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行为、情感的关系

 诗书之华 2011-06-12

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最重要的系统,即认知、情感、行为系统。认知是指我们对某事或某对象的看法,例如有的人认为社会是黑暗的、老板是贪得无厌的之类。情感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如喜、怒、悲、恐、爱、憎等。行为当然就是欠大家日常生活所表现出的一切活动。这三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

认知会改变我们的情感,这是毫无疑问的。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时,他往往会感到羞耻。为何一些坏人屡屡犯罪,最重要的不是他没有羞耻心,而是他很可能他根本不认为他做的事情是不好的事,例如一个杀人犯,说不定抱持的想法是为民除害,在杀人时就没有内疚感。关于认知改变情感的例子很多,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发现自己的小女儿把书房弄得很糟糕,纸板被剪成了碎片,胶水流了一地,就特别地生气,想马上找到女儿训斥一顿;但当她最后在卧室发现自己女儿的时候,看到女儿已经在地上睡着他,身边放着一张自制的卡片,上面写着“妈妈生日快乐”,她的心中突然就涌起了喜悦和激动之情。

情感倒也会反过来影响认知,特别是一些比较鲜明的情感。我们很多人都经历了一些曾经给我们带来巨大创伤的事情,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我们的认知有时会产生巨大的转变。如果一个女孩失恋了,经历了失恋的痛苦,那么她的心中可能会出现“天下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个念头,并对以后恋爱抱有戒心。如果一个人在政府部门办事受到了责难,非常地愤怒,那么他可能产生“公务人员都是官僚”的想法。当然,要是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情感并不是那么强烈,那么对我们认知的改变也并不会很大。

认知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如某位作者所说:“认知不但决定我们感受事情的方式,而且对我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作用。认知可以激励我们去做那些与目标一致的事情,例如跟朋友保持联系,坚持锻炼,培养业余爱好或者去解决某个问题。另一方面,认知也可以产生自我挫败的行为,例如办事拖拉,伤害我们所爱的人,把自己孤立起来,或者忽视自己的健康。也就是说,认知既可以产生有益的行为,也可以产生有害的行为。”

情感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情感对人的行动既可起到“积极的增力作用”,又可起到“消极的减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如快乐、热爱、兴奋等,能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积极性,驱使人行动,产生“增力”的作用。人们平时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就是这类情形,就是说的积极的情感能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消极的情感,比如悲哀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起着“减力”的作用,使人精神不振,心灰意懒。

行为也会反过来对情绪和认知产生影响。改变行为,就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认知和情感。例如某人在心理咨询师的鼓励下主动与他们交上了朋友,就改变了他过去认为的“没有人喜欢我,愿意与我交往”的想法,过去一与人接触就紧张的情绪也同时得到了缓解和消除。当我们完成了一些原以为十分困难的事情后,我们可以重新认知到这些事情并没有以前想象中的那样困难,以后再面对类似的事情时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出现困扰和畏难的情绪。

关于认知、行为、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心理学家所说:“认知是情感的源泉,以情感为导向;情感是行为活动的源泉,以行为活动为导向;情感最初是从认知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行为活动最初是从情感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认知、情感与行为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同发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生活幸福的人,他的认知、行为、情感之间是协调的。如果不协调,就可能出现问题,就可能让我们失去幸福感。例如,一个人知道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对,但实际上却天天都玩得很久,结果每次玩的时候心中就涌出现了内疚和自责等负面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