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阅读复习提纲...

 天马行空asd 2011-06-13

中考阅读复习提纲

默认分类 2011-05-16 16:18:35 阅读21 评论0   字号: 订阅

 

一、 中考阅读出题的依据及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是初中语文编写教材、设计练习、考试出题的唯一依据。应认真研究课标要求。

今年全省都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了,试卷内容全部以新课标的内容与要求为准。

《语文课程标准》节选

阅读部分共有十五条:包括白话文和文言文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阅读考试的范围:

根据近年来实验区的考试范围来看,古诗文默写与阅读、名著阅读均在课标所列文章范围内。现代文阅读还应选课外文章来考。

但有一点要注意:名著、名篇涉及到的课内内容不可忽视。

目前教学有偏向,有些老师为应试,减少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只抓讲读课,这个倾向要得到扭转,即在考卷内适当涉及一些内容。如07年的第5题的《孔乙己》填空。这些课内内容会结合名著阅读或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来考试。

2005-2008基础知识的考点比较

知识点

2005

2006

2007

2008

汉字书写

字音字义

√音同形近

音异形近

修改病句

 

仿写句子

 

√+书写

排列句序

 

 

提炼信息

名著阅读

√三国水浒

√表格分析

√孔乙己

西游记

√人物分析

传统文化

√+对联

√汉字知识

综合学习

√对联

√名著调查

√阳光体育

表格分析

√汉字书写调查

口语交际

补写句子

 

诗文默写

解释词义

图表分析

 

√表格

√表格分析

√图片感受

 

三、阅读考试的考点分析与答题方法

(一)整体感知:

1.文章体裁、特点

2.记叙的要素

3.段落、结构、顺序、线索

4.文章的中心

记叙的中心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法等, 或突出人的思想、品质,或表现事情的意义等。记叙文的中心往往通过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表现。阅读时要认真看上下文,看作者在对人、事的叙述中蕴含着什么意思。那么,如何把握、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认真分析课文题目。有的课文题目本身就点明了中心,弄清题目含义,就明白了中心。如《同志的信任》。

②抓住主要段落进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重点段落来表现的。  

③综合各大段的段意。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意思。中心意思由两方面组成:内容+意义。内容就是文中写的人、事、物、景, 意义就是作者借内容表现了什么。

④注意文章点明中心的句子。这种句子多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⑤注意文章的首尾段。

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理解中心思想。写作背景是指文章写作的时代,社会状况,作者的思想、性格、处境等。这些因素对作者的写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了解它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如果我们不了解当时法国濒临亡国的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深入探究

1.理解词、句的含义:

表层意思;深层含义。

重点词:代词、其他富有表现力的实词。

重点句:中心句、哲理句、抒情句等。

如何分析词语的含义:

①查词典弄清词义; ②看词的意思有无发生变化;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④看有无讽刺、反语、比喻、象征、双关等意味; 试用大白话说出作者的本意。⑤看这个词对其它词的影响或作用。

如《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即反语。 《雨说》中的“雨”象征春的使者、爱的使者。

2.词、句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对文章重点、中心、人物、上下文的作用。

如何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句子的作用是指它对文章上下文、中心、首尾段和结构的作用。常见的有: 承上启下,引出回忆, 深化中心,画龙点睛,前后照应等。句子的含义是指字面意义和句子在上下文中的特定意义。分析句子要做到:

①弄懂每个词的意思;

②充分理解上下文的内容;

③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句义;

④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句义;

⑤考虑句子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⑥考虑句子对中心思想的作用。6

7环境描写句子的作用。

3.常用的修辞方法:

4.表达方式:区分;作用

表达方式简单说就是语言表达的内容。我们学过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是文章中写人记事的语言;

    2.说明是介绍事物特点和事理的语言;

    3.议论是作者谈论自己看法,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的语言;

    4. 描写是具体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状态的语言。 有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 和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 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描写往往和记叙结合使用。

5. 抒情是作者抒发自己感情的语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请看下面的句子, 各自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

A.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议论 )

    B.孔已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 描写.神态 )

    C.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抒情)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记叙)

    E.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说明 )

5.比较理解词语、句子。注意语言表达的倾向性。

6.概括段意、划分层次。

7.谈感受、看法、启发。紧扣材料;联系生活。考公共价值观。

8.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9.提供材料,比较与思考。

10.赏析文章的写法。创作手法、修辞方法、顺序(组材)、详略、语言特点…这一项是阅读考试中的弱项。

11.说明文阅读: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首尾段的作用

12.议论文阅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的严密。

13.文章体裁的规律与特点

14.不同部位的特定作用: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

15.名著阅读训练: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典型事例、性格特点分析

16.诗词阅读

诗词鉴赏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如果遇到课外诗词鉴赏就更有难度。

复习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鉴赏题:

第一、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义、比喻义的理解。

第二、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第三、对诗词语言的理解:

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四、近五年中考阅读题回顾与比较

1.近年来,现代文阅读有淡化文体的倾向。除记叙文外,说明文和议论文不一定是很典型的文章,有时与记叙文兼而有之。

2.说明文多于议论文。

3.民族文化的内容占一定比例。

4.实验区中考三年阅读题分值比较:

 

表一

阅读题

考试文体

2005课改区

2006

课改区

2007

课改区

 

 

二、

记叙文(或散文、小说)阅读

15

15

16

 

说明文阅读

12

12

/

 

议论文阅读

/

/

12

 

 

分值

27分

27分

28分

 

 

 

 

表格

 

5.

表二  各种文体知识点比较

记叙文考点

2007

让我

看着你

2 006

六个馒头

2005

宝石项圈

记叙要素

文章题目命题原因

选择结尾句及理由

句义

理解

句义

理解

句义

理解

因果分析、作用

 

因果分析

代词含义

词语作用理解

分析句子表达好处

人物事例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

 

 

感动原因

根据情景设计对话

 

 

 

 

 

 

 

表三

 

说明文考点

 

议论文考点

2006

 

谈汉字

2005

 

钧瓷

 

2007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文意理解填空

事物特点

 

论点

语言特点比较分析

句义理解

 

开头作用

举例分析如何解决形似字问题

根据文意填句

 

加点词作用

谈对汉字的认识

段意理解

 

段意理解

 

分析语言特点

 

选择论据

 

谈看法:技术进步的喜与忧

 

 

 

 

 

 

 

 

 

 

 

表四   2002-2007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比较表。

2002

(7分)

2003

(8分)

2005

马说;

醉翁亭记(非)

记承天寺夜游(改)

2006

陋室铭/贤哉回也;

 

生于忧患 /勾践(改)

2007

邹忌讽齐王/宋昭公

出亡(改)

 

 

 

 

加点词义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文意理解

(填空)

写作目的

找句,谈理由

√(原因)

 

 

 

文学常识

√作家群

 

 

 

 

比较阅读

 

 

比较二文中心

对比二文不同结局

 

联系实际

 

据背景分析

作者感情

内容现实意义

谈启示

 

 

表五    2002-2007古诗阅读考查点比较


2002(3分)

2003(4分)

2004

钱塘湖春行

(4分)

2005

酬乐天

江城子(非)(4分)

2006

天净沙

(4分)

2007

次北固山下

(4分)

词义分析(1分)

1分

 

 

 

 

句义分析

 

√1分

象征义1分

 

 

 

 

 

感情分析(1分)

√ 1分

 

 

 

 

句义之间的关系

 

 

 

 

句子理解

 

句子理解

√2分

分析句子写法

赏析名句

典故抒情

 

赏析句子益 处

√2分

作者感情

作者感情


 

五、考试应对策略

1.精选复习文章

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现在均取自课外,选材标准是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人文内涵和素质教育导向。按《课标》精神,现代文阅读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2.按考点选择文章、设计习题。

按照考点来复习阅读,好在不遗漏知识点,如果缺少哪一考点,可自己命题来弥补。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近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已越来越重视对文章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摒弃了那种相互割裂的、琐碎的命题形式。重在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重在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理、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我们在总复习中,必须充分注意《课标》精神指导下这一命题思路的改变。

3.阅读训练要有条不紊,查缺补漏。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

现代文阅读复习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地一味做题。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有缺漏,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方案。一般的复习思路是:先根据”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各种文体知识复习要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先将这些基础知识复习透,在这基础上,着重突破五个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可以运用课内外典型材料对这几点进行分项训练。从应试的角度讲,这几点训练到位了,考生才有一定的能力应对中考阅读题的考查。最后再进行记叙文(散文、小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综合阅读训练。

4.各种文体的阅读训练要循序渐进

三种主要文体的阅读训练要有梯次。把阅读文章按理解的难易程度分为C、B、A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的逐步训练,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选定一本复习材料,老师自行分出梯次,依次训练。即便是程度差的考生也能跟得上。

5适当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实践。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中考阅读题更注重对考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考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将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紧密结合。老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灵活涉及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例题 议论文)

6.让学生练习设计考题。让学生揣摸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站在出题人的角度考虑: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应该出什么题。

7.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训练。把阅读文章的局部作为范例,让学生模拟写作片段、训练。

写读书笔记、佳作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