你會擁有豐富的經驗,愈做愈好,擔負更多的責任。你得到升遷的機會,成為老闆、合夥人或是高階主管。每個人都讚美你,要你做更多你不想做的事情,你卻覺得生活愈來愈缺乏意義和成就感。

人生的兩條道路

做你不想做,但應該做的事情 <──> 做你喜歡的事情,並找到意義  
得到經驗 <──> 得到喜歡做的事的經驗  
擅長於你不喜歡做的事情 <──> 非常擅長於喜歡做的事情  
有機會做更多事 <──> 有更多機會做你喜歡的事  
生活缺乏意義 <──> 生活充滿目的與意義
 
要追尋自己的達摩,就要先做你喜歡做而且有意義的事情。累積經驗與技巧,你就會做得很好,有更多機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使你可能也會掉入成功的泥淖,像金錢、名聲、升遷與獎賞,但工作本身仍然是一種報酬。你的生活愈來愈有成就,你的滿足感也對整個世界帶來益處。


記住你的最高目標

有時候,這種人生道路的概念會讓人心煩意亂。有些人接受了不是很喜歡的工作,就懷疑自己是否犯了無法挽救的錯誤。有些人已經在痛苦中工作一段時間,也會懷疑要改變是否太遲。即使他們想走往新方向,也不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標。
會有這些迷惑,都是因為沒有掌握自己的最高目標。我們經常瞥見最高目標,但是只有在需要導引時,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這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 
 
我二十歲時,還不懂得如何處理生活。我是一個好學生,但是家人把我當成書呆子──在學校表現出色,卻不知道如何面對現實世界。我相信家人的話,讀書以外的事都聽從他們的指導。

但是有一次,我必須幫助兩個朋友度過難關。他們是一對情侶,女孩懷孕了,兩人想先結婚再告訴父母。我們三個都還不到二十一歲的法定年齡,但是他們請我幫忙。這回,我只能靠自己。

我開始聯絡政府機構以及能主持婚禮的人。雖然我十分緊張,但是打過電話之後,卻發現自己變得足智多謀,能夠提出替代方案與建議,解決各種困難。
我們開車到另外一州舉行小型婚禮,我跟女孩的妹妹擔任伴郎伴娘。
這個事件改變我對自己與世界的觀點──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永遠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資源。

當然,事情結束後,我又變回害羞的那個男孩,在社會與家人的期盼下,維持事業,而不是追求最大的可能性與貢獻,結果我常常覺得精神錯亂、焦慮與生氣。但是,那次的經驗一直跟隨我,在面對未曾遇的挑戰時(結婚之後,擔負起為人夫以及為人父的責任,這種挑戰更多),我知道可以再度運用以前那些資源;我內在的資源愈豐富,人生也就愈從容。

當時我並不知道,我正在為現今的事業殿基,也距離我的最高目標愈來愈近。


最高目標如何跟隨你

你呢?你還記得決定最高目標的那一刻嗎?你如何描述自己的最高目標?

即使你不記得也沒關係,最高目標總是跟隨著你。事實上,當你感到徬徨不安時,通常是因為你拒絕為最高目標而活。但是,如果你在艱困的狀況中繼續堅持,不偏離正軌,就會看到最終的希望與力量。

我跟名人凡夫都共事過,一再看到他們從艱難的處境中得到深刻的理解,進而產生嶄新的行動。最高目標會指引新方向,尤其在困境中。這不是奇蹟,如果你能善用內在資源,它就是很自然的過程。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內在資源居然在某個機會中用上。你的經驗會提醒你最高目標是什麼,而且,在這種時刻,你將與最高目標結合。

我自己就體驗過這樣的循環。雖然事業一帆風順,我卻感到迷惑,即使有過與最高目標共鳴的經驗,有時候還是會消沉,甚至絕望。

在努力調適、砥礪自我後,一次奇妙的體驗讓我對最高目標有全新的感受,而這個經驗是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發生的。

為了支持一位朋友,我參加了印度教聚會所的冥想日活動。我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坐下來開始冥想,突然感到一道光線從我脊椎底部直衝上腦門。我了解到自己內在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而這個認知讓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我是完整的,充滿了愛。知道自己擁有這種力量,所有問題以及對自己的低度評價,都不再是困擾。

當時我因為喜悅而大喊出聲,但身為一個大男人,我不好意思再這麼做,只能盡量壓抑自己,我不斷流下喜悅的眼淚,然後大腿開始震動搖晃,人不由自主地在地板上彈跳。接著,我轉為平靜,進入一個黑色的空間,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個空間內。我就這樣坐了好久,直到冥想結束。

這次體驗讓我看到過去二十七年來生命中所有的一切,我了解到,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理由。因為這個經驗,我也發現自己與最高目標的其他關聯。

其實我什麼也沒做,只是與世界中超凡的一切保持連結。如果我繼續這麼做,應該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生。

就像作曲家或是藝術家對生命有所洞察,然後花費數年的時間完成它,我也是如此。我已經發現所有人都可以認知生命並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法。

0-4 【內容試讀】第4章:只做簡單有趣的事

只做簡單有趣又不費力的事
才能擁有真正的成功


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你會體驗到「就這樣而已嗎?」的感覺。你得到想要的一切──汽車、房子、特殊關係、升遷、意外之財、學位、獎賞,但是成就感很快就消失,你感到不滿足。所以你打起精神,開始更加努力,向下一個目標前進。但達成之後,你又有相同的不滿足,又看到下一個目標,再度跳入循環。就這樣循環再循環。

這是找尋真正成功的最主要挑戰。我們總是向外追求成功,卻不知道成就就在內心世界等著我們。真正的成功是感到快樂,以及不斷體驗到提升自己的可能性與無限。這是你可以接觸最高目標的方法,一旦擁有完整豐富的自我價值,就是達成真正的成功。

我們的文化喜歡否定最高目標的力量,因此要找到真正的成功,需要覺悟與行動。你首先必須認知到,你就像一條魚,在海洋中隨著強烈的洋流游走,讓你忽視甚至貶低自己的內在資源。一旦你有所知覺,就可以開始在內在資源中建立信心,了解自己的價值。做你喜歡做的事,推掉你不喜歡的,當你愈是專心辨識出自己的最高特性,對它有信心,就愈能夠體驗真正成功的自我價值。

找尋真正的成功,可說是概括了追求最高目標所帶來的益處。如果你瞄準的是最高目標,長期下來你就會發現你的目的與成功,無論有沒有外在的獎賞。物質上的富足可能是精神富足的副產品,但物質不是你的重點。

你將更有能力處理任何變化,不論是失去金錢、工作、人際關係、外貌與健康,什麼樣的狀況你都能處理。最高目標將會協助你面對這些挑戰,從中得到力量。


你的挑戰是什麼?

我們都離真正的成功愈來愈遠。你發現自己擔心金錢或是其他外在獎賞嗎?你發現自己好像在搭乘雲霄飛車,因不同的狀況,時而興高采烈,時而悲傷沮喪嗎?你羨慕別人什麼都有嗎?你對自己的評價不高?你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所面臨的挑戰是什麼?有什麼長期的問題或障礙,是你想要解決處理的?

我在史丹佛大學教創意課程時,發現大多數的人對於金錢與成功的態度,可以回溯到童年時期的事件。學生探討這些讓他們有深刻感覺的事件,也知道這些事件對自己的影響;如果他們對於真正的成功有較寬廣的觀點,就能選擇不同的生活。

例如,有位學生提到她母親過世那天,父親買了一碗草莓。母親本來很喜歡吃草莓,但是在要吃的時候,卻說:「現在不是草莓生產的季節,一定很貴,為什麼你要浪費錢?」這就是她母親最後的一句話。

這個事件,讓這個學生對於金錢的挑戰與追求真正的成功有了新的理解。她發誓絕對不要太小氣、對金錢太過執迷,她開始改變,心態從匱乏變成富足。現在,想想你在追求成功時所面臨的挑戰,看看是否可以將它寫出來或畫出來。大多數的故事都與尋找幸福有關,因此,你可以考慮以電影或故事來代表你追求真正成功所面臨的挑戰。當你了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樣的成功時,花點時間想想必須做的工作,將挑戰變成機會。


金錢與信心

追求最高目標以及尋找自我價值的真正成功,需要龐大又持久的信心。
但是,這信心是什麼?基督徒對於信心最著名的定義,是在聖保羅寫給希伯來人的信上:「現在,信心的本質就是希望,而證據是看不見的。」

然後,聖保羅說了一個關於信心的故事,描述亞伯拉罕一開始雖然不知道要走向何方,仍勇往直前。這樣的故事為你追求最高目標的旅程提供一個典範:最高目標深埋在所有事物裡,它與所有事物都有關,同時又是獨立的,你必須帶著信心啟程,不要降低目標,邊走邊學。這種信心才能使你踏上自己的旅程,否則你只能走別人的路,或者是沒有最高目標的旅程。

想想聖保羅對信心的深奧定義。有什麼可能是希望的本質?你如何掌握看不見的證據?當你思考與最高目標產生共鳴的狀況時,也許你已經回答了這些問題。信心的本質與證據就在你的內心,不必外求。

已故的瑪麗福爾摩斯(Mary Holmes)是美國藝術史學家、教育家與藝術家,她說:「我們不知道未來,但是仍然能夠想像與行動,信心是我們接受這個事實的唯一方法。」沒有這種信心,我們就猶如癱瘓。作家兼詩人喬治富蘭克林(George Franklin)也同意這點,他說缺乏信心而否認自己的內心生活與資源,這是「很殘酷地使這個人貧窮」。


你的關鍵時刻

當然,當你想要以持續的信心生活時,難免會遭遇到進退兩難的困境。你知道要在內心發展出信心,並且透過經驗跟最高目標產生連結,但是你必須先具備信心,才會有這些經驗。

有個故事描述一位精神導師和他的學生來到懸崖邊,兩人隔著七尺寬的裂縫。突然這位導師對學生說:「跳!」學生想都沒想,就輕輕鬆鬆跳到另一邊。導師知道學生有準備,也對他有信心,而學生對老師與自己也有足夠的信心,所以他可以接受似乎不適當的命令,並且體驗到自己的能力。

葛雷瑟(Julian Gresser)是一名律師,也是國際衝突解決專家,他在我課堂上講過類似的故事。他為了個人成長,跟一位著名的哈達瑜珈(hatha yoga)大師學習。葛雷瑟完成了許多困難的動作,但是無法做一個看起來似乎不可能的姿勢:以手跟前臂撐地,使身體與地面平行騰空。他看過瑜珈老師做過,但是無論如何,他就是做不來。

有一天他們走在森林裡,葛雷瑟的瑜珈老師忽然要他在原地做出這個動作。葛雷瑟立刻趴下去,兩手撐地,第一次做出這個動作,而且毫不費力,以後他在做這個動作時都很容易。

在我們的課堂中說完這個故事後,葛雷瑟馬上就做出這個動作。在圍成一圈的學生中間,他脫下西裝外套,手臂撐住地板,很神奇地似乎飄浮在地板上。

這些故事給了我們處理信心悖論的方向:必須有足夠的信心,並採取行動獲得讓我們更有信心的經驗。跟所有悖論一樣,我們必須擴大視野才能處理。葛雷瑟認為瑜珈可以開發自己的能力,有更好的工作表現,所以才能輕鬆地做出這個神奇的動作。每一件事情,包括在追求真正成功的路上找出信心,都是以英雄旅程的形式發生,並且對你提出挑戰。在你有所突破之前,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辛苦好一陣子。

印度古經文《濕婆經》(Shiva Sultras)的第十七教義,提出這種信心悖論的解答:「自我的知識是堅定的信念。」也就是說,如果你努力,你的信心與最高目標將是一樣的。


生活箴言:只做你喜愛的,你所做的你都喜愛

無論你的挑戰是什麼,現在就開始過你好像真正成功的生活。遵照「只做你喜愛的,你所做的你都喜愛」這個生活箴言,至少過一個星期。注意你的經驗,盡量過著你好像真正成功的生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也以你喜歡做的方式體驗你必須做的事情。

以這種方式生活,你就是跟最高目標產生共鳴。有些傳統觀念認為,修成達摩﹝你在生活中的角色,正確的生活﹞就是達成最高目標;有些人說這是得道。無論是什麼說法,當你遵循這個生活箴言時,就能體驗到與最高目標連結的經驗。

以這種方式生活,看看你對自己與工作有什麼心得。當你真正注意時,確認你是否真的喜歡你認為自己喜歡的這些活動。追蹤你喜歡做但是必須努力去做的事情,看看當你花費時間去做時,有什麼好處、什麼困難。

無論你這星期過得如何,無論你的壓力多大,確切實施這個生活箴言。有些人發現,將手邊的工作暫停下來,花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有精力去完全工作。時間為他們改變,他們也順勢而為。當為最高目標而活時,能感覺到空間為他們開放。

成功時,就能感覺到空間變大,有時間做自己,並如同心理學家兼人力資源專家邁爾(Pamela Mayer)所說的,能做一些可以讓自己成長的事1。每次當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覺得空間煥然一新。你會看到,你所感覺到的愛,正是自己與最高目標的連結。

這個生活箴言有四個循序漸進的實施層次:
一、    做你喜歡的事情。
二、    做的每件事情你都喜歡。
三、    覺察到你的經驗。
四、    感受到信心、有目的與成功。


一、只做你喜歡的事情

你不需要特定去做任何事,只須掌握願景,專注於生活的目標,這就已經是你完整的世界。在你實施生活箴言的這個星期,逐漸增加至少符合下列一項條件的活動:
簡單、容易、有趣;
本質上對你有意義;
感覺做起來很自然;
讓時間過得很快;
它是值得盼望的;
讓你覺得很舒服;
不會讓你覺得寧願做其他事;
享受活動本身,而不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
你會覺得對於自己的生活目標有一種貢獻。

清楚知道你喜歡做的事情,然後花更多時間在這上面。選擇你喜歡但是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做的三種活動,專心投入,甚至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參與,將這三項活動當做生活箴言的一部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然後寫下你的經驗。

雖然這是實踐生活箴言的第一階段,但也不太容易做到,因為我們已經被訓練不要經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芝加哥一位策略行銷與溝通公司的主管就承認,這個階段對他來說非常困難,直到他發現自己的表情透露出他到底喜歡做什麼事,而這是他以前沒有注意到的:

有時候,在很奇怪的時刻,因為很奇怪的理由,我會不自覺地微笑。當沒有什麼煩心的事情,我休息或是看著窗外,想著喜歡做的事情,即使沒有實際去做,只是想著可能的狀況,我的嘴角就會放鬆。然後,我發現我的嘴就像是鬼靈精(Grinch)一樣,不自覺地微笑。

他最先想到的喜歡的事,就是拋開繁忙重大的工作,做一些平凡的事情,像是坐看窗外人來人往,吹著微風,輕聲哼著小調。


二、你做的每件事情你都喜歡

對於必須完成的艱難工作,你可以用較寬廣的視野來看待。例如,學生在面對困難的課程時,可以想到程對於畢業以及日後工作的幫助;公司主管要激勵屬下積極進取時,就必須想盡各種方法。

試著改變你的態度,讓你所的每件事情都符合你的核心本質。有些技巧可能會有所幫助:聆聽輕鬆的音樂,讓心情感到平靜;與他人在工作上密切配合,或是與有活力的人合作。對於不喜歡的事情,就先嘗試做最困難、最無聊、最沉悶的部分,然後是第二討厭的事情,以此類推。做得好就獎賞自己一番,再繼續下一個工作,找出對你最有效果的方法。

費城一家公司的經理,發現一個處理事情的竅門,讓他的表現大大不同。他在處理許多麻煩的電話、達成更多目標、做更多雜務時,會使用一些小技巧:「有時候我會先想像完成的結果再做;有時候會把工作分成許多小單位,一點一滴完成;有時候我會一早來就先處理,完成之後的感覺很不一樣。」


三、覺察到你的經驗

如果你特別注意到自己的經驗,將會從生活箴言中得到更多。寫下你實踐生活箴言的心得,並且慶祝一番,跟其他人討論你的想法,並且從他們身上得到回饋。

你會知道,你認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否真的讓你感到滿足。相反地,你可以看到,你避免的工作並沒有那樣糟;事實上,如果你在做的時候有意識地去察覺,這些事情可能帶給你成就感。隨時問自己,當你實施生活箴言時,從每項活動中得到什麼,可以增加或是確定你的本質。

有位工作繁重的加拿大購專家實施了這個生活箴言。她在研究資料時,必須細讀幾百個文件檔案箱中數千頁的資料。在一堆舊書、灰塵、昏暗的燈光與頭痛之間,她努力找出喜愛的東西。

她說:「令我訝異的是,我找到許多,雖然一開始會花費許多力氣。我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像是一八九年代後期手寫的公開帳目,有漂亮的字跡、精確而仔細保存的記錄。」

她發現,一開始對她而言很困難的事情,已經有所轉變。她說:「我從這些文件資料中尋找故事,從中得到更清楚的理解。」她的發現對工作任務有所幫助,對組織也很有貢獻,這令她感到很興奮。


四、感受到信心、有目的與成功

當你感受到信心、有目的與成功,並根據內在資源行動,很自然地,不用多想,你就達到這個生活箴言的最高層次。如果你在實施生活箴言的過程中,這種感覺只發生過一次,那就不要忘記,可以將它帶入其他狀況,有助於協助你打破自己是渺小又不足的錯誤觀念。當你從一種狀況進入另一種狀況,你會發現自己的目標變得清楚又強烈。

有一位員工發展專家在加州一間營業額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工作,當她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她與自己的最高目標「以愛服務」連結。她描述:

我喜歡以真實又有意義的方式跟人接觸。當我在收容所為那些垂死又可憐的人服務,或者在父親晚年跟他散步時,我感到最有生命力、最真實也最充實。
這樣的感覺在不同的狀況、不同的層次都會發生。我清理廚房,做晚餐,假日到教會的夏令營服務;我是劇團的成員,也是一個團隊的領隊;我寫了一篇文章,感動了一些人;我打電話給朋友,當時我們都遭逢丁憂之慟;我開車帶一位病重的女患者到海邊,讓她可以再看一次大海。這不只是我喜歡做的事情,而是我生活的目的……
我想這秘密就是,我對所做的事情愈是注意,就愈容易愛所做的事情。即使是清掃廁所……我喜歡將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對使用廁所的家人與訪客來說,這就是服務,也就是愛。


發現你真正的成功

無論你是否實施這個生活箴言,只要注意生活中讓你與最高目標連結的重大事件,就可以更清楚,什麼事情讓你獲得真正的成功。
不要理會批評的聲音,當你對所做的事情強烈地感受到喜愛或討厭時,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本質。注意你所面對的重要事件,感覺你的內在本質是如何反應這些你喜愛或討厭的事情,將這些特質帶入你做的每件事情,達到真正的成功。

我建議你可以擴大在「導言」中提到的「最有意義的事情」練習。但是,現在專注在許多重大的事件、有意義的活動、許多喜悅與愛的時刻,以及許多代表你核心的特質。

挪出一小時,利用以下的練習發掘你真正的成功,或至少先讀一遍,當你喜歡的事情與最高目標產生連結時,你就可以知道如何調整。

一、在白紙的左邊,列出你喜歡的二十項活動,它們至少必須符合生活箴言所提出的任一條件。享受這個有趣的過程,列出並想像喜歡的活動,並在白紙右邊留下可以書寫的空間。

二、另外拿一張白紙,同樣的,在左邊列出你討厭的活動,這些活動必須不符合生活箴言所列的任何條件。即使很困難,你也必須列出二十項。記住,在右邊也留下可以書寫的空間。

三、利用特質一覽表,在每個你喜歡的活動旁邊,寫下你做這個活動時所得到的特質。

四、利用特質一覽表,在每個你討厭的活動旁邊,寫下做這活動所沒有的特質。

五、算算每個特質在表中出現的次數,比較兩張表,你會發現讓你喜歡的活動的特質,也跟你討厭的活動所缺乏的特質一樣。你也會發現有些特質經常出現,但是只出現在一張表上。

六、應該注意的不只是每個特質出現的次數,也要注意特質一起出現的情形。例如:幹勁、創意、熱情、活力可能一起出現,同樣地,冷靜、整體、純樸可能形成另一群。你可能發現自己有許多特質群,開始了解自己有這麼豐富的特質。

七、試著以他人的眼光看自己,你會覺得這個人的核心本質是什麼?無論如何,這些特質是你的一部分,坦然接受這個事實。如果有時間,可以用文字簡潔描述自己的核心本質,或是畫出可以代表你這個人的圖案。這個文字敘述和圖案能超越特質的量化觀點,是你真正成功的新型態。

特質一覽表
讚美    欣賞    優美    極樂    四海之內皆兄弟
鎮定    溝通    共享    同情    關聯
勇氣    創意    公平無私    幹勁    熱情
創業精神    永恆    卓越    信任    自由
友情    慷慨    善良    好心    感恩
融洽    博愛    幽默    包容    無限
欣喜    解放    啟發    熱愛    秩序
耐心    積極    能力    真實    更新
平靜    沈著    服務    寂靜    純樸
綜合    平穩    信賴    真理    理解
活力    整體    意志    智慧    好奇


如果你能夠以這個方式發現內在本質的特質,就知道在追求最高目標的生活中必須擁有哪些特質。你也會學到你所做的任何事情的特質,包括任何工作、關係以及服務。這不僅能在你的內心資源建立起信心,也能夠讓你在生活的每個部分保持目標與方法。

創業家兼資本家霍辛斯基(Paul Hwoschinsky)在我史丹佛的課堂上,第一次提到這個方法。他在《真實財富》(True Wealth)一書中說得很詳細:「我們的本質與我們所做的事情之間的連結,是通向真實財富的管道。」2換句話說,你愈是將特質帶入生活中,就能變得愈富有。

還有,你做的是什麼活動,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什麼特質。我們都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我們可能喜歡到海邊散步、看夕陽、釣魚、玩某種運動、跟朋友跳舞、看精采的小說、或是早起邊喝咖啡邊看日出。

但是,你可能會說,知道這些事情沒有什麼幫助,因為你不可能光是在海邊散步就可以賺錢謀生。看小說或是打球,對世界有何貢獻呢?做這些事情對你有什麼幫助呢?

也許你現在可以自己回答這些問題。你知道你不必做這些事情來謀生、服務、或是提供協助。你只是從這些活動得到某些特質,將這些特質帶入你謀生、服務、或協助所做的事情中。如果你知道你的特質,就可以保持自我,利用它們成就工作。具備這個知識,透過這個方法,你就可以做喜歡的事情,也可以將必須做的事情轉變成喜歡的事情。

    
如何將這些發現應用在生活中?

有位系統分析師利用網路與教學,將精神的概念帶入日常生活,她發覺發現、自由與好奇,是她真正成功所必備的特質。在知道之後,她就能夠將這些特質帶入生活中的每個部分。她說:「當我做喜愛的事情時,終於能夠具體說出自己的感覺。藉著將這些特質帶入我必須做、但沒那麼喜歡的事情中,我就可以找出用發現、自由與好奇去生活的方法。」

即使是簡單的經驗,對她來說也變得很豐富。例如,她很喜歡微風吹在臉上的感覺,雖然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做過喜愛與討厭活動的列表練習之後,她知道這種感覺與自由、更新與優美有關。她說:「最重要的是,風吹到我臉上,讓我有自由的感覺。」

她發現感覺增加之後,工作時更有樂趣。她說:「我從來沒有那麼樂在工作中,我保持這種好奇的感覺,覺得適得其所。我嘗試去愛所做的事情,結果發現自己跟他人交談的時間增加了。我更能夠聆聽他人,也成為更有同情心的顧問。我跟他人的對話,多半來自我的本質,而不是思維。」

行動的秘密:轉折點

你也可以生活在同樣的恩典中,體驗到本章所描述的生活箴言與練習所造成的結果。你體驗的方式,或許和我所敘述的案例不同,但你可以用最適合你的方式,去擴大你的成功以及跟最高目標的連結。

這就是採取行動追求最高目標的秘密。當你走上旅程,你的天賦特質支持你,不只是以恩典助你度過難關,也讓你的生活更豐富。當這個過程發生的時候,我稱之為「轉折點」(inflection point)

前面提到的那位系統分析師,在她丈夫過世二十一年之後,開始透過恩典與支持學習並調整生活,不斷增加生活的豐富與貢獻。本章提到的其他人也是一樣,他們面對困難時,會利用自己的內心資源,不受外在獎賞的誘惑。別人看到的是挫折,他們看到的是機會,因為他們會激勵自己,以恩典與智慧做有意義的事情。

為自我價值與最高目標而活所獲得的真正成功,使得每個時刻都可能是轉折點,尤其是在你面對困難的時候。這是你生命中向上轉折的新起點,讓你的命運變得更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